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思冥想什么(紫山公园的由来?)

139健康网 2023-06-03 19:37 编辑:admin 129阅读

一、紫山公园的由来?

      紫山,也叫马服山,素有“邯郸第一山”之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北,距市内30里。在历史上,紫金山的名气很大,史书多有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抗击秦军入侵,功绩卓著,赐号为马服君。其死后葬于紫金山,遂改名为马服山。丛台公园上刻有8个字:滏水东渐,紫气西来。说的是邯郸地杰人灵。这紫气就指是紫山,原来叫紫金山。现在已成为中华马氏的祖山,马氏先祖赵奢就葬于此。

        名称来历

       紫山山体裸露的巨岩和耸立的峭壁多为紫色、金黄色和褐色的“紫石英”,故取名为紫山。《元史》里则称作紫金山。据《魏书·地理志》记载:“山上春夏有紫气郁郁,岩间有紫英石得名。”《邯郸县志》又载:“时有紫气郁郁覆其上”。每当斜阳照耀山峰时,雾气缭绕,紫光闪烁,霞彩千条,使紫山笼罩在云蒸霞蔚中,宛若人间仙境。正如明代诗人卢龙云所写:“紫气遥来出紫宫,金光隐现有中无。”在城内的丛台上登高望远,可以领略这一壮观的景致。至今丛台的西壁上,还镶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碑刻大字,因紫山位居丛台的西面,其中的紫气就是指紫山的祥瑞之气。黄粱梦吕仙祠门向西开,据说也是为了吸纳紫山的紫气。古人还将紫山称为“邯郸”的发祥之地,关于邯郸地名的由来,至今还没有一种令人信服的说法,有的学者就认为“邯郸”二字就源于紫山。“邯郸”二字在古时写作“甘丹”,“甘”意为山中有甘甜之水,“丹”指山体呈紫红颜色,古书中的邯山就是指的紫山。

        生态资源

        紫山具有三个突出特征——雄,秀,奇。紫山西南的山谷,涧壑幽深,苍鹰在峻峰间盘旋,傲然俯视着空旷幽谷中的丰草奇石。山腰一条绕山盘旋的古道,一代又一代在这条山路上留下了踏磨的痕迹。这条古道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特异的静幽境界。这种静幽与现代化大都市的喧闹气氛形成了两种迥异的格调。人们在极度的紧张疲劳之后,到这里可以放松。登紫山的主道在南山坡下,山路从岩石间起升,越岭穿峰,向主峰跨进。山路经过的岭峰,似鱼脊,似牛背,给人以雄健的感觉。越上岭越高,越上峰越险。这时,东眺西望,满目紫山横翠,雄峰巍峨。踏登陡峻的山路,颇有一种登泰山的体味。将到紫山顶峰时,仰望峭石间的陡峻山路,也会有遥望泰山南天门的联想。

        紫山山顶的佛寺建筑,使雄伟的紫山又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氛。登上紫山顶,回首南望,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山下诸峰臣伏朝拥,远处冈丘如波如浪,在这种登高下俯的远眺中,人们会幡然感到紫山的高大。紫山顶面积不甚大,但多奇异多姿的紫石,爱山爱石者至此会留连忘返。顶峰北去的山脊有一条山路,山路边紫石嶙峋,过两峰,可到一个三角形的铁制三角架下,这里是紫山测绘的海拔最高点。站在这里向北眺望,层峦叠嶂。由此向北,峻岭起伏,有的岭上紫石钻空,景观奇特,最北一峰可下视洺河,颇有站在北戴河峰崖上观望大海的感觉。顶峰东边山谷中,有一小山,名为跑马岭,雨后常有古代的铜箭头露出。再东去,又一座大山耸起。顶峰东南山坡间有一片大约二三亩地的台地,台地以东有一座大山,陡峻的山坡间有一个天然山洞,相传为古代长寿仙人王乔居住的山洞。顶峰西去也有一条山路,这条山路在高峻的山岭上向西伸延,高低起伏,直到洺河边,山岭两侧景观奇异,顶峰背后是悬崖峭壁,陡峭险绝,颇有黄山峭崖雄险的韵味。

