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曹洞宗创始人是?

269 2023-12-26 23:38

一、禅宗曹洞宗创始人是?

曹洞宗是良价法师和曹山本寂,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五家七宗)之一,由于良价禅师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的洞山创宗,其弟子曹山本寂在宜黄吉水(今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曹山(原来叫吉水))的曹山寺传禅,故后世称为曹洞宗,后道场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云居山的真如禅寺。

禅宗南宗在唐朝后期传播迅速,并发展成为禅宗的主流,到唐末五代时期,派生五个流派: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统称“禅门五宗”,或称“禅门五家”。五家当中流传时间长、影响较为深远的是临济宗和曹洞宗。

二、曹洞宗和临济宗谁厉害?

临济宗厉害。

临济宗是其中的一个宗派,属于马祖道一一系,其开创人是临济义玄禅师。临济义玄禅师是禅宗棒喝禅法中的喝派。他有四喝,按他自己的话说,“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三、曹洞宗字辈排序?

曹洞宗僧普的排序为:广崇妙善,宏胜永昌。继祖续宗,慧正维方。圆明净智,德行福祥。澄清觉海,了悟真常。

曹洞宗僧谱(字辈):广崇妙善,宏胜禧昌。继祖续宗,慧正维方。圆明净智,德行福祥,澄清觉海,了悟真常。 临济宗僧谱(字辈): 智慧清静,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心源广续,本觉昌隆。能仁圣果,常演宽宏。

四、曹洞宗的禅学思想?

一、以五位君臣和五相偈为核心的偏正回互说

曹山发展并完善了由洞山开创的曹洞宗理论,他著有《五位君臣旨诀》、《解释洞山五位显诀》、《注释洞山五位颂》等,“排五位以铨量区域,无不尽其分齐”,使五位之说更加系统。

曹山指出,虽言五位,其实以三位为本,一者色界,为事,为用,二者空界,为理,为体,三者兼带,理事双融,体用无滞,君臣道合,最妙最玄。三者既有分别,又无分别。从境界来论,兼带最高,空界其次,色界最低,然而虽然空界高于色界,臣从于君,子顺于父,却不能重体轻用,有理无事,若有空无色,有体无用,则落顽空,反成陷堕。故对于理事、体用、本末、空色,既不可昧其分别,又不可执其尊卑,迷其分殊则父子不分,宾主不辨,执其尊卑则有取有舍,陷于边见。故兼带最是难得,先德推尊,上贤莫识,欲得兼带,须不昧因果,不落有无。

曹洞宗从有分别到无分别,不昧两边,不立两边,与中观派从性空、假有到中道实相的理论相应,但中观派的性空是说自性空,并非实有空界,而且是从否定意义上立说,而曹洞宗则以本来无物为空界,是从肯定方面立论。曹山认为,己宗的宗要是直显真际,不落顽空。妙明之体,尽而非尽,无而非无,虽然无形无象,无思无为,却是不可毁伤,不得触犯,譬如君王,虽不离宫门,玉殿苔生,不治事,不受礼,却不敢不朝,有违则斩。力用是有,不离因缘,却又不借外缘,借亦不得,逢而不借,故有而不执,有而不执,故有而非有。不欲犯中,故不犯虚玄,回互旁参,虽非无语,却不得犯讳,不可说破,凡有所说,皆是回互,故有句而无句,有说而非说。潜行密用,如愚如鲁,修行为本分事,须脚踏实地,深深海底行,不可虚浮,不必外眩,但自潜修即得。无身有事,即体无用有,体无即空界,本来无物,五蕴非有,用有即色界,有修有证,有位有功,体性空寂,而有弘法利生之用,此乃正理,若舍凡取圣,沉空守寂,直是好无,非但无身,亦言无事,以为如此方可悟道,其实转入顽空,陷于始终。

曹山以五相配合五位,只是进一步申明回互傍参之意,无论五相还是五位,以及君臣、爻相等说,都是为了这一目的,既不是汲引儒家之说,也不是杂取道家之术。若谓曹洞宗旁通外学,就不符合其本意了。

二、以三种堕说明执于分别之害

曹洞宗一方面强调分别说,注重宾主、偏正,反对无原则的盲目尚同的所谓平等,一方面又主张无分别,反对执著于宾主、偏正之说而而落于分别二见。故而曹山又立三种堕。

三、以自性为唯一真宰的自由精神

曹山志慕六祖,道继洞山,对于自性自我十分重视,故一方面但求明得己事,于诸荣利外相毫不挂怀,带有一种强烈的遗世独立的倾向,另一方面又对外界诸法平等视之,无凡情圣见,无染净二病,甘向“异类中行”。钟陵大王再三迎请,他始终不下山,并书大梅法常的一偈回绝之:“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视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这首偈虽是大梅所作,却也明确地表达了曹山与世诀绝的精神,一悟之后,心无再移,任其春来冬去,此心再无回转。这种重视内心的自由、完全不计其他的精神可以是禅宗一贯的风格,与此相应,一切凡圣、理事诸境都是平等无二的,这种平等一方面体现在它们都是无自性的空的存在这一共性上,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自我的奴仆,不论是佛是驴,皆在我之身后,在此意义上彰显了其平等的一面。

曹山为己性之自由反对顽空,破除空见、佛见,以免净病,同时又反对知见,以破智病。曹山曾示颂曰:“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沈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如是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法身无相,觉性圆明,实际理地,纤毫不容。知见无非兔角,情识皆是蛇足。说真说妄,论疏分亲,欲明其事,却昧其理。一则迷于外境,与理事为缘,于诸法作奴,二则丧乎本真,意昧于玄体,心异于大道。因此求知求见,舍迷求悟,不知反成其迷;说空道无,除染布净,不料适成其染。自性清净,何必求净;本来灵觉,何必求悟!

