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十三式分解教学?

139健康网 2023-09-11 18:49 编辑:admin 293阅读

一、武当十三式分解教学?

第一式、起势;

第二式、抱球势;

第三式、单推势;

第四式、探势;

第五式、托势; 

第六式、扑势;

第七式、担势;

第八式、分势;

第九式、云势;

第十式、化势;

第十一式、双推势;

第十二式、下势;

第十三式、收势。

二、武当十三式太极拳1-13式分解教学?

武当太极十三式分解动作说明

  第一式 仙人放剑

  (1)两腿要分开,膝盖有一点弯曲。首先就要摆出打太极拳的正确的姿势。

  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右脚向前方跨一小步。然后手心向外放开。

  (4)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

  (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然后两腿分开,手掌向左下方按。

  第二式 乾坤盘球

  (1)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胸前,此乃预备式。

  (2)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

  (3)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

  (5)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第三式 美人照镜

  (1)左脚踏进一步至“左前旁门”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顶处(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则以掌缘为重点击向“中盘”位置。

  (2)再迈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门”;与此同时右臂上架而将左掌击出。

  第四式 顺水推舟

  (1)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左虚右实);两臂圈于胸前且将两掌之掌心相对。

  (2)两腿不动,两臂上抬并伴之两掌吊于头顶左,右侧方。

  (3)两掌以其掌缘为重点,向中盘推出;与此同时,左脚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再摆架成“右寒鸡步”,并将两掌吊于头顶。

  (5)右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自头顶上方送出直至“中盘” 方位作前推状。

  第五式 金鸡独立

  (1)左脚踏进半步且令两膝略作弯曲;而两掌则平摊于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状,以便助之下一动作。

  (2)左脚踏实并支持与控制身体平衡;与此同时,右腿抬起且勾起脚尖即形成“右独提膝式”;而两掌则变为空心拳从两侧抛出取向上盘——此为双拳挂“太阳”法。

  (3)再将身体右转,右脚踏进并落地支持身体平衡;然后,两拳变掌平摊腹前继而复变为空心拳抛向上盘;与此同时左膝提起形成“左独提膝式”。

  说明:以上两腿左右上提合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 单鞭救主

  (1)左脚踏进一大步,与此同时左手变为“雕钩”状搂其“中盘”;而右掌则置于右侧腰际待动;上身下坠其做裆沉腿。

  (2)左腿下沉而右脚后撑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手搂钩并向左侧方调起而右掌奔向中盘(以掌缘为重点)。

  (3)再将右脚踏进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搂过之后则移位调于 侧方并用左掌奔打中盘。

  第七式 倒骑玉龙

  (1)两腿并立下蹲,两手托与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2)右脚向右侧后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变为空心拳分别向身体左侧上方与下方摆出(其右拳摆至上方,而左拳摆至下方且两拳之拳眼相对)。上体略向左腿方位倾斜。

  (3)然后左脚撤回即收于右脚旁使之形成并步曲膝下蹲式;而两拳则变为分指掌平摊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4)将左腿向左后侧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仍变为空心拳双方抛至人体的上方与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第八式 双风贯耳

  (1)面对左侧方位站立并迈出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与此同时。两掌向左右两侧作直臂横张(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

  (2)左脚再向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两掌则以其掌心为重点并用两手臂相辅助作为支点进行扇打合击至上盘位置。

  (3)再将身体移向右侧前方并形成下盘为右寒鸡步,中盘为双开掌(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的架子。

  (4)右脚复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用其掌心进行扇打合击。

  第九式 顺风摆柳

  (1)两腿前后分开且将两膝略作弯曲即使之形成中盘架子状的左游龙步;与此同时,两掌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2)接着,左脚向左碾动;与此同时,右脚向正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游龙步;而两掌则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第十式 叶底看桃

  (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曲膝成骑马式;两手分别悬垂于胸肋一侧并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2)两腿不动,右手继续上抬并垂直竖立其前臂;而左臂则同时作下垂状。

  (3)接着将左手变为空心拳并以其拳眼为重点,上臂为支点,前臂轴进行推下送;而右臂与“下盘”部位则保持稳定即不要移动(尤以两脚固定为重)。

  (4)再进行左臂垂直竖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动作。

  第十一式 活步走宫

  (1)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两膝略曲;两臂抱于胸前;两手成分指掌并令其掌心相对,掌缘朝下。眼看前下方。