       山川之雄体现在姿上,而秀则体现在色上。如果说雄所展示的是阳刚,那么秀所表露的则是阴柔。紫山的秀,主要体现表露在四季的山色上。早春,紫山在南风的吹拂中复苏了。山野间开始披上片片新绿。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山草,拨弄旧陈枯黄残败的落叶,从根部露出幼嫩但充满着无限生机的叶头来。向阳山坡上蒲公英的小黄花是紫山第一批报春的使者。接着山崖下古道旁的报春花也在春草丛中金灿灿地开放了。杏树桃树枝头的蓓蕾,鼓满了浆汁,有的已经裂出鲜嫩可爱的红色花嘴。元朝初年前来紫山隐忧的刘秉忠,看到紫山的天然春色,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在这里,他刻苦钻研,奋发励志。盛夏,紫山变成充满旺盛生命力的青山,强烈亮丽的阳光照射在山草山花上,熠熠生辉。有的山坡上,山丹丹花开放,像火一样艳丽热烈,在丰茂青草绿色的映衬下,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美感。这里满山遍野有一种山韭,味道鲜美,杂生在青草中,随手可采可食。草丛中蒸腾起的雾气中,洋溢着青草的清香,负离子和氧气很多,使人感到新鲜畅舒。

        这个季节来紫山,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繁华尘嚣,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中秋,紫山渐渐地改变了容颜,草丛黄了,树叶黄了,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金山。秋色带着成熟的韵味,带着收获的信息,使人感到丰富和满足。秋草结足了饱满的籽粒,储备明年第二个生命的开始。蝈蝈站在草丛上起劲地鸣叫,野兔竖起耳朵警惕地张望。紫山下,附近村庄边的果树挂满了丰收的果实,田野里的玉米、谷子、大豆丰收在望,紫山像在丰收海洋中的山岛。入夜,明月从东方升起,紫山沐浴在一片月光之中。如水的月光照在山坡上,照在深静无人的山谷中,照在一千多年的赵奢冢和王乔洞上,使人幽思怀往,驰神移魄。严冬,紫山在大雪纷飞中披上了银装,成了一片白色的世界。白的圣洁,白的可爱,在紫山雪日中可能观赏体验到。紫山最为奇特的是有一种霜挂。雪后,浓霜凝聚在山路边成簇的树枝上,象玉雕牙刻一般,晶莹剔透,极似一件件工艺精湛的艺术品。天气放晴,红日高照,雪峰、疏林、远村,旷静辽远,颇富诗意,别具一种特异的情趣。

         地理位置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北,距市内30里。

        旅游特色

        紫山系太行山余脉,地处太行山与华北平原的连接部,岁月奇特,丘岗起伏,山势耸拔,雄峰峙立,林木葱茏,山色秀美,成为念佛诵经、隐居读书、超凡脱俗的理想境地。元代时丘处机作为全真教的领袖,得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大力推崇,并命他掌管天下的道门,使全真教在北方风靡一时。于是在紫山顶上建起了大小两座宝塔和72座道观。全真教主张佛、儒、道三教合一,劝人诵读道、儒、佛三家经典,糅合了儒学的忠孝节义和佛教的禅法戒律,因它并不与其它教派对一,佛教寺庙建筑也随之与其相邻而居,如今在紫山的西、南、北坡麓间还存有竹林寺、玉宝观和佛光寺(紫山寺)等佛教寺院的遗址,今人又重修了紫峰塔。

       唐天宝六年改为朱衣山。《元史》里记为紫金山。《魏书·地理志》和《大清一统志》等,均收记为紫山。 “紫山是邯邑发祥地”。古赵都会,西峙紫山,东环滏水,人杰地灵,英才荟萃,得紫金山之灵气。留有“长与古都传紫气,乡贤辈出竞光辉”的诗句。在古赵人民的心目中,紫金山是一座圣洁的神山。