值得注意的是,曹山反对空见知见,重视本真之性,此与马祖一系接近,与石头一支有别。南岳一系继承了六祖如来藏性净之说,主张自性是佛,自性涅槃,性本清净,但莫污染。青原一系继承了六祖般若性空学说,主张自性明觉,自性菩提,性本觉悟,不可迷失。是故石头一支重视法空知见,如招提慧朗始参马祖,求佛知见,马祖便言佛无知见,知见乃魔界,令慧朗去参石头,慧朗果于石头得悟。这表明两系宗风已经形成,石头自解其梦,道是与六祖同乘灵智、共游性海,表明其对智慧觉悟的偏重。

曹山重视如来藏一系之说,以为自身本具如来之藏,有如是宝藏,故一切具足,无所欠少。

曹山认为,法身如来藏自性涅槃,本来清净,不动不变,不生不灭,“不变异”,“不变心”,故不立知见,不存妙解,只如枯木,又如黧奴白牯,兀兀无知,始与理相应。然本寂之体,非同无情,而是能生种种妙用,弘法利生,无事不办。若但知体寂,不知用有,便入死寂,不能解脱,大悟底地人,当于空寂体上起诸妙用,如死中得活。

曹山主张自性为唯一真宰,不可变易,得此主宰,佛祖不必求,业惑不须免,触处自由,任意东西。这种对自由的极端追求体现了曹洞宗的真精神,其他偏正回互之说不过是表达这一精神的曲折方式,不可但言其表,而忘其里,但重其肌肤,忽略其灵魂。

五、曹洞宗后代辈分排名?

当今临济宗最高辈分是曹洞宗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

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又存传玄沙备祖,备传地藏琛祖,琛传法眼文益禅师,曰法眼宗。

又六祖传南岳让祖,让传马祖一祖,一传百丈海祖,海传沩山灵佑禅师,佑传仰山慧寂禅师,曰沩仰宗。

又百丈传黄檗运祖,运传临济义玄禅师,为临济宗,第一代。玄祖传至十九代碧峰性金禅师,金祖下六传至突空智板禅师,为二十五代。智祖演派十六字:

智慧清净 道德圆明 真如性海 寂照普通

六、天台宗和禅宗区别?

天台宗与禅宗的主要区别如下:

1、起源不同

(1)天台宗:

天台宗学统自称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该宗思想,虽称出自龙树,实则启蒙于北齐慧文。

(2)禅宗:

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北宗神秀是以“坐禅观定法“为依归,渐进禅法,渐修菩提。

所以称之为“渐悟”。南宗慧能大师是以“即心即佛!”“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依归。不拘泥”坐禅“”观定"与否即成佛道,所以称之为“顿悟”。

2、思想不同

(1)天台宗:

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实相渊源于南岳慧思。他建立“十如”(即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的诸法实相说。

(2)禅宗:

禅宗思想体系的内涵、结构、核心来看禅宗的基调是以心性论为基点,通过心性修持获得心性升华的心性学说,是一种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贯穿于禅宗心性学说、文化思想的本质内容是:自然——内在——超越。

3、宗教经典不同

(1)天台宗:

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大智度论》作指南,《大般涅槃经》为扶疏,《大般若经》为观法。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是该宗的根本典籍。

(2)禅宗:

《六祖坛经》《五灯会元》等是禅宗的佛经。 《百丈清规》是禅宗的律。百丈禅师认为《瑜伽菩萨戒》和《璎珞菩萨戒本》虽属大乘,却是佛陀根据印度情况而制定的戒律,不便生搬硬套。

他根据风情、地理、人士风俗等,博采大小乘戒律中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部份,制定出一部新的管理制度,这就是《百丈清规》。

七、禅宗曹山语录小故事?

良价,中国曹洞宗开祖。

良价得昙晟正传后,继续云游,一日,在涉山溪时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顿时悟道,因而作一偈语:“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流。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八、显宗和禅宗的区别?

首先从概念上看它们就有很大的不同。显宗是属于藏传佛教;而禅宗是属于汉传佛教。它们分属于不同的教派体系。禅宗跟显宗的主要区别在于:禅宗强调心的“顿悟”,而显宗强调“身口意”的宗教实践。

九、净土宗与禅宗的区别?

没有区别,禅宗和净土都是寺庙的代称,在古佛语中,寺庙是禅宗的集成地,也是人间最后一片净土。所以民间往往用禅宗和净土指寺庙没有本质区别

十、华严宗与禅宗的区别?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是以鸠摩罗什译的《华严经》为根据,对《华严经》有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阐发,是在前人三论、天台、慈恩、地论师、摄论师等学说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思想体系。

禅宗主要是以鸠摩罗什译《金刚经》为依据,禅宗的禅是禅那的简称,汉译为静虑,是静中思虑的意思,取自《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般叫做禅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