  (2)左腿不动,且将右脚移向左脚内侧并以其前脚掌或脚尖虚点地面;与此同时,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于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状(其两臂弯曲成弧形,两掌心相对),眼随手转。

  (3)接着,将右脚向前右旁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掌下拂至腹部左侧,右掌托于右侧前方(两掌行进间须令右臂在内而左臂在外进行穿插运动)。眼随手转。

  (4)然后右脚固定不得移动;左脚用其前脚掌或脚尖移至右脚内侧作虚立状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眼随手转。

  (5)接上式——两手形成抱月状,并伴随左脚向左前旁门踏进一步而变为左掌托至左侧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此时手掌交错之际须令其左臂在内,右臂在外形成穿插),眼随手转。

  第十二式 怀抱双月

  (1)两脚成外八字步站立;两手分别垂于腰部两侧(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双膝下蹲,与此同时,两手移至上腹部约肚脐眼前方处,作交叉合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两掌。

  (3)两腿不动——两手继续向面部前方双方抬起作环绕状(其两掌交叉并令其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内)。

  (4)两腿不动,——两手再次向上环绕,并经上分向两侧(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绕动;

  当两手绕动形成划弧一周即360度,并降至身前两侧之时,则将两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绕圈。

  (5)两手臂第二次进行绕圈环抱——其动作与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为右臂(手)在内,左臂在外。

  第十三式 真气炼丹

  (1)摆架内八字步(18——40周岁者)

  平行步(45——50周岁者)

  体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摆架外八字步

  (2)两脚不动,两手形成八字掌分别垂于胸前下方并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缩身垂肩,低头下视,虚胸实腹,蹋腰沉体。

  (3)忘掉呼吸,凝神静心——片刻,则以鼻吸气(长约五寸左右即指入体内的尺寸)并要求做到缓慢,细腻,均匀,深长;

  与此同时,两掌自体前两侧同时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为重点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头顶上方为止。眼随手转。

  (4)接上式——两掌以其掌心为重点,自上而下进行垂直降落,并先期抵达胸前暂作停顿以便下动叹气。

三、秦师宗武当十三式分解教学?

第一式、起势;

第二式、抱球势;

第三式、单推势;

第四式、探势;

第五式、托势; 

第六式、扑势;

第七式、担势;

第八式、分势;

第九式、云势;

第十式、化势;

第十一式、双推势;

第十二式、下势;

第十三式、收势。

四、武当三十三式太极拳口诀演练?

第一部分(1-10):

1、起势、

2、揽雀尾、

3、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斜飞势 第二部分(11-20):11、肘底捶、

12、倒卷肱、

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

15、云手、

16、单鞭、

17、高探马、

18、右蹬脚、

19、双峰贯耳、

20、左分脚 第三部分(21-30):21、转身右蹬脚、

22,海底针、

23,闪通背、

24,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伏虎势、

27、右下势、

28、金鸡独立、

29、指裆捶 第四部分(30-40):30、揽雀尾、

31、单鞭 、

32、左下势、

33、上步七星、

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弯弓射虎、

37、搬拦捶、

38、如封似闭、

39、十字手、40、收势

五、武当太极拳十三式拳谱动作说明?

        太极拳13式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被誉为武术之瑰宝,太极之精华。

六、六十三式武当剑分段教学讲解?

