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拳练法?
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和身体柔韧性的提高。以下是几种太极拳的练法:
基础功夫:太极拳的基础功夫包括站桩、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等,这些动作可以帮助练习者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和呼吸方法。
太极拳套路: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的核心内容,包括了一系列连贯的动作和技巧。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套路开始练习,逐渐提高难度。
太极拳推手: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双方互相推搡、拍打等动作,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反应能力。
太极拳养生功:太极拳养生功是太极拳的一种变体,注重身体的放松和呼吸调节,可以帮助练习者缓解压力、改善睡眠等。以上是几种太极拳的练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
二、太极拳五步练法?
包括:起势、左右分势、单鞭、云手和闭势。这个练法旨在帮助太极拳初学者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功和身法。起势是太极拳动作的起始点,左右分势可以训练双腿稳固和身体协调性,单鞭则可以锻炼手臂和腰部的柔韧性,云手可以提高太极拳的协调性和流利性,闭势则是动作的结束点,也是练功的静止状态。除了这个基本功,太极拳还有很多套路和招式需要学习和掌握,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软度和协调性,增强身体的整体抗压能力,提高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
三、太极拳的基础练法?
1、耸肩沉肩:
①垂手开立步站立;②双肩同时向上耸提;③双肩同时向下松坠,如此上耸下沉多次轮换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复原状。
要求:身体自然直立,肩关节放松,上耸下沉轻松自然,节奏明快、均匀。
四、初学太极拳练法述要?
1、掌握拳理。
太极拳拳理细微,法则严密。从皮、毛、骨、肉、筋、络、气、血、五脏六腑处处有法则,有规矩。例如”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拳理是什么意思?要在明白的基础上来把握要领。各部位的拳理弄通后拳自然好练。自己就知道应怎么做,应怎么让身体的各部守法。
2、学会站桩。
站无极桩,调整自己的身体,把练太极的要求先练进体内。如神要守住,心要静,提顶吊裆心中悬,松肩沉肘气到丹田。裹裆敛臀含胸实腹。舌顶上颚等要求,确实进体,把这些法则及要求都守住了,再进行下一步。
3、走太极步。
走太极步,也叫行桩。在练习太极步时,法则要求可能你又守不住了,但必须守住。它和站桩的要求是一样的,只是腿在走步在行。走时身体决对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平视10米左右。当然,走行桩有走行桩的标准和尺寸,这些都要把握好。
4、盘架。
太极步练成后开始盘架。太极步练成给盘架和推手技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盘架时,式子不要贪多,应练好一个式子,没病式之后再进行下一个式子。按顶、扁、丢、抗,四病去查找自己。然后再找放松、舒展、大方、自然。
5、懂劲。
要知道,劲是否来自腰,取劲是否取自脚。通过脚根送到腿,又送到腰。通过腰送到臂上。形于手指等要求要严格的检查自己。然后再检查自己有没有病式、病手,处处到位,事事得体。如果都做到了就会脱胎换骨、浑元一气、气敛入骨、三关起动、周身一家、内外合一、阴阳平合、开合自然得体。这就是就懂劲了,你要接近神明了。
6、推手。
懂劲后,再练习推手。推手过早会出现很多病手、病劲、病式,时间一长不好改正。通过推手硼、履、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来找劲,检查:是否做到”四两拨千斤”,是否劲由内换,舍己从人,是否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是否单重发力然后进入乱环。推手练习成熟后给技击打下了基础。
7、技击。
无论任何太极拳式,技击和养生都是最高的目标。两种缺一都是不理想的。在历史上,高手如云,现在为何练习者多,技击者少。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没达到。要知道推手不是目的,技击和养生才是最高的目标。应从每一式,每一手找变化找劲。硼、履、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太极无虚式,式式可打人,式式变化无穷刚柔相济。只要你找一个功夫好的的老师做指导,按拳理要求认真练,自然会成为太极技击和养生高手。
8、松紧转化技巧。
丹田内转—带动周身的核心劲:内外呼吸—相配合的内气鼓荡劲:阴阳相济—对称劲:顺逆缠丝—螺旋劲:欲左先右—折叠劲:左发右塌—平衡劲:节节贯穿—蛹动劲:首尾相合—三节劲:虚实互换—中定劲; 腰胯为轴—下塌外碾劲:松活弹抖——弹簧劲。
五、太极拳阴阳颠倒练法?
