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太极拳42式吴阿敏

139健康网 2023-06-30 14:24 编辑:admin 85阅读

一、杨氏太极拳42式吴阿敏

邱慧芳,1975年2月出生,湖北黄石人。武汉体院毕业后,1996年进入前卫队。1993年开始从枪、剑改练太极拳,1998年全国锦标赛中分别夺得太极拳、太极剑的铜牌。

1997年,在第五届国际武术邀请赛中,吴阿敏获吴式太极拳第一名,42式太极剑第一名;1998年,吴阿敏获全国武术锦标赛女子太极拳、剑、推手全能第一名,女子太极推手(56Kg级)第一名;1999年,吴阿敏获第六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女子陈式太极拳第一名,42式太极剑第一名;2000年,全国武术锦标赛中,吴阿敏获得女子吴式太极拳第一名,女子太极拳、剑、推手全能第一名。

二、杨氏太极拳42式视频

杨氏太极拳,练42式和24式都可以,各有各的特点:

拓展内容:

24式简化太极拳是1956年编的,主要是杨式太极拳的招式,动作舒展大方,缓慢流畅。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1988年编的,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调,选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 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法及灵活的步法变化,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 24式入门,42式拓展,都是为了普及太极拳而编的套路。

三、杨式太极拳42式视频教学示范

各有特色风格不同。

杨式40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根据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编写的参加国际比赛的竞赛套路。它保留了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中正安舒,圆活自然的特点。杨式42式太极拳也是竞赛套路,其中包含了陈式,杨式,孙式,武式太极拳的动作,是一套综合性太极拳。42式太极拳难度太于40式太极拳。

这两套拳都很受广大群众喜爱,习练的人很多,对于强身健体,愉悦心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杨式太极拳42式口令拳谱

  

  1.起势

  2.并步点剑

  3.弓步斜削

  4.提膝劈剑

  5.左弓步拦

  6.左虚步撩

  7.右弓步撩

  8.提膝捧剑

  9.蹬脚前刺

  10.跳步平刺

  11.转身下刺

  12.弓步平斩

  13.弓步崩剑

  14.歇步压剑

  15.进步绞剑

  16.提膝上刺

  17.虚步下截

  18.左右平带(右,左)

  19.弓步劈剑

  20.丁步托剑

  21.分脚后点

  22.仆步穿刺

  23.蹬脚架剑

  24.提膝点剑

  25.仆步横扫

  26.弓步下截(右,左)

  27.弓步下刺

  28.右左云抹(右,左)

  29.右弓步劈

  30.后举腿架剑

  31.丁步点剑

  32.马步推剑

  33.独立上托

  34.挂剑前点

  35.歇步崩剑

  36.弓步反刺

  37.转身下刺

  38.提膝提剑

  39.行步穿剑

  40.摆腿架剑

  41.弓步直刺

  42.收势

  42式太极剑的练法

  1、上下肢运动要节节贯串

  周而复始,即依脚(迈步)、腿(换重)、腰(转腰带上身动)、手(沉肩升降,肘臂屈伸、手腕开合转动显出剑法招式)顺序,循环而动,即可显出上下相随,前后相连之体态。

  2、身体左右两侧动作要阴阳循环互变,方显出左右相顾,式式相连在由下至上节节贯串地完成动作的同时,身体左右两侧,即握剑手与握剑诀指手应显出阴阳动静的相互交替,此起彼落,先后参差地循环互换,互相配合,不宜一同动作,一齐停顿。如右手握剑向右击去,则剑先行,左手剑诀指从之;右手剑向左去,则剑诀指先行,而剑从之。当剑作前后、上下运动时,也是这个原则。如果是分势,则右剑、左指相分,剑为动为主,剑诀指相对为静为从。当剑取直线动作如劈、刺时,剑诀指运行自然是取弧线,思想意识上则以剑为主体,剑诀指处于从属地位,它带领剑行是为了出剑显招。对主从两者,在神态、劲力方面都要分出轻重。

  3、练太极剑也和打太极剑一样,必须运用圆活劲力,不要用僵劲和指力圆活之劲来源于腰的转动,以缓慢细腻的转腰运动带支上体移动,肩关节要松开沉得下,最忌耸肩缩颈缩膊。肘关节要随腰动势作开合中有屈伸的灵活运动。持剑的手腕转动而圆活有劲。持剑运行时,剑与剑诀指的运动始终突出一个“圆”字,如无端的玉环运行路线处处圆满,环环相连。特别是手臂的屈伸旋动,要突出螺旋缠丝的劲路。这样才会产生圆活连贯、运劲如抽丝的细致圆弧形运动,具有均匀、圆活、沾随之妙,显示出太极剑与其他剑术截然不同的内家剑特色。要显均匀圆活之妙,除如上述要用腰转带动上身作弧形缠绕运动外,同时还应以腰转带动下肢形成圆形运动。不论脚步之进退和转换重心,均应以腰转带动下身,使腰部转动带动下肢自然地出现圆弧形变换重心,而不宜用腿脚蹬地面,直线地转换成弓步或坐步。使步形随腰转及剑势的运行而圆转变换,方显出上下浑然一体之圆活之妙,否则便会上圆下方,上下脱节,影响上下相随,协调一致。

