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 运动

139健康网 2023-07-09 13:53 编辑:admin 220阅读

一、踝关节 运动

关于脚踝稳定性和灵活性训练,方法多样。这里推荐站姿提踵运动、原地前掌十字跳。

1.提踵运动:①静态站姿,单腿站立于台阶或踏板上,前脚掌支撑,后掌悬空,膝盖微弯,另侧腿悬空或用手固定,另一只手扶墙或栏杆保持身体稳定,整体躯干挺直②动态动作,脚掌发力抬起脚跟和脚踝,使小腿肌肉紧张并保持1秒,再缓慢放低脚跟回到起始姿势,如此重复。单组20-60次,4-5组,因个人情况不同可以对次数组数进行灵活调整,还可小重量负重。

2.原地十字跳:

躯干挺直,两手握于背后,两脚踝发力轻微跳起,分别着落于原站立点(十字交叉处)的前后左右(ABCD点),着地时依旧是前脚掌或脚尖触地,ABCD循环为一次。

单组10-20次,4-5组,因个人情况不同可以对次数组数进行灵活调整,还可小重量负重、单脚触地以增加强度。

推荐两个动作搭配训练,因为提踵运动只能锻炼到脚踝前后,对脚踝左右侧锻炼效果欠佳。

—————————

爱燃烧 | 最专业的中文跑步社区

爱燃烧知乎专栏

爱燃烧App

二、脚踝热身运动

有用。因为跳绳过程中,脚踝容易受到冲击,容易受伤,护脚踝护具能够减轻冲击力,减少脚踝受损的可能性,同时稳定脚踝,避免扭伤。在进行跳绳运动时,涉及到脚踝肌肉、韧带等部位,如果这些部分受到猛烈的冲击,容易造成扭伤和损伤。而护脚踝护具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可减轻跳绳时对脚踝的冲击。同时,护具还可以加强脚踝周围肌肉的稳定性,降低跳绳时扭伤的风险。除了跳绳以外,其他高冲击运动如篮球、足球等,使用护脚踝护具同样有效。因此,对于频繁参加高冲击运动的人群,使用护脚踝护具有助于减少脚踝的损伤和扭伤风险。

三、踝关节运动动作要领

护脚踝护具应该正确佩戴,以达到保护受损脚踝及预防脚踝受伤的作用。具体使用方法如下:护脚踝护具是非常必要的,正确佩戴可有效保护脚踝。解释护脚踝护具能够解决一些脚踝问题,如扭伤,抗强度和减震等。佩戴护具时,应该选择合适的码数,紧贴脚踝和脚踵,且不能过松或过紧。同时,应该注意随时调整护具的紧度,确保其良好的保护作用。除了佩戴护具外,还应注意平时的锻炼及日常生活习惯。例如,适当摆动双脚,保持良好的韧带和肌肉状态,有助于锻炼脚踝周围肌肉,从而提高脚踝关节的防范能力。此外,也应该避免脚踝过度负荷,如跳高、跳远等一些高风险的运动或活动。

四、踝关节运动热身动作

一、跑步前热身和拉伸需要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个人主要依据季节而定的,比如夏季室外温度高,既便夜跑、晨跑都会大量排汗耗能,夏季人体肌肉、骨骼、韧带和肌肉都是舒张开的,跑步前就不需要暖身激心环节了,最多简单的拉伸一下小腿及膝关节、踝关节就行了,然后以6-7分钟配速/公里来热身跑1–2公里,身体完全就被激活了,心肺功能也激活了,心理也适应了,这时可转速,以5分钟左右,或4分钟左右跑起来就好。春季4月后也可以小拉一下就可慢跑热身后再放开跑。秋季9–10底也可小拉接慢跑热身2–3公里后放开跑,其他时间和冬季在跑前必须有效慢跑2–3公里,接着全身性肌肉拉伸20分钟后,把身体各个骨骼、韧带、关节和肌肉充分激活了就可以直接开跑。

二、跑步后放松和拉伸需要多长时间比较适合

跑步后,尤其是在重复跑,或间歇跑大负荷训练后,或者参加半马、全马、越野赛一定养成赛后及时冷式消疲方法来放松肌肉,及时慢跑1–2公里放松,接着拉伸放松肌肉和关节,再接着进行按摩放松身心其效果很佳!同样道理,天气气温高拉伸放松时间短点,相反温度低要适当延长放松和拉伸总时间,让人体肌肉、韧带、骨骼和关节充分舒展开,为人体内外器官、组织又快又好恢复、修复!

五、脚踝关节热身

一、关节活动

关节活动包括:头颈部、肩部、腰部、髋部、膝盖、手腕与脚踝,就是以较慢的速度活动一下各个关节。

二、有氧热身

这个阶段的慢跑主要是提高心率和体温,让内脏和运动器官提前适应运动的状态。

慢跑5-7分钟(速度约6分-7分/公里)

心率需要达到150次每分钟(大概就是跑起来微微出汗,可以轻松交谈的程度)

通过热身慢跑可以更顺畅的度过运动中的“极点”,避免出现“撞墙”的现象。

三、静态拉伸

以下动作,左右两侧各15秒,交替重复两次,也就是每个动作拉伸1分钟左右。

1.臀部肌群

将腿摆成“4”字型,慢慢弯曲支撑腿的膝盖,向下坐。同时保持后背挺直,在挺腰的状态下上身前倾,你会感觉到你的臀部肌肉被拉长(如果后背不挺直,拉伸的效果将被背部的肌肉代偿)。在这个姿势下不太容易保持平衡,可以找个墙扶一下。