是不科学的。1. 太极拳是一种以阴阳理念为基础的武术,其练习的核心是讲究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的原则。阴阳相互平衡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如果颠倒阴阳,就违背了太极拳的原则。2. 太极拳的练习注重整体的身心协调和自然呼吸,通过形意兼修的方式,达到强身健体、防御和健康调养的效果。颠倒阴阳的练法可能会导致动作不准确,破坏了身心协调和呼吸的平衡,从而无法达到太极拳应有的效果。综上所述,是不科学的,不符合太极拳的基本原则和练习目的。
六、太极拳快拳练法?
太极拳中的快拳练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外结合:太极拳强调内劲的发挥,快拳练法中也需要结合内外力量的运用。通过内劲的驱动,配合身体的灵活运动和肢体的协调动作,使快拳的力量更加集中和爆发。
2. 身体灵活:太极拳快拳练法要求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通过整体的身体动作和节奏的控制,使拳法更加流畅和连贯,同时提高身体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
3. 呼吸与功力:太极拳强调“以气驭力”,快拳练法中也需要注意呼吸和内功的运用。通过深呼吸和适时的调整呼吸节奏,调整气息和能量的流动,提高快拳的力量和准确度。
4. 重心转移:太极拳注重身体的重心转移,快拳练法中也需要充分利用重心的转移来增加力量的输出。通过合理的身体转移和重心移动,使快拳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和控制力。
5. 视线和意念:太极拳强调视线的凝聚和意念的引导,快拳练法中也需要注重视线和意念的运用。通过凝聚视线和集中意念,使快拳的力量和准确度得以提升。
练习太极拳的快拳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建议在专业的太极拳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练习,以确保正确的姿势和技巧,避免受伤。
七、太极拳“起势”的练法?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起势是太极拳由无极到太极的开始。起势中的要领将贯串于整套太极拳之中。一个太极拳起势,可以说“已尽含太极精蕴”。由起势入手,通过渐修顿悟,掌握其窍要,再由此切入,即可进入太极拳殿堂。可惜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对它不够重视,以至于苦练一生还没入门。虽然陈式、杨式、吴式、孙式的起势的外形和意念有所不同,但用意不用力是相同的。太极拳起势要从用意不用力入手。 要练好起势,也须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程序。过程大体可分为入门、进阶,登堂入室三个阶段。现分述如下: 一、 入门 初练时,不要想过多要领,每次只想一个要领,练熟形成自然后,再想下一个。这时应以求外形正确为主。要求:立身中正,全身放松,二目平视,精神内守。两手松掌,徐徐提起,渐渐垂下,提手是吸,垂手是呼。 动作要领: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符合要求,头颈应正直松竖,下颌略向后收,意寓顶劲,眼向前平视。含胸拔背。然后开始做动作,这时思想要集中在动作上。 第一步,两臂缓慢向前轻轻抬起至高与肩平,手心向下,十指微曲,要轻灵无滞,两臂平举的速度确定整套太极拳的速度。做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再徐徐举起,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下坠之意。即使是已经练得很熟练,也要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第二步,两臂与肩平后,由吸气转为呼气,双手下按掌心吐力。随手下按至跨前(或跨侧)掌心向下,同时屈膝下蹲,确定整套拳的高低程度。双手下按时要用意识沉肩坠肘,使膝肘相对,两肩不得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十指随呼吸而张缩。下按到极点时,要呼出全部空气,十指伸张。沉肩坠肘,两臂前举及两掌下按时均须沉肩坠肘。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要以肘尖带动手掌,在两掌已按到两胯前,仍然要求坠肘。