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

139健康网 2022-04-27 14:07 编辑:倪昌 297阅读

小儿肺脓肿即胸膜腔内渗出物呈脓性,有剧烈的炎症,由化脓菌感染所致。初起即为脓性者甚少。多由胸膜结核时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之混合感染而为肺脓肿。但亦有由浆液性胸膜炎渐次移行为脓性者。本病常续发于肺炎之后,或由其他败血化脓性传染病经由血管而传染,如支气管扩张、腐败性支气管炎、创伤感染等而发本病。

小儿肺脓肿属中医“肺痈”范畴。

一、病因病机肺痈的病位在肺,邪热犯肺,蕴结不解是引起肺痈的主要原因。

小儿脏腑娇嫩,卫气虚弱,卫外不固;或因母体爱食油煎火辣食物,加之风热袭表犯肺,以致肺卫失和,肺失宣降,则咳嗽恶寒发热,心烦胸痛,在初期未抓紧辛散肺郁,以致热滞上焦,肺气壅滞。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发热无定型,可为间歇性,也可为弛张型。咳嗽大都持续存在,可为阵发性,如脓肿与呼吸道相通,则咳出极臭的脓液,偶带血液甚至发生大咯血。有时出现胸痛或腹痛。起病急者可伴有寒战,较多见于年长儿。

阳性体征中,以病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以及不恒定的湿性啰音较为多见。有时叩诊得实者,呼吸音为管状,较大脓肿在排出内容物后可出现叩诊空瓮音。此外,尚有消瘦、苍白、肝增大及杆状指(趾)。急性期白细胞总数高达2~3万或更高,中性粒细胞也偏高,在慢性期则接近正常,可见贫血。咳出脓液可多至数百毫升,静置时脓块沉淀于下层,镜检可见弹力纤维,证明肺组织受到破坏。

婴儿时期的肺脓肿大都继发于化脓性肺炎之后,表现为多发性小脓肿,特别在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程中最易发生,成为该病特征之一。此处叙述者主要是学龄儿童及学龄前儿童时期的较大脓肿,或由于呼吸道吸入异物肺部感染扩大,或并发于白血病的过程中,偶由邻近组织化脓(如肝脓肿、膈下脓肿或脓胸)后引起。除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病菌之外,有时可从痰液培养出多种细菌。在吸入异物后续发者往往为混合感染。蛔虫病患儿剧烈呕吐时,有时可成为吸入性诱因。

2.诊断除临床病史、症状和血常规外,主要依靠X线后前位及侧位胸片,可以测定脓肿的多少、大小及部位,往往可见空洞及随着体位变动而转移的液面。空洞的边缘较厚,其周围的肺组织有炎性浸润。空洞比较稳定,不像肺大泡的空洞那样迅速形成,大小随时变易以及在短时间内可以自然消失。脓液细菌培养时,应做对抗生素的敏感试验。必要时对脓液进行结核菌检查,并做结核菌试验。

三、辨证施治

1.初期

【辨证】恶寒,发热,咳嗽,胸痛,咳则痛甚。呼吸不利,咳白色黏痰,痰量日渐增多。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而滑。

【施治】清肺解表,止咳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0g,芦根、薄荷、荆芥穗、连翘、淡豆豉各8g,牛蒡子、桔梗、杏仁各6g,甘草3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头痛甚者加白芷、蔓荆子各10g,以息风止痛;口渴甚者加石膏20g,知母10g,以清气分热邪。

2.成痈期

【辨证】身热转甚,时时振寒,继则壮热,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满作痛,转侧不利,咳吐浊痰,呈黄绿色。自觉喉间有腥味,口干咽燥。苔黄腻,脉滑数。

【施治】清肺化瘀,消痈解毒。

【方药】苇茎汤加减:芦根20g,薏苡仁、冬瓜仁各15g,桃仁、败酱草各1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咳嗽气迫甚者加桑皮、白前、地骨皮各10g。

3.溃脓期

【辨证】咳吐大量脓血痰,似如米粥,腥臭异常。有时咯血,气喘不能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施治】排脓解毒,清热内托。

【方药】桔梗汤加减:苡米15g,贝母、陈皮、甘草各6g,银花、葶苈子、桔梗各10g,白及2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痰脓臭甚者加败酱草15g,芙蓉花10g,以解毒清脓;脓中带血者加茅根、丹皮各10g,以凉血止血。

4.恢复期

【辨证】胸胁隐痛,难以入卧,气短,自汗,盗汗,低烧,午后潮热,心烦,形体消瘦。舌质红苔薄,脉细或细数无力。

【施治】养阴补肺、清热宁心。

【方药】沙参清肺汤加减:沙参15g,黄芪、太子参、冬瓜子、合欢皮、桔梗各10g,白及、苡仁各2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胸部隐痛者加玄胡、香附各10g,以行气止痛;低热盗汗者加玄参10g,白及20g,以养阴复损。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桑菊银翘散(适用于肺脓肿早期)。

(2)复方鱼腥草片(适用于肺脓肿早期)。

(3)急支糖浆(适用于肺脓肿成脓期)。

(4)八宝五胆药墨(适用于肺脓肿咳吐脓血者)。

(5)扶正养阴丸(适用于肺脓肿恢复期)。

2.验方

(1)桑白皮9g,地骨皮9g,寒水石9g,青黛3g,生薏苡仁30g,紫草6g,白薇6g,乳香4.5g。水煎服,日1剂,2~3次分服(适用于本病早、中期)。

(2)葶苈子5g,杏仁10g,枯梗5g,瓜蒌12g,冬瓜子15g,鱼腥草15g,花粉10g,白芷6g,苇根15g,甘草5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本病溃脓期)。

(3)干芦根15g,薏苡仁15g,冬瓜子30g,鱼腥草30g,地丁草30g,桃仁10g,全瓜蒌10g,黄芩10g,桔梗10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肺脓肿各期)。

(4)薄荷9g,鲜芦根75g,连翘15g,忍冬花50g,鱼腥草50g,杏仁12g。水煎服,日1剂,2次服(适用于肺脓肿之早期)。

(5)鲜芦根75g,连翘18g,鱼腥草50g,蒲公英18g,败酱草15g,薏苡仁、冬瓜仁各50g,橘梗9g。水煎服,日1剂,2次服(适用于肺脓肿之成痈期)。

五、调护

(1)适当休息,注意营养,多饮开水。患者因痰多且有恶臭,故应经常漱口。室内空气流畅,以减少臭气,但勿使患者受凉。

(2)咳嗽咳痰可给予止咳祛痰剂,如氯化氨。但禁用可待因等麻醉性镇咳剂,以免抑制咳嗽,使痰不易排出。

(3)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咳嗽及其他情况,如发现呼吸困难、发绀、咳痰过多或过少,痰中夹血或咯血,应及时就医。

(4)如病人虚弱多汗,内衣、被潮湿,应及时更换。

(5)凡属肺虚或原有其他慢性疾病,肺卫不固,易感外邪者,当注意寒温适度,起居有节,以防受邪致病。一旦发病,则当及早治疗,力求在未成脓期得到消散或减轻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