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人对酒精产生了精神依赖?

139健康网 2022-03-17 06:15 编辑:缪娴 300阅读

酒依赖酒依赖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严重的酒依赖症状与吸毒者相似的症状,如缺酒时浑身哆嗦、脾气暴躁、萎靡不振、思想无法集中,严重者将导致营养不良、消瘦、无力、肝硬化、腹水、 食道静脉曲张等。其原因是酒精即乙醇进入人体后分解为乙醛,乙醛 可损伤肝脏功能并刺激胃粘膜,造成胃粘膜充血、糜烂及溃疡。

基本概论

由于长期较大量饮酒机体对酒精产生的心理上的嗜好与生理上的瘾癖。为满足嗜好和避免因停饮而发生躯体不适反应,酒依赖者不得不经常饮酒。反复饮酒之后,身体对酒精产生耐受性,酒量越来越大。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慢性酒精中毒,引起肝硬变、胃炎等一系列躯体疾病和遗忘、幻觉、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酒依赖者的病死率、自杀率和交通事故死亡率都显著高于一般人群,除危害个人健康外,经常饮酒和醉酒还给家庭生活和社会治安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原因

通常是生物学的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生酒依赖的快慢和难易人与人间不尽相同,这与生物学素质有关。

心理因素方面,具有某些个性特点的人,一般较易发生酒依赖,这些特点包括易焦虑、易紧张、易冲动、好炫耀、不易满足及缺乏自制能力等。心理因素对酒依赖的形成还有诱发作用,不少人之出现酒依赖,是在遭遇精神刺激之后,借酒浇愁,饮酒越来越多的结果。社会因素对酒依赖的发生有着肯定的作用,重要的方面包括:公众对饮酒所持的态度、习俗的饮酒方式、酒的供应、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情况等。著名的产酒地区、倡导饮烈性酒御寒的寒冷地区,酒依赖的发生率均较高。有些地区的社会习俗崇尚饮酒,工作之余,一杯在手;亲友相逢,把酒联欢;喜庆宴席更少不了开怀畅饮,甚至将大量饮酒视为男子汉气概的体现,这样的社会习俗无疑会助长酒依赖的发生。另有研究发现,酒依赖的发生率与社会人际关系的紧张程度成正比,而与家庭成员间的亲密程度成反比。

酒依赖的发生率依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异当代世界酒依赖高发地区分布很广,名列前茅的国家有冰岛、法国、美国、西德、苏联、瑞典、丹麦、芬兰、英国等。冰岛男性人口中,酒依赖的终生预期发生率高达6~10%,其他上述国家也在3~5%之间。酒依赖者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城市居民多于乡村居民、白种人多于黄种人。年龄方面,青少年期和中年后期是发生酒依赖的两个高峰阶段。中国1982年在

6大行政区中12个地区进行的全国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表明,中国人酒依赖的总患病率为0.16%,显著低于世界上的酒依赖高发地区。不过这以后的临床印象表明,中国的酒依赖率有上升趋势,值得给予未雨绸缪的注意。

分类及表现

酒依赖包括对酒精(乙醇)的心理依赖、生理依赖与耐受性(见)。

在临床和行为上有以下一些表现:

①将饮酒视为生活中第一优先事项,置个人健康、工作纪律、家庭责任和社会规范于不顾,一味追求喝酒,到后来举杯就不能自制,经常是不醉不休。

②为避免戒断症状的发生而频频饮酒,不少酒依赖者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饮酒,因为经过一夜睡眠之后,体内酒精经过代谢已所余无几。

③由于对酒精的耐受性,酒量越来越大,饮酒越来越多。但患者对真实饮酒量总是讳莫如深,“没喝多少”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④血内酒精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以下时便出现戒断症状,表现为手颤抖、肢体及躯干颤抖、情绪激动、恶心、出汗等。如果及时喝上几口酒,这些症状便很快消除,否则会越演越烈,甚至出现意识障碍和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