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当太极拳谱哪个最好?
我觉得38式比较好。
一起势,二退步崩式,三揽雀尾,四正单鞭,五提手上式,六白鹤亮翅,七左搂膝拗步,11右搂膝拗步,九倒转肱,十斜飞式,十一虚步亮掌,十二提手上式,十三白鹤亮翅,十四左搂膝拗步,十五海底针,十六闪通臂,十七上步搬拦捶,十八揽雀尾,十九正单鞭,二十云手,二十一正单鞭,二十二高探马,二十三狮子右蹬脚,二十四狮子左蹬脚,二十五转身左搂膝拗步,二十六右搂膝拗步,二十七上步搬拦捶,二十八闪通臂,二十九上步搬拦捶,三十小擒拿手,三十一右踢脚,三十二左打虎式,三十三右打虎式,三十四上步搬拦捶,三十五如封四闭,三十六十字手,三十七抱虎归山,三十八收势。
武当38式太极拳是武当108式太极拳的简化版,更加突岀武当太极拳的特有特性和风格,更加突岀道家道教的特色,功拳并举,内外兼修,动静结合,快慢适宜,自然守中。38式太极拳短小精悍,更易于新手习练掌握。
二、武当浑圆太极拳来历?
这还是要从民国国术大会的时候,由一位形意高人傅剑秋开始:
傅剑秋后人口述: 傅剑秋在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辞了侍卫长后回家乡宁河芦台继续授拳,当时有哈恩顺、王乃发、王宝昌、杨义清等,同年又到河北的沧州教拳。
形意门傅剑秋
1929年杭州武术比赛傅剑秋接到李景林发来到邀请函。前去杭州做此次比赛的监察员,当年比赛规模很大,全国各个门派全派出了代表前来参加,在比赛中定兴三氏李子阳之子.李春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在当时傅剑秋收李子阳之子李春芳为徒,后李子阳又收傅剑秋之子傅少侠为徒,这里还有一段佳话以后在谈)在比赛结束后,武当山始终没有派人前来比赛和观摩,此时大会提议去一人前去拜访一下,此人要文武全才才可,当下李景林书信一封,指名傅剑秋单人带信前往武当山拜访,那年代交通很是困难,路中惊险很多.这次不提,到了湖北武当山紫霄宫后,受到徐本善道总热情礼待。
民国剑仙李景林
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修炼圣地,据说周朝的尹喜、晋代的谢允、唐代的吕纯阳、明代的张三丰、明成祖即位后.推崇道教.在武当山大兴土木达十年之久,建成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亭台和三十九座桥梁,共建房二千余间,建筑面积达160余万平方米,绵延70余万公里,规模之大,气势磅礴,雕铸细腻,技术之精,蔚为壮观。
徐本善号伟樵,武当山道总。清光绪皇帝封其为“乾乙真人”。清代武林高手。徐道总嫉恶如仇,对他人的疾苦更是尽力排解.而对无理取闹蛮横者,无论其地位如何,势力多大,他决不会有丝毫通融.所以他不但有"徐大侠","徐武侠","徐教师","徐道总"等美称,还有"徐犟子"的绰号,徐本善道总后来惨遭匪徒暗害,时年七十有二.武当山道众将道总遗体隆重安葬于紫霄宫东门外。
紫霄道长徐本善
在武当山徐道总问起杭州比赛之事,傅剑秋说非常壮观和激烈,各个门派全有代表前去比赛和观摩,唯有武当没有去人,李景林先生派我前来拜访,徐道长言说武当山自古封闭,不与外界交往,也就没有去人前去观摩了。徐道总提出,不知傅先生对形意拳有何造诣,是否可以展示一下,当时傅剑秋演练了几趟套路,徐道长说不错,当即说不知用法如何,本道想一试,二人在紫霄宫战了10几个回合没分胜负,就此罢手,徐道总向傅剑秋提出,是否可以把形意拳传授于武当山,傅剑秋没有反驳,只要徐道总喜欢,本人无保留奉送,傅剑秋就这样将形意拳这一拳种播洒在了武当山。(这就是现在的武当形意拳)后傅剑秋也拜在徐道总门下,排列为十六代传人,并受道名为傅台山,属“合”字辈。
形意门傅剑秋
徐道总并传授了武当剑法以及盘手法.乾坤球.玄武棍.龙门枪等拳械。傅剑秋并向徐道总询问了武当拳时,徐道总言及,武当拳就是当年张三丰老先生据宋代周敦颐发明的“太极阴阳图”创编了“八门五手十三势太极拳”。简称“武当拳”。.徐道总告以八门为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五手为金、水、木、火、土。十三势为绷、捋、挤、按、采、例、肘、左顾、右盼、中定及前进、后退。所谓“八门”即练拳时走八卦的八门方向;“五手”是练功时手法上表现五行金、水、木、火、土。徐道总也将多年不外传的武当拳传于傅剑秋,这样才使武当拳传以外世。