(这时的坠肘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两肘微曲,使小臂微弯,这样肘尖突出,仍然可以达到“坠肘”的要求。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注意不要用力翘起,要自然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微胀的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从两臂上举到两掌下按其间不可停断,要均匀圆活,绵绵不断,在两臂举至肩平时即下落,不可停顿,要做到“似停非停”。 在这个阶段,关键要练姿势的正确、熟练、自然、协调。要调节到符合生理自然条件,特别注意不可养成前俯后仰的毛病。这样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率性之谓道”的要求。 二、 进阶 这一阶段要能用意念,调呼吸,熟知用法。起势不仅是动作的开始,也是用意导引行气的开始,全部动作在一吸一呼中完成。这时形与气是紧密相关的,气与意又是密不可分的,四肢动作,要从其规矩、顺其自然。外面形式之顺,是内中神气之和。外面神气之正,是内中意气之中,所以能见其外而知其内也。“内外合一”是外形正的真正目的。 “起势”也有它的技击攻防作用。例如(刘晚仓传)敌人从外线用双凤贯耳来攻我时,我则采取起势,将精神凝注于手背腕骨之间,用来沾取敌臂,将气沉入丹田,仔细听劲,或转腰,或卷腕均能化解来劲。 口诀: “太极起势精神敛,虚领顶劲呈自然。抬起双臂松无滞,调和呼吸守丹田。寓意对手取外线,立肘上棚沾其腕。雕弓直放转腰斜,双风贯耳奏效难。” 用法还有(王辉璞传):腕部前棚,对手将自己手腕攥着时,我将五指撮拢回收使腕部向前突出,击其拳心而使对方身体重心倾斜后仰跌出。腕部下采,对方攥着我手往后拽时,我随即将五指舒伸,向下向后沉采(注意松肩坠肘,松腰屈膝),此时对方及应手前扑跌或前栽。即为“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的典型用法。不仅限于此,还有一些用法及变化,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爱好者可自行领悟。 太极拳运动全在手领(即端引),转关在松肩,坚持练习则肩的骨缝自然能够松开,不能勉强,肩松不开则转关不灵。肩如能松开,则全胳膊往来屈伸,如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泼泼毫无滞机”。所谓“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在手将起之时,要使手能承住来势,使对方不能割断我之神气血脉,在承接之后,要使之能得机得势。来脉真,机势得,转关自然灵动。“打拳者,手要极虚极灵,物有挨即知,即能随机应之,不惟手,即背面全身尽是虚灵”。中气要运到手指头方为运足。 三、登堂入室 这一阶段身形要领已基本掌握并形成自然,要注重用意不用力。要做到用意精至,全神贯注。自然进入虚、静的境界。能虚,则血脉相和;唯静,方能达到察精观微的境界。起势之前,应先镇心凝神。开始由意动,然后劲动,转接处要一线穿成。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要练出鼓荡之劲。 口诀:“立身中正顶头悬,腹内松静气腾然,三阳聚首于百会,气沉丹田在关元。太极长拳号内劲,呼吸导引十四经。吐呐本是内家功,推陈布新调元神”。 要心平气和。以百会穴领其全身。即所谓“虚灵顶劲”。“顶劲者,是中气上升上冲于头顶者也,不领则气塌,领过不唯全身气皆在上,足底不稳,病失上悬,即顶亦失于硬,扭转不灵,亦露笨像。是在似有似无,折其中而已。”特别要注意不要领过,一些爱好者将顶劲领过,以至于颈部僵硬,转动不灵。自头顶、躯干至会阴始终要成一条直线,两眼平视前方。要含胸拔背,小腹部要微向里收,叫做敛腹。尾闾要收起,命门穴要饱满,从涌泉到百会穴上下一气贯通。全身要放松,摒除杂念。使脚掌脚趾贴地,脚趾无离地或抓地感觉,这样全脚受力均衡,气机也就自然地随之发动。手臂棚起时,从梢节一沾而起,中节相随,根节相摧。意念在手指肚;收胯坠肘,意达命门。迎身平肩,旋落丹田,归于涌泉。重心落于涌泉,劲起于足跟,带动两臂向前并举,小臂不能有力,举至肩平。然后沉肘坐腕舒指,把意识送至指肚。 手臂下落时,气血由手指甲开始通过含胸入地。意念则在手指甲。两臂一起一落,伴随着两臂的起落,两脚也同时有双沉或双轻的变化,不能浮,也不能重。从脚底的松紧分布来,,同一只脚在沉时或轻时,还有阴阳之分。 “脚尖--脚跟--脚心”是太极拳起势的关键。