第一段

1、起势【面南】

2、行步云抱【面南】

3、弓步前指【正东】

4、丁步下刺【平刺·正东】

5、弓步云斩【正东】

6、上步撩剑【正东】

7、弓步云斩【正东】

8、提膝提剑【正东】

9、歇步刺剑【立刃·正东】

10、转身劈剑【正西】

第二段

11、丁步点剑【正西】

12、蹬脚云斩【正西】

13、弓步前刺【立刃·正西】

14、行步撩剑【先往西南4步再往西北4步】

15、仰身撩剑【剑尖正西】

16、歇步扣剑【剑西胸北】

17、转身撩剑【东偏南】

18、虚步点剑【剑指侧举·西北】

19、翻身劈剑【西南】

20、虚步撩剑【正东】

21、盘步云斩【正西】

第三段

22、歇步抱剑【西南】

23、独立上刺【平刺·西南】

24、弓步云斩【西北】

25、歇步抱剑【西北】

26、丁步前刺【平刺·西北】

27、马步推剑【西北】

28、提膝点剑【西北】

29、虚步蹦剑【正东】

30、进步绞剑【正东】

31、后抬脚崩剑【东南】

第四段

32、转身前刺【平刺·正东】

33、转身云刺【平刺·正西】

34、左右撩剑【正西】

35、退步点剑【退步方向正西点剑正东】

36、歇步云斩【剑尖朝东北】

37、后抬脚分剑【剑尖朝东北】

38、独立托剑【剑尖正东】

39、左右挂剑【正东】

40、歇步扣剑【剑尖正东胸南】

41、弓步点剑【正东】

第五段

42、左右绞格剑【东偏北】

43、上下斜刺【平刺·上刺东偏北,立刃·下刺西偏南】

44、扑步蹦剑【西偏南】

45、转身云斩【剑尖正西】

46、独立撩剑【剑尖正西】

47、丁步前刺【立刃·正西】

48、弓步下截【正西】

49、提膝格剑【朝南】

50、虚步前刺【平刺·正西】

51、退步绞剑【正西】

52、翻身挂剑【正东】

第六段

53、歇步扣剑【剑正东胸南】

54、转身下刺【立刃·正西】

55、歇步崩剑【正西】

56、虚步斩剑【正西】

57、虚步下劈【正西】

58、提膝举剑【正西】

59、翻身二起【正西】

60、转身扫剑【剑尖西北】

61、弓步架剑【剑尖东南】

62、虚步持剑【面东胸南】

63、收势【面南】

七、三十三式太极拳分解教学口令?

1、预备式(无极式)

2、起式(天人合一)

3、野马抖鬃

4、金狮抱球

5、丹凤朝阳

6、老君推门

7、青龙摆尾

8、金蛇回头

9、怀中抱月

10、玉女献花

11、威震乾坤

12、双龙出海

13、回头望月

14、金蛇上树

15、怪蟒转身

16、黑虎掏心

17、青龙摆尾

18、金蛇回头

19、灵鸦闪翅

20、喜雀登枝

21、黑虎出山

22、金豹翦尾

23、腋里藏花

24、道童撞钟

25、双凤朝阳

26、拔草寻蛇

27、老道扎衣

28、狸猫戏水

29、黄龙探爪

30、白猿献果

31、老君关门

32、气归黄庭

33、收式(无极式)

八、陈式太极拳十三式口令教学?