傅剑秋在武当山小住半月有余,和徐道总一起每天谈经论武,临别时傅剑秋提笔节录了张三丰云水集残篇,七绝四首赠徐道总略表感激之情.并作为纪念。“稳步玄门笑颜开,.黄金为殿玉为台。凡人末忘仙木引,自架云梯许上来。七十二峰任往来,结庵为道道为先。道袍自古尊八卦,宦途如芥又如烟。秦鄂往来如逝波,身背琴剑唱道歌。太极阴阳易甲子,九宫八卦传汉河。参上秦川过往还,光阳莅苒几变迁。归隐岩上修道业,太阳阴阳奥无边”。徐道长也回赠墨宝重续写第二句回赠傅剑秋“七十二峰任往来,结庵为道道为先,道袍自古尊八卦,宦途如芥又如烟”。傅剑秋把徐道总赠送的墨宝带回家乡后遗失,(在80年代有人带此墨宝曾在武当山做过展览)傅剑秋把徐本善道总传授的“八门五手十三势太极拳”也就是武当拳,传于李景林后李景林召集了杨澄甫、孙禄堂、杜心武、刘百川、高振东、黄文叔、褚挂亭、王芗斋、张兆东等武术名家作了研究,把该“武当拳”命名为“武当太极拳”。
傅剑秋一次武当山之行,给中国武术的发展史留下了不愧的功绩
三、武当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的区别?
武当太极拳是祖师张三丰整理内家拳法所创,经过武当弟子传到陈氏、杨氏等人,经改良便成了陈氏、杨氏新型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讲究“拳打卧牛之地”,基本上2米方圆足以施展,其中除螺旋缠丝外,另有九宫、八卦的内容。武当太极拳的要诀就是拳随心境,舒展绵长,恢宏大气,容万物于心。
武当太极与其他太极有何不同?
武当太极拳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四两拨千斤,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防身自卫。武当太极拳结合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的道教气功功法,开人智慧、发人体能,使人延年益寿、长生久世,是一种集武术与养生为一体的上乘拳法。
武当太极与其他太极有何不同?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三个阶段:首先练形,然后练气,最后练神。其内含功法主要有吐纳导引功、外气采补功、混元站粧功。其动作以崩履、挤、按、采、列、肘、靠为主,在应用中随、连、粘、贴,连绵不断、行石流水。演练太极拳要求虚灵顶静、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舒展,做到神形俱妙。武当太极拳动静结合、内外相含 ,是内外双修的至宝,是生命的源泉。
武当太极与其他太极有何不同?
武当太极,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太极、两仪、无极等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制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的完整的太极体系。主要包括太极拳、太极剑、两仪拳、无极功。武当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身于一体,堪称绝妙玄学。
四、武当太极拳和陈氏太极拳区别?
区别在于一是创始人不同,武当太极拳是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张真人所创,陈氏太极拳创立者是河南温县陈家沟的陈王廷,二是拳法套路也不同,武当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生于一体,偕称绝妙玄学。陈式太极拳是河洛文化与中原武术拳法相结合的产物
五、武当36式太极拳口诀?