       紫山系太行山余脉,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4米,是市区的至高点,亦称邯郸第一山。其“山势耸拔,岭麓回复”。

      山的北面,座座山包似“群岫堆螺”;山的南面,丘岗起伏绵延数十里。独特的地质、地貌和地位位置,造就紫山三大奇观。 每当夕阳西斜的时候,阳光照耀紫峰,便把紫峰染成金黄色,远望似戴上了一顶金盔,穿空高耸的双塔,便犹如盔甲上的两束金缨。站在金峰上俯瞰西北,南、北两条名河,波光粼粼,流金溢彩。两条河汇集在山脚之下,又转而向北、向东流去。这就是曾经是邯郸十大景观之一的“紫峰晚霞”。

       紫山上还有赵国大将“赵奢冢”和赵奢的“读书室”。元朝中书令刘秉忠的隐室和双塔的根基也依稀存在,另外山上还保存着祠庙、佛舍的残垣及断碑、佛座等历史遗物。是游客来邯郸市丛台区的必去之处。

        紫山奇观

        紫峰观三城: 紫山也是一座界山。西北属武安,东北为永年,西南和西面、东南面是丛台区。紫山主脉山脊分水岭,为三县分界线,紫峰是交会点。晴日登临其上,不仅可以聆听鸡鸣三县之声,领略脚踏三县之趣,还可以遥望三县城郭之壮美。据说,在交界处能望到交界三县的城郭,是全国“独一处”。

       紫山生紫气: 紫气,即祥瑞之气。据《邯郸县志》记载:紫山“春夏有紫气蓊郁”;“时有紫气郁郁覆其上”。紫山生紫气的奇异景象,与其山色有关。紫山的“岩间有紫石英”,其石质脆硬,呈紫金黄色。山上有多处紫黄巨岩裸露,数丈紫黄峭壁耸立,丽日阳光映照其上,紫光闪烁,霞彩千条,如祥云瑞气升腾,远在城内的丛台上都可以望到。在丛台西壁的墙上,镶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碑刻大字,这是根据紫山在丛台西面的地理位置,借用老子出关“紫气东来”的典故,改动了一个字,巧妙而贴切地赞美了这一壮美景象。

        紫峰知晴雨: 紫山还有预报天气的特异功能。云遮峰顶,大雨来临;峰顶云散,天气开晴。尤其是夏、秋两季,预报准确率很高,十有八九无误。在紫山周边的农村,有“紫山戴帽,长工睡觉”的谚语,代代相传,至今不衰。而紫山预报天气之谜,尚待专家、学者破解。

       紫山是中华马姓的祖源地。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2300年前,赵国大将军赵奢因战功卓著被赵王封为“马服君”。其世孙赵兴因崇敬祖辈功业,改赵姓为马姓,赵奢即为中华马氏的始祖。而作为马氏恳亲大会祭祖之地的紫山(又名紫金山)是马氏祖山,因马服君赵奢死后葬于紫山,因此紫山又称马服山。它位于邯郸市丛台区三陵乡境内,系太行山余脉,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98.4米,亦称邯郸第一山。

         马氏发源地

        据悉,现马氏后裔分布于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世界马氏恳亲大会,是马氏宗亲进行恳亲、联谊、交流的国际性盛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前四届分别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我国江西乐平市召开。第五届世界马氏恳亲大会2008年9月19日至21日在邯郸举行,600余名海内外马氏宗亲来邯参会,到紫山寻根祭祖。

