陈氏太极缠丝劲基本功

139健康网 2023-07-08 22:58 编辑:admin 277阅读

一、陈氏太极缠丝劲基本功

八字螺旋是陈氏太极拳所有太极馆内流传的一种基本功练法,所谓八字是“∞”躺倒的,也就是他们所说的练习腰裆劲,半马步站立屈膝松垮,以腰裆为主,在地下画:∞。即所谓八字螺旋。实际上八字螺旋练的正确能出点功夫,但很低级,也背离太极宗旨,稍不注意练习方法就伤膝盖。所以本人是反对这个练法的。

二、陈氏太极拳缠丝功教学

陈氏太极拳背丝扣练法,就是用两胯内旋来转换虚实,古人将这种练习方法叫背丝扣。当然,古人对这种练习方法的称谓并不是统一的,比如有的人叫裆走后弧,大家从后边看臀部左右画弧,所以有的人就叫裆走后弧。如果从前面看两个大转子左右转动,重心移动时两头高、中间低,所以有的人称之为裆走下弧、裆走锅底。这仅仅是不同的称谓、不同的叫法,它的本质就是用两胯内旋来转换虚实。下面跟大家分享太极拳背丝扣的四种练习方法。

第一种就是大转子的拧转。大家看我重心在右,我这一拧,蹬地移重心就到了左,左边移到右边是同样的道理。大转子一拧,身上这个劲马上就拧到了前脚掌,腿上这个缠丝劲是由外向里缠的,脚后跟向外碾,蹬地时大拇指后边那个大肉球能够吃上劲,这是第一种练法。这种练法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弊病。好处就是练的时间长了能够把骨盆拉开,腰臀胯就活了。它的弊病是,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把腰臀胯练活谈何容易!

第二种就是尾闾找脚后跟。练习时把意念放到尾闾上,用尾闾去找脚后跟,推动大转子的旋转,大转子一旋,腿上脚上这个缠丝劲就有了。我自己练习的感觉,尾闾找脚后跟就是第一种方法的升级版。古人称尾闾象钟锤,动起来象钟摆,其实说的就是这种练习方法。

第三种就是“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篇文章很短,但是非常的出名,讲的是太极拳的起承转合,一开头有一句话:“重心向左转松左胯、重心向右转松右胯”,如果没有练过背丝扣是很难理解的,“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和“重心向左移松左胯、重心向右移松右胯”是一回事,说法不同而已。重心往左移,左胯一松一沉,就会使骨盆发生倾斜、侧棱,促使大转子转动。这种方法我练了一段时间,感觉难度很大,主要是沉胯这个度不好把握,沉小了大转子不动,沉多了大转子容易上挑,而且其它地方都不能用力。

以上三种练习方法都存在一个身法问题,对身法要求比较高,即丹田必须下翻,尾闾必须微微上翘上翻,不然的话臀部不活,找不到尾闾存在的感觉,大转子动不起来。这种过去练功的身法,让今天健身的人接受起来很难,更甭说做到位了。

第四种就是“力起脚跟”。大家如果经常看过去的老文章,就会发现有个说法叫“力起脚跟”。这句话和“旋踝转膝”迷惑了我好几年,力怎么能从脚后跟起呢?练了背丝扣我才明白:就是脚后跟向外旋!大家看,现在我们把注意力既不放在尾闾也不放在大转子上,也不要想沉左臀翻右臀、沉右臀翻左臀,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脚后跟上,我的重心要从右移到左,将右脚后跟使劲往外一旋,脚上腿上的缠丝劲就有了,既简单又科学!

三、陈氏太极拳缠丝劲基本功视频教学是谁

是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练习,其目的是锻炼身体柔韧性和沉稳性,提高太极拳的实战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缠丝手练习:练习双手之间的协调性和力量的转移;2.缠丝身练习:练习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培养身体的沉稳性;3.缠丝腿练习:以缠丝为基础,练习腿部的力量和柔韧性; 4.缠丝步练习:练习身体的协调性和对方力量的转移。 通过的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太极拳的实战能力和身体素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精髓。

四、陈式太极拳缠丝功教学

缠丝劲要内外结合。首先发于内,意念为先,丹田内转,内气随其旋转运行于肌肤之间,沿骨缝穿筋过骨,全身无处不缠。

缠丝劲的根源在内,是内部的丹田内转与腰部旋转的有效配合,再与周身八道劲旋转配合,形成了太极拳的内在旋转。这是陈氏太极拳各种劲法的核心,没有很好地领悟缠丝劲法,其他劲法(如堋、捋、挤、按、采、列、肘、靠等)都是枉然。

每一动都暗含有八道劲力的旋转,合八劲为一劲,“合八为一”即八面螺旋缠丝劲。

五、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训练

陈式洪派太极拳用以攻防的部位有手、肘、肩、胯、膝、足六个部位,每个部位又有相应的技击技法,下面将陈式洪派太极拳技击法臆解如下:

手的技击法

手是进攻的尖兵,也是第一道防线,其活动面大,灵活性高,可抓、可拿、可锁、可缠、可戳、可劈……有极强的技击威力。

技击中要求松而不软,劲如钢条,变化迅速,虚实兼备。

技击中可变化出:

1、采与拿:陈式太极拳的采与拿要求劲走螺旋,用合力、分力等力学原理实施封筋拿脉,控制关节。

封筋可使对方欲动不能,疼痛剧烈;拿脉可是对方肢体无力,周身摊软。

如用右手拿住对方的寸关尺脉顺缠里合,左手顺缠里合两手合劲立刻会使对方摊软倒地,失去对抗能力,如己手被被对方抓拿,我则节节放松,听准走化,劲走螺旋解脱并反拿对方。

2、摔与打:当对方发力推我身体某一部位时,我速以双手之合力,气发丹田,拧腰变脸,将对方向左右打出为摔法,发劲要力短劲整,干脆利落。

打有掌打、拳打之别;拳有冲拳、贯拳、栽拳、崩拳之分。

掌法可推、可穿、可搓,可抹、可砍 可刺、可拍,在太极拳法中掌法的使用多于拳法,无论出拳出掌均要“出手不见形”,“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

3、捋与按:捋是顺势借力的拳势。捋有上棚捋、外棚捋、下棚捋之别,捋时要源动腰脊,气催双手,是太极拳接手、接劲的主要手法。按,有压迫之能,也有封闭之意,即能自我保护,又能寻机进攻,常与捋手配合运用。

当接到对方的劲后,要迅速捋化,使其落空,当对方撤劲时,可用按法迅速出击,或摔或打均可。

4、采与挒:一手控制稍节,一手控制根节,利用螺旋、杠杆原理以腰发力,达于双手。控制对方变化,要求力整劲活,中心稳固。利用相反的合力击打对方为挒。挒可双手配合,也可上下肢配合,当对方来力落空后使用最为巧妙。

六、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劲怎么练

虚灵顶劲,腰胯松沉,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七、陈式太极拳五种缠丝劲的练法

“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而要莫非即引即缠,即进即缠。不能各是各着,若各是各着,非阴阳互为其根也。世人不知皆目为软手。是一外面视之皆迹象也。若以神韵论之,交手之际,刚柔并用,适得其中,非久于其道者,不能澈其底蕴。两肩松下,两肘沉下,秀若处女,见人肆若猛虎下山,手即权衡称物而知其轻重,打拳之道吾心中自有权衡,因他之进退缓急而以吾素练之精神,临之是无形之权衡也。以无形之权衡权有形之迹象,宜轻宜重而以两手斟酌,适得其当斯为妙手”

——摘自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巻首·太极拳缠丝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