第一式:无极桩
两手下垂,自然站立,独立守神,中正安舒,虚领顶劲,面南背北。
动作要领:在武当太极内功修炼当中,很重视南北极子午向,达到天人合一。
道家养生秘要:醒神安脑、引气归元。
第二式:抱元守一
左脚左移,两脚与肩同宽、平行、足心含空、男左女右,两手合抱,拇指相对成圆状,顶天立地,头部中正,全身放松,气沉丹田。
动作要领:身正,体松,气顺,神凝,全身透空,八面支撑。
道家养生秘要:掐诀凝神、鼓荡丹田。
第三式:开太极
两手从身体两侧分开,如铜钟式,有气感后,慢慢伸展,至两臂展平与身体成大字状。手心向下外转至手心向上,慢慢合于头顶,中指相对节节贯穿经面前下沉至丹田,两手以腕为轴外展,十指向前。
动作要领:两手分开自上而下划圆,须一气合成,配合呼吸。
道家养生秘要:伸筋拔骨、气贯黄庭。
第四式:金龟戏水
接上动,松腰屈腿下沉成马步,两手掌心向下向前棚起,两腿直立,随即沉肩垂肘如金龟戏水下沉,双手收于丹田处,合抱于胸前棚出。
动作要领:太极有八十一个劲,此动作是个翻转劲,须周身协调一致,身形中正安舒。
道家养生秘要:任督通关、升清降浊。
第五式:怀中抱月
两脚成马步,腰右转,左手掌心向下收于左肋,在随身体右转,合于胸前,右手掌心向上,收于丹田,两掌心上下相对。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圆转中正,切记低头弯腰。
道家养生秘要:坎离相交、养心去火。
第六式:拨云见日
接上动右转腰,两手掌心向上,右手在前、高不过眉,左手在后,低不过胸,左脚内扣,右脚外摆,两手分开, 内旋挤出,掌心向前,左脚跟步。
动作要领:动作变化须自然圆活,力整。
道家养生秘要:转腰强肾、益寿延年。
第七式:陆海奔潮
退左脚,两手下捋收于胯根,双手合抱棚出,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如抱婴儿状,左脚蹬,右脚弓步。
动作要领:下捋时忌低头,弓步时须全身贯力。
道家养生秘要:气运周身、培元固本。
第八式:怀中抱月
右脚内扣,左脚外摆成马步,右手掌心向下合于胸前,左手掌心向上,收于丹田,两掌心上下相对。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上下连贯。
道家养生秘要:坎离相交、养心去火。
第九式:拨云见日
左脚外摆,右脚内扣,前三后七,重心在右腿,左掌掌心向上棚起,高不过眉,右手掌心向上,合于左臂弯,低不过胸,双手缠丝外旋,合劲推出,掌心向前,十指向上。
动作要领:动作变化须自然圆活。
道家养生秘要:转腰强肾、益寿延年
第十式:陆海奔潮
退右脚,双手下捋,收于胯根,双手合抱棚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如抱婴儿状,右腿蹬,左腿成弓步。
动作要领:下捋时忌低头,弓步时须全身贯力。
道家养生秘要:气运周身、培元固本。
第十一式:海马吐雾
双掌合力内旋,左掌上托,右掌前推,右脚跟步放于左脚后,虚点地面。
动作要领:双掌上托前推一气合成。
道家养生秘要:阴阳互济、健脾开胃。
第十二式:黑虎巡山(左右式)
右脚退步,双手大捋,同时左脚内扣,右脚外摆,右手后撑撩出,左手掌心向上抱丹田继续右转,左脚经右脚前迈步,右掌反转掌心向上,左掌自下而上托起,左脚内扣,双掌经左耳向前拉出,右脚收于左脚前,双掌下落至丹田,右脚迈步向前弓出,双掌经胸前弧形按出。右脚内扣,左脚外摆,重心转换,双手大捋,左手后撑撩出,右掌心向下抱丹田继续左转,右脚经左脚向前迈步,左掌翻转掌心向上,右掌自下而上托起,右脚内扣,双掌经右耳向前拉出,左脚收于右脚前,双掌下落至丹田,左脚迈步向前弓出,双掌经胸前弧形按出。
动作要领:注意步法虚实变化,眼尖、手尖、脚尖相对。
道家养生秘要:河车搬运、吐纳益肺。
第十三式:十字手
