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冥想时大脑想些什么?
冥想的时候,大脑处于放松的状态,是在想当下发生的事情,例如呼吸的气息,以及整个身体的位置和感觉都有周到的不境和声音
二、冥想时和睡眠时大脑的相似处?
冥想是主动聚焦注意力在一点。 睡觉是失去对注意力的掌控,有潜意识来掌控身体。 睡觉是休息。 冥想是专注。 睡觉一般是晚上。 冥想随时都可以进行。 睡觉是放松。 冥想有时会很耗费精力,但是确实一种大脑的体操。
三、冥想使大脑灰质增加的原理?
冥想可以使大脑灰质增加。这是因为冥想可以通过改善大脑的神经可塑性、促进神经干细胞生成、增加大脑中白质纤维的密度等多种方式来影响大脑灰质。冥想可以改善大脑的神经可塑性,因为它可以增加大脑中海马体部位的体积,从而提高人们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同时,冥想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生成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从而提高大脑的功能和健康。此外,冥想还可以增加大脑中白质纤维的密度,从而提高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速度,增强人们的注意力和心理耐受力。这些改变最终导致了大脑灰质增加。因此,冥想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可以提升大脑的功能,并且有助于增加大脑灰质。
四、冥想多久可以改变大脑?
冥想的时间长短并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不同的冥想方式和个体差异也会对改变大脑产生影响。但是,一些研究表明,即使只进行短暂的冥想练习,也可以对大脑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进行4个20分钟的冥想练习,就可以增加大脑中与情绪调节有关的区域的灰质密度。另外一项研究发现,进行5天每天20分钟的正念冥想练习,可以增加大脑中与自我意识有关的区域的灰质密度。
总的来说,冥想的时间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坚持和持续性。如果你想通过冥想改变大脑,建议你每天坚持进行一定时间的冥想练习,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冥想方式。
五、如何放空大脑进入冥想?
要想把自己的大脑放入到冥思之中,首先必须有一个平静的心态,周围的环境必须安静,然后用自己的思维逐渐的引导进入这种想象,他就像人临睡前无意识睡着一样,
六、冥想者在冥想时,在想什么?
首先要说明的是,冥想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定义,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冥想这一修行方式由来以久,在印度被认为有超过5000年(甚至8000年)的历史,其内涵也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变化的(其实我们生活中所用到的词汇都是这样的)
我们这里要说的冥想,是起源于古印度,随着佛教或瑜伽传入中国的一种修行实践,我们在一种比较广泛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在佛教中,可能又被叫做打坐,坐禅。在当代的瑜伽课堂中通常使用"冥想"一词。这里我们把他们看成是同一类的。其修行的核心是通过一些实践,让我们的意念变得专注,进而更好的认识"我"是谁,或认识世界的本质,达到某种超越的状态。(尽管在佛教和瑜伽中认为的终极实在是不同的)
在世界其他的文化中,也有类似冥想的修行方式,例如在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可能都有在外在形式或内在原理层面与印度文化中的冥想相似的修行,这些不再本文的讨论之内。
本文不引经据典,也并不严密,姑且随意的聊聊冥想。
1.冥想的起源
中国的文化是深受印度影响的,自汉以来的佛教,近几十年的瑜伽,都来自印度,在中国又和中国文化深度的融合,最后你也说不清楚这个东西是印度的,还是中国的。尤其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是无法,也没必要去争这个文化到底是谁的。
根据一些印度河流域的考古发现,在8000年前的浮雕上,就刻有人打坐的形象。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知识是口口相传的。祭司阶层认为祭祀的准确性和结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就注定要求他们的祭祀活动中每个环节都必须保持准确性,而这个准确性的前提就是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在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需要有复杂的规则,时刻保持专注。为了训练专注力,他们尝试了打坐冥想。冥想在当时是有着它自己的现实意义的,那就是通过冥想提高专注力,进而确保祭祀的准确性来实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冥想就大概起源于此了。这个阶段,冥想只是很少数人的事。实际上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大部分人都是文盲,知识只是在占人口极少数的人口中传承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冥想这一意义也没有停止,反而赋予了更多的含义,现在的冥想是为了弄清人生大问题的,或是引用佛家的话是为了开悟解脱的
在几千年的时间中,这个阶层逐渐发展出一套系统的冥想方法。而学习冥想,可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作为类比,现代大学学习一个专业的课程是4年时间。冥想作为那个时候的主要知识,也是需要跟随有实修的老师系统的学习的。
比如在中国,大众接受教育,也就最近100年内的事情,之前可能80%以上的人都是文盲。
2.冥想的形式