        旅游开发

       依托这一历史文化资源,为高标准承办好这次盛会,邯郸县累计投入资金2000万元,打造具有浓郁马氏文化特色和完备旅游功能的文化景区。以马氏文化为主轴,以寻根祭祖为出发点,按照规划整体布局中“天、地、人”的主题构思,设置圣贤广场、寻根文化区、心灵净化区、大地冥想区、祭祀区、宗祠区等循序渐进的寻根文化场所,主要建设马氏文化展览馆、马氏名人馆、马氏宗祠、马氏功德璧、始祖殿等,打造将军山、紫山书院、玉宝观、王乔洞、紫峰双塔等五个景点,使之成为广大马氏家族成员的精神家园、祭祖胜地。2009年中旬,该县投资500万元,整修了赵奢墓及赵奢瞻仰广场,建设了紫峰塔、玉皇庙、山门等山体景观,投资450万元修建了309至紫山的乡间旅游路,修通了紫山山脚至半山腰的盘山水泥路,投资100万元铺设了山脚至山顶和后山的石台阶,投资200万元进行了大面积绿化造林,在山上建设了5个大蓄水池进行树木的浇灌。在此基础上,又铺设了紫山路至赵奢广场的400米长、6米宽的路面。动用大型施工机械,对赵奢广场进行土石方填压夯实和护坡修砌,对广场地面全部铺设了石材面板。建起了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

       沿着陈窑村到紫山的水泥路到达山脚下的停车场,从山谷处抬头仰望,5个梯形台阶式广场依山而建,总面积为9730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同时祭典,也是这次祭典活动的中心。西边最高层1564平方米的平台上,用红色石料制成的10米高的赵奢雕像栩栩如生。威武耸立的赵奢雕像身披铠甲,手持竹简,凝望邯郸城,似乎在见证邯郸的兴盛与发展。以此为中心呈扇形依地势向东扩展。从祭祀广场向北,登上总长度335米、主线台阶踏步459级的“人”字形主山道台阶,可直达赵奢墓广场。这个广场呈半圆形,全部用汉白玉栏杆包围,广场中央是高8.46米的赵奢墓碑,沿着赵奢墓广场西北角的漫游道,可参观到紫山最高处的玉皇庙、紫峰塔等景点。

        同时,该县还借这一盛会打造绿色景观和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千头椿、火柜等苗木将紫山装扮得绿意盎然,林木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以来,该县先后对紫山进行绿化补植,在赵奢墓后山坡栽植桧柏2000余株,赵奢墓广场补栽十余棵高5米的松树;酸枣嫁接大枣18万株;在紫山路、赵王陵路两侧100米宽林带进行补植共6.2万株。一个文化紫山、绿色紫山将盛装迎接海内外马氏宾朋。

       公交换乘

       60路:市东客站-紫山

        78路:市火车站-紫山南门

二、赤壁杜庠译文?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作者: 杜庠,字公序,号西湖醉老,以诗名於景泰间。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赏析】这是作者经过赤壁时,回忆起一千二百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大战而写出的一首怀古诗。诗的前五句,作者以巨匠之手,举重若轻地把一场历史的风雷任意驱遣于笔底,并从一定角度对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给予评价。   首联“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舟由舻”,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然而,句中着一“本”字,则明白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历史结局。   颔联“诸葛心中空有汉,曹满眼里已无吴”,分述诸葛亮和曹操两个历史人物。“心中空有汉”是说,汉朝国祚将亡,诸葛亮纵然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对句写曹操的狂妄轻敌。   颈联出句“兵销炬影东风猛”,写曹军的失败。接下来的对句“梦断箫声夜月孤”,则出现一个大跨度的跳跃、转折,作者移宫换羽,诗笔一挥越过八、九百年,联想到大苏泛赤壁的遗事,一种虚空怅惘的情绪随之升腾起来,诗境也由粗放转为凄清。句中“梦断”、“箫声”、“夜月”的意象,全由苏轼《前赤壁赋》一文化出。这一联的两句诗对比强烈,出句尚是千帆争渡,烟焰张天的战争场景,对句却绘出一幅清幽的长江月夜听箫图,读者如闻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洞箫声在耳畔索回飘荡,令人黯然销魂。   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眼前风物上来:“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不堪回首是伤感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凉。那些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一世之雄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雄姿英发的周郎,“而今安在哉”!就连那月夜泛舟,临风吹箫、放言宏论的苏轼和客子,也早已杳如黄鹤。面对荒矶鸥鸟、哀草寒烟,多情善感的诗人抚今追昔,念往思来,能不感慨万端!更兼那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坎坷,命运的乖舛,……一腔忧思愁绪向谁倾?末句以景结情,作者的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喟相交织而成的凄怆意绪。