右脚跟步于左脚后(左实右虚),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成十字手,交叉于胸前。
动作要领:十指向上,含胸拔背。
道家养生秘要:藏风闭气、壮骨蓄力。
第十四式:狮子回头
右脚向右斜前右方迈步成马步,双掌掌心向下自裆前自然分开,慢慢在身体两侧抬起,掌心向前两臂成山字状,左脚向前上半步。
动作要领:双掌开合时须以腰带手。
道家养生秘要:通筋活络、有利肠胃。
第十五式:揽雀尾
抬右脚后退,双手下采,右掌内旋掌心向下,拦于胸前,左掌心向上拦于裆前,同时左脚移于右脚前成虚步。
动作要领:两手双缠丝,劲须合住。
道家养生秘要:气行海底、涌泉移位。
第十六式:推窗闭月
左脚向左迈出成弓步,左掌环抱棚出,右掌置于左臂内侧。
动作要领:左脚如猫行,向左侧迈步,身如波浪。向左方靠出。
道家养生秘要:内力潜转、温养三焦。
第十七式:叶底藏花
左手缠丝上架,右掌合力推出。
动作要领:双手形成连环劲。
道家养生秘要:命门火动、手脚如弓。
第十八式:丹凤朝阳
右脚向右侧迈出成右弓步,右手经丹田向右上方挑领,左手下沉至左胯根。
动作要领:右肘下垂成立肘,目平视。
道家养生秘要:竖颈立项、平衡阴阳。
第十九式:回头望月
跟左脚,右掌掌心向下抱圆,左掌掌心向上抱于右肘下方,左脚向左侧迈出,成川字马步,左掌向左侧挤出,高于肩齐,右掌掌心向下放于右胯根。
动作要领:川字马步是武当太极独有步法,为不摆不扣之形,双掌有缠丝张弓之意。
道家养生秘要:拧腰坐胯、预防老化。
第二十式:海底捞月
双脚不动,重心右移变成横裆步,左掌下旋,右掌内转,合于右肩前。
动作要领:双掌顺逆缠丝时注意阴阳变化,左掌心向上,右掌心向下,腰马合一。
道家养生秘要:缠丝封闭、强腰益腿。
第二十一式:揽扎衣
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掌经面前向左侧挤出,立肘掌尖与眉齐,右掌心向下落于右胯根。
动作要领:此动作为三节缠丝法,即腰裆劲、胸背劲、手肘劲是也。
道家养生秘要:丹田开合、气行泥丸。
第二十二式:海底神针
右掌向右后翻转,左手提拿至腰间,继续缠丝至右手在前下方,左手收于右肘上侧。右脚外摆向前迈出,左掌掌心向前旋转,右掌内旋放于左肩前。
动作要领:双手拧转下钻,如海中捞针状,头须上顶。
道家养生秘要:棉里裹针、皮毛通神。
第二十三式:仙人过涧(左右式)
右脚进半步,左腿抬起,双掌向前托起,左掌心向上,右掌向下,随后左脚蹬出。左脚进半步,右脚抬起,双掌向前托起,右掌心向上,左掌向下,随后右脚蹬出。
动作要领:双手拦拿与腿法须协调一致。
道家养生秘要:提气运力、养肝开目。
第二十四式:转身伏虎
右脚落地内扣左转,左脚外摆拧转,右掌自右经头上方向坐扑按,左掌在右臂内钻出扑按。
动作要领:转身须轻灵稳健,左手在左膝前上方,右掌按于腹前,左右手形成矛盾力。
道家养生秘要:吐故纳新、肺火消沉。
第二十五式:玉女献书
双掌前探,随后向上向右托出,腰随之右后拧转,双掌旋转从左向右经腹前运至右侧,右掌心向前,高于眉齐,左掌心向前高于胸齐。
动作要领:劲如抽丝,拧裹合力。
道家养生秘要:龙虎相交、耳聪健脑。
第二十六式:叶底摘桃
腰左转,双掌连环向左前方撩出,左上右下双掌合力,同时上右脚成虚步。
动作要领:身法运转以腰为轴,两掌缠丝松沉圆活。
道家养生秘要:九转还丹、养气补漏。
第二十七式:将军挂印
抬右腿成独立步,同时右手握拳上冲,拳心向内,左手掌心向下护于裆前,落右脚成马步,右拳防于左掌心。
动作要领:上冲下按之劲形成对立统一之势,落步收拳整体合一。
道家养生秘要:回光返照、通肾利尿。
第二十八式:灵官架单鞭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脚跟着地,双掌向左前方挒出,复变双采劲,右脚虚落跟进,双手继续自下向右上缠拿,右手变子午钩手,左脚向左前方迈出成弓步,左手经面前划过向前推出。
