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导致小儿鹅口疮?

139健康网 2021-10-26 10:21 编辑:仲孙仪 80阅读

新生儿鹅口疮胎龄越小、体重越小患病率越高。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是易于感染的原因,早产儿免疫功能更差,其Ig平较足月新生儿低,更易成为易感人群。同时新生儿胎龄和体重从侧面反应新生儿各系统的成熟度及生长发育情况,胎龄小、体重低生长发育差,成熟度低,相应的免疫力亦低,更易于感染。

住院时间越长,鹅口疮的发生率越高,这可能跟医院侵入性操作和医源叉感染有关。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各种留置通路的建立都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改变了呼吸道的环境,增加了感染机会。

母乳喂养的鹅口疮发生率低于人工喂养,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念珠菌检出率比奶瓶喂养者低,可能是由于母乳清洁、未被污染,且含有非特异性抗真菌物质,如溶菌酶、白细胞、乳铁蛋白及分泌型IgA等。

另外使用了抗生素后,更容易感染鹅口疮,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抑制普通细菌生长,尤其是某些可以产生抗念珠菌物质的革兰阴性菌被抑制,真菌生长缺乏生存竞争,造成真菌的过度繁殖,引起局部黏膜甚至通过受损的呼吸道黏膜引起全身的真菌感染。

孩子肚子里有蛔虫,有哪些症状?

症状

1. 幼虫移行引起的症状:

①蛔虫卵移行至肺使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肺部出血而造成肺蛔虫病,表现为咳嗽、胸闷、血丝痰、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胸片可见肺部点状、片状或絮状阴影,病灶易变或很快消失,称为蛔幼性肺炎或蛔虫性嗜酸性细胞性肺炎,即Loftier综合征,症状1-2周消失。

②严重感染时,幼虫可侵入脑、肝、脾、肾、甲状腺和眼,引起相应的l晦床表现,如癫痫、肝肿大、腹痛等

2. 成虫引起的症状:

成虫寄生于空肠,以肠腔内半消化食物为食。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异食癖;常腹痛,位于脐周,喜按揉,不剧烈;部分患者烦躁易惊或萎靡、磨牙;虫体的异种蛋白可引起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感染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体征

注意腹部有无包块、压痛、反跳痛,注意肠呜音是否亢进,Murphy 征是否阳性,有无发热、荨麻疹、肺部干啰音或哮鸣音、肠型或肠蠕动波、营养不良等。

检查

血常规:幼虫在体内移动可致白细胞总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粪便检查:可查到蛔虫卵,必要时也可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漂浮法查虫卵。

皮内试验:用成虫抗原做皮内试验或皮肤划痕试验,阳性者提示蛔虫感染。

其他:胆管蛔虫病患儿的B超检查可发生胆管中蛔虫样物。蛔虫性肺炎患儿的X线胸片可见肺点状、片状或絮状阴影,病灶易变或很快消失。蛔虫性肠梗阻患儿腹部X线检查可见气液平面,肠穿孔者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诊断要点

脐周不固定部位的阵发性腹痛,不剧烈,喜按揉;或有食欲不振、异食癖、恶心、呕吐,有时可出现烦躁或萎靡、磨牙、易惊等,严重时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并发胆管蛔虫病时,有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右上腹可有局限性压痛。并发蛔虫性肠梗阻时有阵发性脐周或右下腹绞痛,腹部X线检查有气液平面。并发蛔虫性肺炎时,有咳嗽、咳痰、可有血丝痰,气喘。并发蛔虫性阑尾炎、肝脓肿时,可出现相应器官的表现。

鉴别诊断

蛔虫性肺炎并发嗜酸性细胞增多须与非寄生虫性疾病,如哮喘、酸性细胞增多性肺炎等相鉴别。

蛔虫引起的肠梗阻、胆管蛔虫病、胰腺炎、阑尾炎和急性腹膜炎等应与这些组织的其他病变,如肠套叠、胆石症、胆囊炎、化脓性阑尾炎等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