三、春江花月夜,的唐诗鉴赏要求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

 赏析:  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条贯穿性的线索,有它将哲理性思索,将思妇,游子紧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完整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情是升华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开篇诗人用神来之笔给人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后,(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转入了对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些奥秘的兴趣。同时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说中,又表现了对人生的执着和赞美。诗人在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2、诗人把对人生意义的满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恋的情爱上。诗中“白云”“清风浦”分别象征行踪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别的所在。诗文以深情的笔触赞颂了纯洁的经过升华的男女情爱,创造了神秘,美妙,动人的情,景,理的有机融合境界。  这是一首优美的长篇抒情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结构精妙严谨而又自然天成,韵律圆美流转而又富于变化,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尽管作者留诗只有二首,但仅凭这首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朦胧的月光,如清溪之流水。如薄薄之纤纱,笼住静静的春江、春花、春夜。还有在月楼上盼君归来的多情思妇。迷蒙的情怀,隐约的物象。情景交融,景中流情,情中寓景,浑然一体不可拆分。这一切皆如柔柔的小夜曲,浮于春江之上,如雅雅荷香飘于流水之间。含蓄婉转而不拘泥;轻润细腻如思妇之心,心欲静而思不止。富于清幽恬雅,隽永和谐的意境。  全诗以月光为神魂。月色赋予春夜灵气,使所有的意象,物象,情态连为一体。成为诗中诗,画中画,顶峰上的顶峰,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  月光与江潮同升,江潮浩瀚,月色恬谧。月光浮于春江之上,滟滟粼粼,闪耀不已,如思妇跳动的心。孤月皎皎悬空,流光似飞霜,心底积蓄了一丝凉意,思更甚,愁更浓,一声叹息,一抹惆怅。人生苦短,却代代无穷;江月永恒却,年年重复。君呀!胡不归?如白云远去的游子哟!可曾知妇在月楼上徘徊。桃花依旧,可人面在何处?  春江中孤月下,帆影漂泊,江边闺楼中思妇凭阑瘦。鸳鸯成纹已作枕,泪湿烛边春衫袖。月光入帘,卷不开,拂不去。浓浓相思难以排遣,挥之不去,拂之不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春光随水渐东去。君之归途呀!茫茫千万里。盼眼望断流云,君,胡不归?“不知乘月几人回”,君呀!乘月归来吧!妇已望尽天涯路。残月、冷辉满江树;江风移,枝依依,堤上影离离。银河浩瀚,牛郎织女能相望,可我与你相隔千里,飞鸿难连。看此情,此境怎能不教人流泪。  本诗没有露骨的相思之句,未著粉黛,自有腴恣,月光神魂统领幽思。缠绵蕴藉,一意萦纡,调法多变,可谓神来之笔。  月下流着憧憬与悲伤,一种少年初识愁滋味的憧憬与悲伤,“独上高楼,楼上有人愁”而非为赋新词强愁。尽管忧思通篇,但全诗仍旧轻盈如山涧之流水;虽有叹息,但总淡淡如江边之月色。意境漠漠如花林薄霭,隐现轮廓尽是朦胧之美。哀而不伤,更有无声胜有声之功效。半遮半掩,轻云蔽日,蕴味无穷,给人想象的空间,给读者心灵驰骋的天地。然后方知,饰娇容,看影碎,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  江月澹无情,落落不想人,花意亦孤行,水光为之吸。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