动作要领:此动作为阴阳连环暗脚的使用法,手法上则有棚、挒、挤、靠、拿之玄机,举手投足具要轻灵。
道家养生秘要:五气朝元、去痰生津。
第二十九式:七星朝斗
扣左脚,右脚外摆,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左掌向上经面部向右划弧,落于右腕部,右手子午钩手,与肩平,两目向前平视。
动作要领:双手形成上下左右的浑圆劲,蓄而待发七星拱月。
道家养生秘要:青龙归位、玉液还丹。
第三十式:二仙传道
右腿重心下降成扑步,双手如游龙戏水落于裆前,随后左腿弓出成左弓步,双掌自下而上穿出,左手在前与肩高,右手在后与胸齐。
动作要领:扑步变弓步要顺随连贯,双手穿出要立肘松肩。,双掌如游龙戏水,前掌尖与鼻尖脚尖三尖相对。形成内外三合之势。
道家养生秘要:腰马协调、心肾平和。
第三十一式:蛇雀争雄
左脚内扣,右脚外摆,双掌平行运至胸前,右掌心向下,左掌心向上,双掌随腹右转举过头顶,在左右耳部划圆而下挤靠左转。
动作要领:以腰带手,拧转钻翻,将太极拳合抱之力由腰胯传于双掌。
道家养生秘要:手运乾坤、舒肝理气。
第三十二式:五龙捧圣
右腿提起成独立步,右手握拳上冲,拳心向左,左手掌心向下护于裆前。右脚下落成马步,左手外缠掌心向上,右手立拳落于左掌心。
动作要领:整个身法、手法如蛇出洞,升降自如,穿拦提放,如履薄冰。
道家养生秘要:升降起落、消除疲劳。
第三十三式:龙步云手
右脚向左脚后倒插步,左手自右经面前向左云转,右手则随势抱于腹前,左脚同时向左运步成马步,左手向左下运转,右手自左下方经面前向右云手棚出。
动作要领:手眼身法步同时运动,上下一体,忌棱角之形。
道家养生秘要:云转巧妙、活肩活腰。
第三十四式:狮子滚球
右手自左经面前向右下运动,左手向右做扑面掌,腰右转,右手自右后向前转动,左手外缠丝,掌心向上收于腹前,右手掌心向前高过头顶。
动作要领:双手内外缠丝幅度要大、合劲时沉肩垂肘,气吞山河。
道家养生秘要:奇经相通、八脉养精。
第三十五式:金蛇缠柳
右脚内扣,向左转身,左脚向左前方迈步,双掌自右向左双缠丝,左手握拳环抱,同时右脚跟步放于左脚后,右手按于左腕处,右脚向右迈步,左脚跟进放于右脚后,双手自左经腹前向右上双缠丝,右手握拳环抱,左手按于右手腕处。
动作要领:此动作突出丹田鼓荡,左右缠丝,如长江大海之势,滔滔不绝,又似行云流水须一气合成。
道家养生秘要:练精化气、气清合道。
第三十六式:合太极(收式)
左脚后退,收右脚双手自然从身体两侧划圆,经头顶下按至丹田,复归于子午诀,两手合抱,吐纳安神,复归无极。
动作要领:道家功夫以养气、行气、炼气、凝神布气为要诀,突出性命双修之法。故收式数分钟不可冷饮冷浴。
道家养生秘要:顶天立地、鹤神龟息。
六、武当松溪阴阳太极拳口令?
起势
1、两手托天
2、中守势
3、大鹏展翅
4、探手回坐
5、太极手
6、解索手
7、翻打跌
8、倒骑龙
9、朝阳跌
10、边步插花
11、顺鸾肘
12、捞擒跌
13、回坐箭手
14、牵挂跌
15、擒拿靠打
16、倌肘逼门
17、摇运和南
18、坠肘
19、转身采牵
20、上步箭手
21、柳穿鱼
22、推肘扑阴
23、扑肘翻花
24、撇桩
25、探手回坐
26、雁翅跌
27、凭肘跌
28、中四平
29、穿肩跌
30、鹞子穿林
31、擒拿撇桩
32、九缠丝
33、擒拿拈肘
34、上步单举
35、回身拈肘
36、捧肘挤靠
37、揽雀尾
38、朝阳手
39、回身卧牛
40、剔手扑面
41、卧牛双倒
42、金龙合口
43、上步中四平
44、擒拿卧牛
45、剔手拭面
46、卧牛双倒
47、迎送手
48、上步探手
49、抢步朝阳
50、单牵跌
51、探手凭肘
52、捞擒跌
53、转掌劈按
54、滚手翻打
55、四步小乘风
56、回身小乘风
57、左穿桩
58、右穿桩
59、凭肘捞擒
收势
七、武当太极拳的掌型?