1. 预备

屈膝松胯。

2. 起势

一:提膝开步,脚尖点地。

二:踏实,移重心。

三:双手平举,与肩同高。

四:松肩坠肘下按,落于两胯前侧。

3. 金刚捣碓

一:左掤托,左手鼻前中线,右手平托于胸前中线。

二:双手翻转,移重心,右脚尖翘起。

三:移重心,身体转正,提膝。

四:开步,脚尖上翘里合。

五:踏实,向后划、向前挤。

六:向下、向前、向上撩掌,展脚,上步穿掌。

七:上托下按,变拳翻掌,下落。

八:提膝冲拳。

九:下落。

4. 懒扎衣

一:坐腕穿掌移重心。

二:移重心,两手打开。

三:提膝开步合手。

四:踏实,转腰开膝扣脚。

五:移重心,转腰开膝扣脚,走上弧线移重心打开,左手叉腰。

六:放松下沉,身体回到正方向。

5. 六封四闭

一:左手走上弧线找右手相合。

二:移重心下捋。

三:转腰开膝,移重心,两手合于左肩前侧。身体回到正方向。

四:转腰收脚按掌。

6. 单鞭

一:两手相合。右手掌指接左手掌根。

二:右手收到肘窝处变勾手,两手对开,身体回到正方向。

三:提膝开步。

四:踏实移重心转腰开膝,扣右脚。

五:移重心,转腰开膝,穿掌。移重心,走上弧线打开。

六:放松下沉。身体回到正方向。

7. 金刚捣碓

一:右手走下弧线找左手。

二:两手走上弧线向后划,向前挤。

三:向下、向前、向上撩掌,展脚,上步穿掌。

四:上托下按,变拳翻掌,下落。

五:提膝冲拳。

六:震脚下落。

8. 白鹅亮翅

一:坐腕穿掌撤半步。

二:移重心收脚。

三:撤步两手相合。

四:转腰开膝。

五:移重心,变虚步,两手打开。

六:放松下沉,身体回到正方向。

9. 斜形

一:斜劈。

二:展脚提膝。

三:开步。

四:向后划。

五:移重心,右手合于耳畔,左手落于腹前中线。

六:搂膝扣脚立掌。

七:向前推向外开。

八:放松下沉。身体回到正方向。

10. 搂膝

一:两手相合,停于左膝上方。

二:向上平托。

三:转腰挥送。

11. 拗步

一:提膝。

二:开步,双手向后划。

三:向前拍按。

一:展脚提膝。

二:开步。

三:向前拍按。

12. 斜形

一:横砍。

二:展脚提膝。

三:开步。

四:向后划。

五:移重心,右手合于耳畔,左手落于腹前中线。

六:搂膝扣脚立掌。

七:向前推向外开。

八:放松下沉,身体回到正方向。

13. 搂膝

一:两手相合。

二:向上平托。

三:转腰挥送。

14. 拗步

一:提膝。

二:开步。

三:向前拍按。

一:展脚提膝。

二:开步。

三:向前拍按。

15. 掩手肱拳

一:展脚提膝两手打开。

二:开步合手。

三:移重心两手打开。

四:转腰开膝两手相合。

五:移重心。左手前按,右手收于腰际。

六:移重心。

七:转腰开膝,出拳。

16. 金刚捣碓

一:两手画小圈相合。

二:移重心右掤。

三:上步穿掌。

四:上托下按,变拳翻掌,下落。

五:提膝冲拳。

六:震脚下落。

17. 收势

九、十三式杨氏太极拳教学口令分解?

预备勢,(双腿并拢,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下巴微收,平视前方,整套行架舌头舔上颚,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

1,起勢

(左脚轻轻向左抬起,与肩同宽,放正,双手指自然下垂起,起到与肩同高,掌心向下,掌跟向下按,沉肩坠肘,屡屡下蹲。)

2,揽雀尾

(左棚,双手放平由左向右摆,右脚右转45度,身体重心弓步到右腿,提左脚向前漫步弓步左棚出去,转腰抱球,右腿提起上步,弓步右棚,转腰换手,右手竖掌,转腰,履、两手合掌,右胳膊在前,左手掌竖起,挤,双手放平向后拉,右腿弓步,双手竖掌向前,按。)

3,单鞭

(双手放平随身体向左转,右脚左转,腰随手转画太极,左脚提起向左侧上步,左手向左变掌,右手捏住第二指头勾手,右脚向左摆45度。)

4,单鞭下勢

(右脚右转45度,左手变切掌下切,后坐下勢,起身左手竖掌,指尖与眼同高,右脚左摆,右手背后勾手。)

5,左右金鸡独立

(左金鸡独立,左手下按,右脚提起,右手树掌,左腿单腿站立,左腿微弯曲,眼看右手指尖,称左金鸡独立。

右金鸡独立,右脚放下角度45度,右手下按,左脚提起,左手树掌,右腿单腿站立,右腿微弯曲,眼看左手指尖,称右金鸡独立。)

6,上步七星

(左脚放下,双手变锤,右手锤下左手锤上交叉前棚,右脚提起向前点虚步。)

7,退步跨虎

(右腿提起向后右退,左脚虚点,两手反掌打开。)

8,转身摆莲

(左手上反,右手变推掌,左腿弓步,左右脚同时右转,右脚弓步,转身体一百八十度,双手平摆脚摆莲。)

9,弯弓射虎,

(左手竖掌与右手向右履变锤,右腿弓步,左锤向左方向打出,左右锤似拉弓射箭动作。)

10,上步搬拦锤

(左锤松开,右锤向前打出,左掌右锤向右弓步,搬;提左腿上步,左手竖掌,拦;左腿弓步,对拉,右锤打出,锤。)

11,如封似闭

(左手心向下放到右胳膊下,右锤放开,左手旋转,交叉后拉,左腿弓步,双手竖掌前按。)

12,十字手

(左腿随身体向右转90度,双手手心向前在头上方,右脚提起放到与肩同宽,双手心内交叉合十字,右手在外,向前棚起,与肩同高。)

13,收勢

(两手放平手心向下,沉肩坠肘,掌跟向下按,自然站立,左脚收起。)抱拳礼

十、武当十三式太极拳与陈式的区别?

武当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生于一体,偕称绝妙玄学。

陈氏太极拳,不仅以沾、粘、连、随独树一帜,直至今天它还保存着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和发放于外,具有缠绕坚无不摧的弹性爆发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