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湿的中草药有哪些 清热祛湿的中草药有什

139健康网 2023-01-19 14:21 编辑:admin 212阅读

1、中药中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方剂众多,如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三仁汤、黄连温胆汤、甘露消毒丹、八正散等。清热利湿其实是中医上的治疗原则,主要用于体内有湿邪同时合并热邪的情况。湿热是中医学中名词,主要指体内在水湿之邪的基础上,湿邪可郁久化热出现湿热证,进而表现出来一系列症状。
2、体内产生湿邪主要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脾脏的运化水湿作用下降,体内则容易产生湿邪,湿邪郁久化热形成湿热,湿邪、热邪相互搏结损伤机体形成湿热证。中医针对体内有湿邪、有热邪的情况,多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上述方剂都具有较好的清热利湿效果,可用于治疗身体多个部位的湿热之邪。另外,根据各脏腑、各个部位,所出现湿热之邪不同,可具体选择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乾隆御医黄元御:茵陈蒿此药“利水道而泻湿淫,消瘀热而退黄疸”_百度知...

花开有时节,季节有更替,人也是随着自己年岁的不同会遇见不同的事承担不同的责任,而中药的采收更是对时机要求颇高。有些以叶入药的需要在开花前或花盛开时采收,以果实或种子入药的多需要在快要成熟时采摘,若是以根茎入药的一般在秋末或开春时采收,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植物的营养成分在各部位是不同的。

茵陈嫩苗与茵陈蒿区别不大,只是茵陈蒿稍微老一点儿,但还是很嫩的,高度在6 10cm的都是入药之选。茵陈蒿对生存环境不怎么挑剔,全国各地均有,山坡、路边都可发现其踪影,采摘之后一般洗净阴干,不适合暴晒干之。有的人或以为此蒿乃为诺贝尔医学奖有所付出的青蒿,其实二者均属香气扑鼻的菊科植物,但还是不一样的, 茵陈源于植物茵陈蒿,青蒿则源于黄花蒿,此外二者作为中药的功效也是不同的。

茵陈蒿过去又被称为绵茵陈,其味苦,性微寒,能归脾、胃、肝、胆四经,可想而知,抓住了脾胃和少阳这两个枢机,治病可谓事半功倍。 茵陈蒿主要功效为清利湿热、退黄疸,是治疗黄疸的不二之选 ,不论是实证阳黄还是虚证阴黄,都有茵陈蒿的一席之地。

不过因为茵陈蒿其性苦泄下降,兼有清利湿热之功,所以凡因湿热薰蒸而发黄者,茵陈蒿基本都是君药,因为效对病机, 乾隆御医黄元御高度赞扬茵陈“利水道而泻湿淫,消瘀热而退黄疸”。

过去医家曾单用本品,大剂量煎汤内服治疗湿热黄疸,更多的是放在复方当中以便更加切准临床上的复杂病机,大黄、栀子与茵陈形成了治湿热黄疸的千古名方――茵陈蒿汤,中医治疗黄疸肤色鲜黄、腹胀、大小便不利者就常以此方为基础方,正如叶天士所言,茵陈“苦平可以清心肺,微寒可以解湿热”。

如果小便不利症状显著的,还可以配伍猪苓、茯苓、泽泻等利湿药,比如 茵陈五苓散 这一方,李中梓就曾说过“茵陈专理溲便,本为膀胱之剂”。此外,茵陈蒿还曾用来治疗湿疮瘙痒流黄不断,这种湿疮多因为湿热而起,所以取其清湿热之功,可煎汤外洗患处,也有内外同用以加强疗效者。

由于茵陈苦寒,所以要是用来治疗寒湿阴黄患者,一般都要配伍附子、干姜这类的温中散寒之品,比如茵陈四逆汤。总的来说,茵陈运用于阳黄的治疗占比更多,常用剂量为10~30g,过量、久用都有伤人之正阳的可能。

另外 有味名字与茵陈蒿十分相似的药,名为“铃茵陈” ,又有别名如“金钟茵陈”、“黄花茵陈”,过去曾有民间中医将其作茵陈蒿用来治疗黄疸,但二者还是有较大差别的。铃茵陈属玄参科阴行草,性味苦寒,善入血分,具有 清热利湿、凉血祛瘀 之效,药典记载可用于黄疸型肝炎、尿路结石、便血等病症。

比起茵陈蒿,铃茵陈药力更竣猛些,不属于临床常规用药,而且20世纪90年代有出现过患者自服含有铃茵陈的土方而致肾功能损害的报告,方中铃茵陈剂量达到60g,如此苦寒之品断不可在没有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服用这么大的量。

临床用药须谨慎,生命宝贵不能儿戏。没有专业医生的指导用药,更可能感受到药的“三分毒”,而没有发挥出药物的治疗作用,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