2.髂腰肌

跑步是一定要抬腿的,那么放松一下具有屈髋功能的“叉腰肌”就很重要了。髂腰肌是一块深层的肌肉,做一个大弓步,将后腿的膝关节放到地面上(最好软一点),骨盆保持中立位,再然后慢慢的将重心前移,就可以找到拉伸髂腰肌的感觉。上半身尽量保持竖直或微微后仰,保持收腹。

3.股四头肌

股四头肌是大腿前面的那一大坨肌肉,拉伸它要注意身体保持正直,两个大腿保持平行,用一只手拉住脚部,尽量把脚跟贴向臀部。

4.小腿三头肌

小腿三头肌的拉伸,做俯身登山状,即后面那条腿在膝关节伸直的状态下可以充分拉伸腓肠肌,前面那条腿在膝关节弯曲的状态可以充分拉伸比目鱼肌。注意两个脚的脚尖都是向前的。

5.腘绳肌

最关键的点是后背要挺直,不然拉伸会被后背代偿,无法充分的拉伸到大腿后部的腘绳肌。

活动完毕,准备冲过终点线吧

六、踝关节运动热身动作视频

1、儿童学跆拳道要自觉积极

  自觉积极性是练好跆拳道技术,提高跆拳道竞技水平的首要条件,所以,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自己的自觉积极性。跆拳道练习和竞赛都要求以礼始,以礼终,自始至终都要求以礼为先,因而,利用人与人的礼仪互敬,启发练习者自觉热爱他人,对他人尊重而有礼貌,进行思想行为教育。根据儿童学习训练的目的和任务,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和集体活动,通过竞赛和互助互帮评比,调动儿童的积极性。此外,利用高水平比赛的激烈竞争和比赛中运动员之间高难动作精彩纷呈的场面来鼓励练习者的积极性,启发练习者自觉地去研究新内容,新组合和新方法。

  2、儿童学跆拳道要有科学方法

  儿童学跆拳道一定要有20分钟左右的热身运动,其运动包括步法训练和压腿训练,还有脚踝力量训练,这些热身运动让孩子身体热起来,以防止在后面的练习中受伤。热身结束后,就要进行品势学习和腿法练习,最后是踢靶练习,就是教练拿着靶子,让孩子用标准的姿势踢靶。在此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不同的步法和腿法安排穿插一些小游戏,这样孩子不会觉得枯燥。

  3、儿童学跆拳道要循习渐进

  少儿的肌肉纤维较细,肌纤维的张力小,加上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的兴奋强度和维持高度兴奋的时间比成人差和短,在持久而紧张的肌肉收缩时容易疲劳。因此要注意对少儿神经系统的训练,加强少儿协调能力的训练,提高其对肌肉运动的感觉,培养其对运动的节奏感,多采取一些积极主动的放松练习。在跆拳道教学与训练中,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练习,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少儿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科学的运用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方法。适当发展难度动作。应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凡是使胸廓扩张的动作应吸气;反之则呼气。如在做跳跃的动作时应吸气;在落地的动作时应呼气等。

  几岁适合学习跆拳道

  1、究竟几岁的孩子才适合学习跆拳道,跆拳道教练建议孩子4岁后在学习跆拳道,3岁的小孩注意力不够集中,接受、吸收能力比较差,不适合学跆拳道,4岁以后的小孩内心更加成熟,不会随意哭闹,此时学习跆拳道对孩子的自信心、性格养成等各方面更有帮助。

  2、8-10岁后,孩子骨骼发育基本成熟,这时候更适合学习跆拳道。3-4岁的小孩子骨骼发育尚未完全,进行激烈的运动更容易引起骨骼畸形,因此不主张孩子过小的时侯进行跆拳道等武术方面的训练。每个小孩的`耐受力不一样,如果有专业人士陪护,只要运动强度不过激,合适就好。

  3、太小的孩子不适合进行跆拳道等激烈运动,过于专项的训练有可能适得其反,全身均衡的运动比专项训练要好很多。

  儿童学习跆拳道注意事项

  1、练习跆拳道前应有充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时间在20-30分钟,通过充分的准备活动,将各韧带、关节充分活动开,提高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性,有效地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使肌体各器官处于兴奋及运动状态。切不可没有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剧烈的运动,从而造成关节、肌肉、韧带的拉伤,影响正常的训练。

  2、正确、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训练计划才能够较好地掌握跆拳道技术,切不要贪多、图快,否则欲速则不达。跆拳道学习必须经历的过程就是实战,如果在没有穿护具的情况下进行实战是很容易受伤的。因此在实战练习时穿戴护具是较好的自我保护措施。训练完之后,是需要全面的放松的,这样才能有效的消除疲劳。

七、踝关节热身动作

热身运动有哪些口令1

整队集合点名完毕后应该先慢跑1到2圈,然后呈体操队形散开

按从头至脚,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做热身运动,每种运动4个8拍

头部:颈部上下左右,或顺时逆时转动

肩部:绕肩运动

臂部:伸展运动

胸部:扩胸运动

腰部:体转运动

腿部及胯部:弓步压腿

踝关节和腕关节:同步绕环活动

然后再做做一些变频率的高抬腿和原地小步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