手臂前起时,手随势而起,人的重心前移至脚尖,有下沉拔开的意念。由脚 跟向脚尖,涌泉像泉水由地面向上涌起,丹田有如平静的水,无动相,相不外露,但看不见的气像海中的涌,一波接一波地向前涌动,是气如海水中的能量不断蠕动,这一刹那便必须蓄劲,蓄劲是内蓄,是气蓄, 顺着自己的气,带动横隔膜的下降,使身体内的元气、真气引下丹田。把气往下至尾闾, 倒运渡命门,到夹脊,变成牵动往来气贴背, 由下向上引,融合自己的神、意、气、劲、势,此时发劲象似推波助澜把对方发出去了,即为采浪花。后移时,手随势而沉,人的重心后移至脚跟,有自海底上拔的意念,回复到涌泉后,依靠尾闾的摆正,意气入地,上下贯通,中空无挂碍。 中间胸腹至天突穴至关元。要平心静气,不要使横气填塞在胸中。胸膈横气要卸到脚低涌泉,要“吸气由丹田,呼气归涌泉”即使不能卸到涌泉,也应当卸至丹田。将胸松开,胸一松,就能感觉到全体舒畅。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是太极拳的一个特点,以心行气是心为发令者,气是奉命而行的“传旗”;先意动而后形动,主要是将内在意识贯注于外部动作之中。要把意念注于动作之中,而不要存想气在体内如何运行,即是“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显于外部动作的神态是内气活动显露于外的表现。一定要在松、静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意识才能引导气血下降,达到上虚下实。上虚是指上体(脐以上)虚灵;下实是指下体(脐以下)充实。并要注意气沉丹田,再进一步从丹田沉到涌泉。气沉丹田是在松静的基础上,通过沉肩、含胸、敛腹、松腰、收胯等动作在意识的引导下,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引导气息下降为实现的。 气沉,松腰,腹净,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节节舒展。动静虚实,开合刚柔,缓之急之。这种混合之劲就是鼓荡之劲。即从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由心气贯串,阴阳变化而来。犹如飓风骇浪,似行云流水,载沉载浮,大气鼓荡。风云莫测。太极推手中最后功夫为“烂采花”又名“踩浪花”,就是以鼓荡之劲鼓动对方,使对方如海船遇风,出入波涛之中,倾斜颠簸,立身不稳,感觉眩晕无主。太极起势是太极拳鼓荡劲的入门练法。在起势中练出单向鼓荡劲就可说太极起势已登堂入室了。 学太极拳有一句话叫:“起势难。”说难不是说动作的姿势难,而是说起势没有动力源,因为太极拳的动,不能是自己的动,也就是说不能是配合的动。因为在起式之前没有动力源,此时胳膊是抬不起来的,抬起来了就是人为的动、是自己动、是配合的动、是肢体运动。正确的起式应该是内动带外动、是意动带气动、气动带形动、一动无有不动的动、即便是这样还要有个量,也就是说,该动多少就动多少,少动一点是不到头,多动一点就是过,就是妄动。在做手上伸时,让人轻按、轻抚手臂面上任意一点,相互感觉一下是否“顶住了劲”。感觉像推门而不欲其响,轻了门推不开,重了门轴就要响。两脚要像踩在棉絮之上,不能全脚踩实。太极拳要求“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欲在手上有内劲要从腿下求,一点有劲全身求。即所谓求“整劲”。如具有整劲,在起势中就能体会到。可以请一人用双手按住自己两碗、二小臂或二大臂,起势能轻松将其发出即可。 推荐几种练法:1、冯志强著《太极拳入门》中起势练法。要点,起势前默立时间要充足,要达到无极虚无之境后才能随心意而动;2、刘晚仓、刘石樵著《太极拳架与推手》中起势练法,要点,意念与用法的结合;3、张耀宗著《吴氏太极拳简化练法》中起势练法,要点全深松静,特别是肩要松透,这时二手回勾手心,二手自动抬起,不须勉强;4、王辉璞著《吴氏太极拳》中起势练法,要点,要通过找到腹净的感觉,调身、调心、调气;魏树人著《杨氏太极拳述真》中起势练法,要点,掌中小球和三个气圈的应用。5、孙南馨著《杨式太极长拳》中起势练法,要点,命门后鼓,劲贯指稍,由“极柔软产生及刚坚”。 上述练法应先练一种,一种练通(大约需要1-4个月),其它练法一练即通(快的几分钟,慢的几天),上述各种练法各有巧妙,令人回味无穷。 孟子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规矩者,方圆之至也,以之诲人是大匠所能也,至于巧,这是遵规矩而不泥规矩,脱规矩而自中规矩。而要志不可满。谚有曰:“天外还有天,一满即遭损”。 最后以“自当从良师,又宜访高朋。处处循规矩,一线启灵明,一层深一层,层层意无穷,一开连一合,开合递相承。”与太极拳友共勉。
八、太极拳呼吸法正确练法?