以下是我的回答,武当太极拳的掌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八字掌:五指并拢,虎口如八字张开。这种掌型多用于支撑和保持身体平衡,是太极拳中常用的掌型之一。立掌:五指并拢,大拇指勾起,手腕下踏成立掌式。这种掌型可以用于发力,也可用于支撑身体重量。自然掌:五指自然张开。这种掌型比较自然,多用于放松身体和调整呼吸。空心拳:五指握拢但并不紧握拳头而是留拳心为空。这种拳型可以用于发力,也可用于支撑身体重量。扣手:四指并拢,大拇指张开,五指关节同时内扣。这种手型可以用于抓握物体,也可用于保持身体平衡。以上是武当太极拳中常用的几种掌型,不同的掌型适用于不同的动作和场合。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保持手指和手腕的放松,同时要注重呼吸配合和意念的集中。
八、武当太极拳哪个最正宗?
太极拳正宗的流派有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
1、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杨露禅(名福魁,1799~1872)所创。杨露禅,陈家沟太极拳名家陈长兴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七代传人。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
2、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由河北省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所创。武禹襄,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
3、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由全佑(字公甫,1834~1902)所创。全佑,杨式太极拳名家杨班侯弟子,习练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他根据自己的练拳感悟,在杨式小架太极拳的基础上有所修订。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汝信—陈大鹏—陈善志—陈秉旺—陈长兴—杨露禅—杨班侯—全佑—吴鉴泉。
4、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由河北省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所创。孙禄堂,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传承脉络:陈王廷—陈所乐—陈正如—陈爵—陈公兆—陈有本—陈清平—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孙禄堂。
5、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由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所创。和兆元,赵堡太极拳名家陈清平著名弟子之一,太极拳第八代传人。
九、武当太极拳代表人?
武当太极拳的代表人是张三丰。张三丰是中国武术史上著名的武术家和道家学者,被尊称为武当山的创始人。他是武当派太极拳的创始人,被誉为太极拳的鼻祖。张三丰的武学理念和太极拳的技法对后世的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将道家哲学和武术融为一体,提出了"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太极拳理念,强调内功修炼和身心统一的重要性。因此,张三丰被广泛认为是武当太极拳的代表人物。
十、武当太极拳有哪些特点?
武当太极拳在拳理、练功方法、各势名称上,与各派太极拳似无多大差别,惟在动作姿势上出入较大,迥然不同,确独具一格。
1、心平气和,松静自然
所谓“心平”,就是思想集中,排除杂念,不胡思乱想,心态平衡。所谓“气和”,就是心境宽舒,精神愉快。人类疾病的50%-80%是由于精神失调引起的。精神愉快,心境宽广是人的长寿因素之一,是修身养性之关键。
“松”是思想放松,全身肌肉、骨骼、神经、五脏六腑等都放松。松才能柔和圆活,才能入静。武当太极拳习练强调“松”,绝不是松弛,也不是懈。松是对紧而言,是对僵硬的要求。全身内外放松,运动才能柔和轻松,对人身气血的运行起抑制、疏导、协调作用,能使打开的毛细血孔大大的增加,达到拳论上所说的“气血无微不至”。从而增强人体循环系统的机能。静是思想高度入静,不受外界干扰。心静则天机活泼、身静则浩气流行。天机活泼则神灵现,浩气流行则真阳生、阶及神明。武当太极拳以静为旨、以静为贵,用静而起,归静而养,功从静中得。
2、处处螺旋,环性无端
武当太极拳运动是圆形的,由许多大不同的圆圈组成的套路拳法。因此,也叫“圆圈运动”。圆是有一个圆心(轴),大小圆或弧都随圆心旋转而形成圆。以腰为轴,带动四肢旋转的圆或弧有平圆、立圆、斜圆、椭圆等。还有身形圈、脚圈、手圈等。武当太极拳动作以旋腰转脊,旋腕转膀,旋踝转腿的螺旋前进,是圆连圆,圈套圈,周而复始,自始自终,势势相承都离不开螺旋形的圆运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