  4、练太极剑还要注意使全套动作过程速度均匀,还要忽快忽慢如果在每一招式中都能做到上述各点,则自然会使演练速度虽慢而不停,运剑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在均匀当中显得有规律、有节奏。

  此时,习练者在获得柔和圆活的身体锻炼效果外,还可使大脑入静、精神舒畅,调节心境情绪。较之练太极剑,另有一番情趣。再者,练太极剑时还要注意保持头脑清静,全神贯注剑尖,意想气贯穿出剑尖之外延伸。此意念便可显露不一般的神采,即具有“精、气、神”中的“神”。

  此外,还可通过与有相当水平的对手练习对剑,使两把剑作圆形互相循环来往粘引运动,尤如太极推手那样,可以帮助形成粘引和攻防意识。由此逐步练成运剑如粘胶著漆的外在观感。两人对练可以由定步开展至走步、自由活步对练,逐步达到身剑合一,意到剑到的境界。就像练习郑多燕减肥舞一样,练习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

五、杨式太极拳42式背面教学视频

杨氏42式邱慧芳太极拳演示者是邱慧芳先生本人。因为邱慧芳先生是杨氏42式太极拳的创始人之一,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太极文化,他亲自示范演练并倡导杨氏功夫的发展。补充内容:邱慧芳先生的太极拳表演走路且不用铺设垫子即可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姿势,被誉为“活着的历史文化瑰宝”和“活的世界文化遗产”。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武术家,还是一位著名的文化名人,为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杨氏太极拳42式视频带口令带字幕

步骤/方式1

太极拳42式完整口令:起势、右揽雀尾、左单鞭、提手、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撇身捶、捋挤势、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

步骤/方式2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杨氏太极拳其拳架舒展,结构严谨,由松入柔,积柔为刚,刚柔相济,身法突出,含胸拔背,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内外结合,中正安舒,轻松自然,轻灵沉稳。

步骤/方式3

42式太极拳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其中练法还要求:意、气、身三者密切配合,以意行气,源动腰脊,旋腰转脊,节节贯穿。在推手中以缠绕粘随为主,“纵放曲伸人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在粘贴缠绕过程中,运用:“棚、捋、挤、按”等法则,借力制动,舍己从人,听劲懂劲,发劲制敌。

七、杨式太极拳42式口令教学

42式太极拳的动作名称如下:01: 起势 02:右揽雀尾 03:左单边 04:提手 05:白鹤亮翅06:搂膝拗步 07:撇身捶 08:捋挤式 0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 11:开合手 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 16:右左蹬脚 17:掩手肱捶 18:野马分鬃 19:云手 20:独立打虎 21:右分脚 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 25:进步栽捶 26:斜飞式 27:单鞭下势 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 30:虚步压掌 31:独立托掌 32:马步靠 33:转身大捋 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 36:上步七星 37:退步跨虎 38:转身摆莲 39:弯弓射虎 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 42:收势四十二式太极拳(又名42式太极拳),它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收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的平圆动作以及孙式太极拳的舒展圆活动作。动作气势舒展大方,动作劲力刚柔并重,动作速度刚柔有变。

八、杨氏太极拳42式背面口令演示视频

1. 预备势

2. 起势

3. 揽雀尾

4. 单鞭

5. 提手上势

6. 白鹤亮翅

7. 左搂膝拗步

8. 手挥琵琶

9. 左右搂膝拗步

10. 手挥琵琶

11. 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 如封似闭

14. 十字手

15. 抱虎归山

16. 肘底看捶

17. 倒撵猴

18. 斜飞式

19. 提手上势

20. 白鹤亮翅

21. 左搂膝拗步

22. 海底针

23. 扇通背

24. 翻身撇身捶

25. 进步搬拦捶

26. 上步揽雀尾

27. 单鞭

28. 云手

29. 单鞭

30. 高探马

31. 左右分脚

32. 转身左蹬脚

33. 左右搂膝拗步

34. 进步栽捶

35. 翻身撇身捶

36. 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 左打虎势

39. 右打虎势

40. 回身右蹬脚

41. 双峰贯耳

42. 左蹬脚

43. 转身右蹬脚

44. 进步搬拦捶

45. 如封似闭

46. 十字手

47. 抱虎归山

48. 斜单鞭

49. 野马分鬃

50. 揽雀尾

51. 单鞭

52. 玉女穿梭

53. 揽雀尾

54. 单鞭

55. 云手

56. 单鞭

57. 下势

58. 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 斜飞式

61. 提手上势

62. 白鹤亮翅

63. 左搂膝拗步

64. 海底针

65. 扇通背

66. 转身白蛇吐信

67. 搬拦捶

68. 揽雀尾

69. 单鞭

70. 云手

71单鞭

72. 高探马带穿掌

73. 十字腿

74. 进步指裆捶

75. 上步揽雀尾

76. 单鞭

77. 下势

78. 上步七星

79. 退步跨虎

80. 转身摆莲

81. 弯弓射虎

82. 进步搬拦捶

83 . 如封似闭

84. 十字手

85. 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