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者给出的的生态学定义

139健康网 2023-07-23 03:14 编辑:admin 296阅读

一、不同学者给出的的生态学定义

 

1945年,澳大利亚的Andrewartha给生态学下的定义是研究有机体的分布和多度的科学,其中心是强调种群的动态,反应了生态学的研究重心由研究生物的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适应性转向研究种群动态的种群动态学。1971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Odum认为,由于生态学特别注意到生物群体的生物学以及在陆地、海洋和淡水中的功能过程,应该吧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域功能的科学。我国学者马世骏提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强调必须把生物看成是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系统,把环境看成是诸要素相互作用组成的一个环境系统。1992年德国生态学家Licth,把生态学概括为“人类生存的科学”。由此可见,不同学者对生态学下的定义实际上反映了生态学发展史中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的差异,不过,“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栖息地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这一定义仍被各种教科书广泛采用。

二、如何定义食物的性的硬或软,凉,甘,生~!大致怎么分?

1、辨证选择食物

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别,在饮食调护在应按病证的性质不同,选择相宜之食品。

所谓“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性质的食性。《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食性选择的原则。由于寒凉性食物,具有清热、泻火或解毒的作用,因此可选用于热证。如粮食中的陈仓米、小米、高梁米、大麦、苡仁、赤小豆、绿豆等;凡属热性温性的食物,同样具有温中、祛寒之功效。如:糯米、黄米、小麦等甘温食物,可选用于寒症病人。如脾胃虚寒、腹痛、泄泻等症,可用葱、韭、姜、蒜、辣椒等辛热之品,以达健脾通阳温中之效。而各种水果及一些瓜类,性味多偏寒凉,多有清热解渴之效,可选用于温病热盛伤津者。

所谓“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种食味。食物的五味不同,具有的作用也不相同。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又指出:“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别,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如辛味,有能宣散、行气血、能润之功效,对于表寒证及气血阻滞病证应注意选用之。甘味,有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在人体五脏气血阴阳任何一方虚证时可用甘味缓和拘急疼痛等。如糯米红枣粥可治脾胃气虚或胃阳不足;糯米酒加鸡蛋,煮熟后食用以供产妇补益等,均取糯米、红枣之甘味,再合其温性,而求其补气、温阳、散寒之功效。又如酸味,有收敛固涩之效,适用于气虚、阳虚不摄而致的多汗症,以及泄泻不止,尿频,遗精,滑精等病证。再如苦味,有能泄、能燥、能坚的作用,多用于解除热证、湿证、气逆等病症。例如:苦瓜味苦性寒,用苦瓜炒菜,即取其苦能清泄之功,而达到清热、明目、解毒的目的。常吃苦瓜,对热病烦渴,中暑,目赤,疮疡肿毒等证极为有利。同样,咸味有软坚散结,亦能泻下的作用。用治热结,痰核,瘰疬等病症。

此外,食物性味之偏,它们对五脏的作用也不一样。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记载:“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说明酸、辛、苦、咸、甘五味分别对五脏产生特定的联系和亲和作用,它们进入哪一脏,就会对该脏发挥有益的生养作用。

总之,在选择食物时,必须根据病证的性质,结合食物的性味归经,选用相宜的食物配膳,做到寒热协调,五味不偏,有益于健康。

2、饮食禁忌

饮食禁忌,在饮食护理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临床上许多疾病难愈,或愈而复发,不少是与不注意饮食禁忌有关。《千金方》曾说:“大凡水肿病难治,瘥后持须慎于口味,又复病水入多嗜食康,所以些病难愈也。”《医学六要》对血证饮食禁忌强调“血证不断酒色厚味,纵止必发,终成痼疾”。其它如黄疸忌食油腻;温病高热忌食辛辣荤腥;脾虚泄泻,忌食生冷瓜果;肺痨、痔疮、痈疖忌食燥性食物;产后、经期忌食寒凉食品等经验,均应在饮食护理中加以运用。

此外,饮食禁忌除以上内容外,还应注意食物与药物,食物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如服用中药一般忌嗜茶,服参类补品,忌食萝卜。还有习惯服蜂蜜忌葱,白术忌桃、李,鳖甲忌苋菜,荆芥忌鲫鱼,天门冬忌鲤鱼,膳鱼忌犬肉,雀肉忌白木耳等,也可供参考。

3、饮食适量,软硬相宜

食量要因人因证而宜,勿太过或不足。食量太过,运化不及,反损伤脾胃,对健康不利;食量不足,机体得不到水谷精微之品,导致正气不足,无以驱邪,久之气血亏损而病生。

食物的软硬应根据病人脾胃功能酌定。大多数病人,脾胃功能低下,应给以软、精、细的食物为原则,即使与病证相宜的,也应适当控制,以免加重脾胃的负担,而使余邪难清或愈而复发。

三、健康教育的定义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能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