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五脏在哪?主要回答我脾脏(最好加上示意

139健康网 2022-07-20 22:55 编辑:刘功 298阅读

一:中医理论:

脾、肺、肾主三焦水道运化。脾主中焦运化,康健时,为肠胃行其津液,化水谷之精微,或成血入肝脉,或化气输于肺,或化水归于肾,以供周身之营养。脾脏又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在血液流通过程中,吞噬异常的红细胞,进行修整,以成红细胞生命之源;贮存部分血小板,参与血液中的血小板平衡的调整;分泌使中性粒细胞的寿命延长的促吞噬素,对于血的精化和再生起重要作用。脾脏病变对机体的危害最大,也是机体多数病变的原发基因。脾脏病变时不仅自身功能减弱,而且大量损耗机体能源,污染血液。因此,古书常讲:“脾伤则四肢俱伤。”“脾气虚,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诸病之肿,皆源于脾。”脾康健时,为后天之本,是生化水谷精微之源泉;病弱时,是损耗能源之大害。可谓机体内“安泰之忠良,乱世之奸雄”。故脾健当用,脾弱当养,脾病当除。脾脏摘除后,胃肠可代行一部分功能。虽多有不利,但不至于危及生命。 临床中分析病因时,每遇湿寒症,应首先重视脾之症状。病例中可见,肝硬化、脾肝大、胃炎脾寒、全身消瘦、风湿性心脏病、脏器水肿等,其原发基因多数是脾寒湿、病弱造成的。《内经·太阴阳明论篇》讲:“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困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病初发,不易查处,也不易引起重视,因此易使病势蔓延,引发其它病症。脾湿寒,病初发较易治。 脾性属己土,己土为田园之土,中正蓄藏,有生化万物之功能。需火湿生土,水湿润土,但不可火炎无水,无水土则焦躁,失去生养之功。又不可水泛无火,水泛无火,土湿物病。水火既济,阳光普照,雨露滋润,万物则茁壮成长。土薄又怕盛木克,贫瘠碱洼的土地上,难以生物,必成不毛之地。弱土又怕阴、阳金重泄,土中掏金,土将受折磨,耗尽生机,成病弱之躯。用阴、阳五行规律分析脾病,应熟记此理。 一般身寒脉细沉之人,多有脾寒之基因。若早防治,则免其大害。如任其风湿邪侵,当筑成重病之根。身热脾躁的人,多不思饮食,脾染病毒,免疫不足,成机体之大害。肝木过盛恣狂,欺脾最重。肝统气上行,脾弱耗气,缺养,也造成脾之病变。脾弱,水谷精微物质被肺气宣蒸怠尽,也病变之源。

老年人饮食原则四个搭配都是什么

如果你想保证老年人的健康,那么我们下面介绍的三低原则就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帮助老人,但是也要注意老人的饮食的合理性。

  低糖老年人常食高糖食品,弊大于利。因为老年人消耗的能量不多,血糖调节功能逐渐减弱,经常吃甜食和糖果,容易造成龋齿,引起缺钙,身体易发胖,还易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
  低盐盐是人体内氯和钠的主要来源。但常吃过咸的食物,会使体内水分潴留、心脏排血量增加,易引起肾病和高血压。
  一般人平均每天动物食品摄食量达到150克时,就应控制食油量在20克左右为宜。老年人活动减少,消耗的脂肪也少,更宜少吃,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如果饮食是以素菜为主,可适量增加一点脂肪。
  低脂肪油吃多了有害身体。高脂饮食,特别是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与发生心血管疾病、胆囊炎、胰腺炎的关系密切。
原则一:灵活选食  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老人食补也要随季节变化协调,根据各季节特点,科学饮食,因时因地食补,春季多吃菜粥类的清淡食物,夏季多吃绿豆汤之类的甘凉之物,秋季吃些乳品类的生津食品,冬季用羊肉等以温补机体精气,加强人体适应季节与气候变化的能力,做到正气存内,邪气不可干。原则二:适应个人特点
  每个老人的身体状况、生理状况、生活习惯都千差万别,对膳食要求也各不相同,老年人选用保健食品,要适应自己个特点,不断调整饮食,既不缺乏营养,又不致过度。否则,千篇一律用保健食品食补,会适得其反。如食用桂圆肉,有人能安眠,有的老年人则会失眠,同样的龟肉,有的老年人吃了神清气爽,有的老年人吃了加重病情。
原则三:以自身表现选食
  人到老年,器官功能逐步衰退,各种疾病也会增加,选择食补食疗时,要根据疾病表现,按照“急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适宜选择食物,遵照寒者温之,热者凉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中医理论,善食善疗。
原则四:注意食物性味
  食物的性是指寒、热、温、凉,味是指酸、苦、甘、辛、咸。寒凉食物有清热、泄火、解毒、消炎的作用,适合春夏季食用。温热食物有温中、补虚,除寒作用,不同味的食品其作用也不同,酸有收敛固涩作用,甘能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苦能泄炎坚阴,辛能宣散滋润、疏通血脉、运气行血、强筋壮骨、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咸有软结散结泻下作用,而淡味食品有渗湿利尿功效。老人要了解食物性味,根据需要进食。
望采纳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