太极拳的呼吸法可以帮助调节呼吸、放松身心,提高身体免疫力和生命力。正确练习太极拳呼吸法,需要先做好舒展筋骨的准备动作,接着要注意用鼻子吸气,口腔保持微张,舌顶点于上腭,吐气时用口腔均匀呼出、注意发声,呼气时间长于吸气时间。同时,要时刻保持身体轻松、微微下沉、脚下用力、意念集中,这样才能达到太极拳呼吸法的真正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练习太极拳呼吸法时要尊重自己身体的状况,避免过度或不恰当的练习方式。
九、太极拳六字诀正确练法?
太极拳六字诀是太极拳的核心要点,也被称为太极拳的六个基本功夫。这六字诀是:沉肩、松肘、坠肘、沉胯、松腿、虚领顶。以下是每个要点正确练法的详细解释:
1. 沉肩:练习时,要保持肩膀放松自然,避免用力提肩。沉肩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平衡和稳定,并减少肩部和颈部的紧张。
2. 松肘:肘部要保持柔软而不锁紧,在动作中保持自然弯曲的状态。松肘使得整个手臂更加连贯,提高了拳法的柔韧性和效果。
3. 坠肘:坠肘是指在动作中保持肘部下压的感觉,使肘部有沉重感。这样做可以加强拳法的力量和稳定性,并提高防守和攻击的效果。
4. 沉胯:沉胯是保持下半身的稳定和力量的关键。要保持骨盆微微后倾,脊椎挺直,不要有前倾或后倾的倾斜。沉胯可以帮助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提高拳法的力量和灵活性。
5. 松腿:练习太极拳时,要保持腿部肌肉松弛和柔软。松腿使得身体能够更加灵活地移动和旋转,并有助于提高站稳和运动的稳定性。
6. 虚领顶:虚领顶是指头顶要有轻微的向上感觉,使脊椎挺直。这样做可以帮助提高身体的平衡和稳定,以及提升拳法的力量和灵活性。
在练习太极拳时,要结合这六个基本功夫,细致感受身体的状态,保持松柔、稳定的感觉,并注重整体的协调运动。通过反复练习,逐渐领悟和掌握这六字诀的要领,才能更好地发挥太极拳的效果。
十、太极拳腿功的最佳练法?
是多方面的。1. 首先,腿功在太极拳中非常重要,它能够增强下半身的力量和灵活性。最佳的练法是要注重基本功,如站桩和单腿站立,这些动作可以帮助你建立稳定和坚实的基础。2. 其次,要注重对整个身体的协调和力量的统一。太极拳强调整个身体的动作要贯通一气,腿功的练法也是如此。在实际拳术中,要注重腰部和腿部的协调配合,通过练习各种腿法动作,如踢腿、蹲马步等,来提升整体协调性和力量的表现。3. 此外,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要注重练习中的呼吸和内力。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帮助提高体能和内力的运用,从而在腿功练习中达到更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是要注重基本功、协调整体动作和内外结合。通过持续的练习和修炼,你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腿功水平。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