在大众文化中,其表现形式通常为安静的盘坐在某个地方,闭上眼睛,沉心静念。这只是冥想的某一方面的表象。是大众对于一个颇具历史传承的修行方法的粗陋模仿。
如上一节所述,大众接受教育也就是这几十年的事情,当我们有了一定的文化,可以读书了,就会按照自己习得的知识结构去尝试理解一些东西。而文字本身其实是非常有误导性的,是不全面的。当我们尝试用自己既有的知识结构,去理解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就不可避免的会以为自己理解了,去实际上和这种知识原本的样子相去甚远。"冥想"就是这样的例子。笔者在刚刚开始接触冥想的时候对它的理解和现在也是非常不一样的。
冥想的外在形式有多种,通常看到的是盘坐,但也可以通过唱诵,书写等方式来冥想,就最常见的静坐来说不一定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或者想一个什么东西保持专注。
大脑时刻都是有意识波动的,即便睡觉也不例外,那么通过冥想训练,让大脑(意识)学习如何不受影响(内在和外在),或是即便说受了影响也能保持平静专注的能力
从广泛的意义来讲,唱诵,徒步,甚至做家务时都可以冥想,即动态冥想,所以冥想更多指的是一种持续的、向内的、深化的一种意识状态,不是你想了什么内容。
以上为本人的粗陋解答,我说过语言本身是有局限的,不详尽之处请谅解!
七、人大脑的活动有哪些?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人类的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功能系统,各种心理活动都是脑的功能。
大脑的功能活动分为三个基本功能系统:
(1)运动功能系统:人类的一切随意活动是由大脑皮层调节的,中也前回是躯体运动的皮层代表区,大脑皮层相当广泛的区域都与随意运动有关。由于随意运动是为满足个体的需要和保证种系生存而进行的,意志行为活动必然受到周围环境和体内环境传入信息的控制和影响,因而与大脑各皮层区域和脑十网状系统、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均有着广泛的联系。
(2)感觉功能系统:大脑通过各种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大胸皮层对这些传人信息进行加工,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其中传送到人脑特定皮层投射区(特异性传人系统)引起特定的感觉部分称为特异性传人系统;投射到大脑皮的非特定区域,不产生特定的感觉,因此称为非特异性传人系统,其功能;活动参与意识和觉醒维持;正常状态下的感觉功能具特异性传人系统和非特异性传人系统功能整合的结果。
(3)联络功能系统:除了特异感觉投射区和运动区之外,还有更广大的区域。这些区域一般称为联络区,主要有感觉联络区、运动联络区和前额联络区。与各感觉区的特异神经元有着广泛的联系,感觉联络区的主要功能是解析进人感觉区的神经冲动,以便获得更精确的信息;运动联络区是控制和协调动作的精细化程度;前额联络区在意向形成、运筹规划、调节和监督自己的行动使之与目的、计划相适应的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大脑为心理活动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它本身并不能自发地形成心理活动的内容,只有在与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形成心理活动的内容,推动着心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心理活动依赖于客观现实而存在,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离开了客观现实,心理活动难以形成和发展。个体的心理活动正是在客观现实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当个体掌握了语言,参与了社会实 践活动,不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也就形成日益丰富和成熟的心理世界。
人类心理现象通常是指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部分。心理活动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亦是指人类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三者共同构成心理活动的完整过程。个性心理亦称人格或个性,包括人格倾向性(如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等)和人格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对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拿握个体心理活动的总体概况。
八、冥想时听到歌声?
作为一个我并没有能够亲身体验到冥想时听到歌声的感觉。然而,有些人在冥想时会选择听一些轻柔的音乐,这可以帮助他们放松身心,使他们更容易进入冥想状态。
音乐可以帮助人们屏蔽外界事物的干扰,尤其是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下进行冥想时,这样的音乐可以将人们带到一个更加安静和平静的地方,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
对于那些不习惯在静默中冥想的人来说,听音乐的方式可能会更加适合他们。
九、冥想时要想什么?
1 冥想不一定需要想什么具体的事情,可以让思维随意流淌,或者只关注呼吸等自身感受。
2 然而,一些人会选择用冥想来放松情绪、调整状态,也有些人会通过冥想来达到一些目标,比如提升专注力、培养智慧等。
3 因此,在冥想时,可以尝试集中注意力到自己想要调整的领域,如情绪、心态、工作生活等,或者关注身体感觉、呼吸节奏等自身体验,让思维逐渐平静和深入。
十、冥想时情绪起伏吗?
冥想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起伏,要随时让自己保持冷静冷静静下心来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