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厕的禅道(“如厕”是什么意思?)

139健康网 2023-04-17 23:02 编辑:admin 267阅读

一、“如厕”是什么意思?

文言,"上厕所"的意思。"如",在古语里有"遵从、依照"的意思;而"入",就是"进入"。如厕,就是解手。但古文中的"如厕"大多是指"到厕所去"的意思,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上厕所,解手"----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句中之"如厕"就是"往厕所去"的意思。入厕,直译就进厕所。进厕所未必上厕所(也有可能递草纸)。因此,如厕,即上厕所。比入厕更贴切。

二、飞碟说,冷知识,古人是怎么上厕所的?

前已知的最早记载厕所的典籍,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仪礼·既夕礼》,其中写到:“隶人涅厕。”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作注说:“隶人,罪人也,徒役者也。涅,塞也,为人复往亵之。”意思是:“我想上厕所啦,奴隶就给我挖个坑。”这虽然是一种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但是也意味着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到了周朝,人们已经学会将木板子搭在大坑上以支撑双脚,中间设有漏井,粪便可直接落入池内。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姬孺“将食,涨,如厕,陷而卒”。说的是晋景公吃饭前去了个厕所,结果掉下去淹死了。这说明当时的厕所修建得并不合人心意,甚至可以说是粗陋。

尽管我国早在汉朝就发明了造纸术,但国人素有珍惜纸张的传统,极少有人用纸张来擦拭如厕后的秽物。唐朝道宣《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中,就有“上厕法第十四”要求僧人“常具厕筹,不得失阙”“不得用文字故纸”的记载。

据称人们在当时通常使用“厕筹”清理自己,厕筹就是打磨光滑后的细长的竹片或者木片,具体用法你们自行想象一下。厕筹在当时广泛地被中国大众使用,不仅如此,还有人推测当时的厕筹有“出口”的迹象。

以日本为例,1992年日本奈良县发现了一处7世纪建筑遗址,里面出土了大量的筹木(日本称为筹木,中国称为厕筹)。有考古学家推测,隋唐时期中国因国力鼎盛吸引了日韩两国来此交往,期间输出了不少包括厕筹在内的“厕所文化”,日本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左元真也赞同了这一说法。

《南唐书·浮屠传》中记载:“(后主)亲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刺,则再加修治。”说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亲自为高僧修剪厕筹,并把它放到脸上试试有没有刺。这说明厕筹一直到南唐时期都在被广泛的使用着。

事情到明朝的时候开始发生了变化。在明初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用织布来清洁自己的“秽物”了。《五杂俎》中记载:“大内供御溷厕所用,乃以川中供野蚕所吐成茧,织以成帛,大仅如纸。每供御用之物,即便弃掷。”

到了明朝后期,孝宗皇帝为了节省宫内开支,下令不再用织布、丝绸等织物,而用纸来替代。不过此时的皇帝御用“圣纸”已有专门的部门——宝钞司制造,比之前的厕纸更为光滑整洁。

三、如厕的故事和感悟?

如厕有“三急”,什么是三急有很多解释,我用最俗的就是屎尿屁。只要是人,不管你是男人女人,老人小孩,美人小丑,皇上平民,无一例外都有三急。除了最后这一急,前两急都得找地方。感悟我们都是俗人,都有这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