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儿免疫力缺陷的表现?
婴儿免疫缺陷常以慢性感染为特征。大多数严重感染发生在6个月后。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消化道感染如慢性肠炎、皮肤感染如脓肿和脓肿是常见的。感染经常复发或持续。治疗是困难的。必须使用杀菌剂。剂量太大,疗程较长。只有这样才能有一定的疗效。免疫缺陷婴儿的肿瘤发生率高于正常婴儿,主要集中在淋巴系统。体格检查时,婴儿常有低体重、发育不良、营养不良、贫血、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口炎、牙周炎和鹅口疮。
二、婴儿抵抗力什么时候才会强大?
婴儿六个月以前是几乎很少生病的,因为婴儿出生的时候从母体里面自带抵抗力的从半岁以后开啥稍微照顾不好就会生病,所以要需要精心照顾,身体好的孩子从三岁以后开始抵抗力变好,不会经常生病了,有的孩子身体稍微弱点就得六岁以后抵抗力才能变强大
三、小孩多大抵抗力就强了?有什么方法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一、疾病多发阶段提高警惕
宝宝一旦过了六个月,婴儿体内的母体免疫球蛋白彻底耗尽,疾病的高发期从此开始。所以,六个月之后的宝宝,要比以往的日常护理提高警惕。
二、少穿衣、少盖被
宝宝八个月之后调整的护理方式中最主要的就是减少他的穿衣、盖被,让他不再始终处于温暖出汗的环境包围中。
其实为宝宝减衣减被也需要勇气和正确的判断。标准就是,减衣减被后,摸摸宝宝的小手,温温的就是温度适宜。熟睡时,脚也是温暖的,但不出汗,就是最舒适的温度。
三、宁可少吃不要多吃
做妈妈的,都是无比疼爱宝宝的,喜欢看宝宝多吃饭,恨不得天下的美食让宝宝都吃尽。随着宝宝的长大,辅食吃得渐渐多起来。生怕宝宝少吃到哪样美食,担心缺乏哪种营养。
其实宝宝的消化系统与他的免疫系统也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摄入食物过多,必然造成消化系统、代谢系统的超负荷运转,肾脏、肝脏负担过重。不久就会食积成滞热,留阻体内,防碍正常循环,降低抵抗力,引发疾病。
四、水是健康之源
众所周知,水是个好东西,水能治百病。但到了小宝宝身上,有时喝水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任务。许多妈妈会想,喝水太费劲了,不爱喝就算了,反正喝那么奶,也算水了。此言差矣。水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添加辅食后的宝宝,一定要每天加水。稍大一点的婴儿,由于吃的食物成分已逐渐接近成人,每天一定要喝水。一般150CC是婴儿的一天需水量。
五、增加宝宝的户外户内活动
多让宝宝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加强户外活动的好处是妈妈们都知道的。户外活动是提高呼吸道粘膜抗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即使冬天,在不太恶劣的天气里,在注意保暖的情况下,适当地让宝宝接触室外冷空气,也是非常必要的。
中医里有两句经典的话:“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意思是说,正气(抵抗力)虚弱,免疫力差容易造成外邪(致病因素,即病原体)的入侵,导致各种疾病。若免疫力调节得当,则外邪不易入侵。
六、合适的食物
1.酸奶:1岁以内喝,损害肠胃
1岁内的宝宝不宜喝酸奶。首先酸奶含钙量不高;其次,酸奶的酸度可能会对婴儿肠胃造成损害;再次,酸奶会破坏宝宝肠道有益菌的生长环境,影响正常消化功能。
早给宝宝喝酸奶也会养成他们对甜食的偏好。宝宝1岁以后可少量喝酸奶,但要注意3岁前宝宝摄入奶制品应以配方奶粉或鲜牛奶为主。
2.豆浆:1岁以内喝易过敏
豆浆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大豆皂甙、卵磷脂、寡糖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可增强抵抗力。
但是婴儿的胃肠不易消化豆浆,其糖类及脂肪含量低,也不适合处于生长快速期的婴儿。所以未满1周岁的宝宝不宜喝豆浆。
1岁以后也要防止一次喝多。因豆浆中的植物蛋白会增加肾脏负担且引起过敏!
3.坚果:3岁以内吃法不对易腹泻、呛咳、过敏……
坚果类食物营养丰富,可以促进宝宝大脑、视觉发育。宝宝的饮食中可以适当加一些坚果。但注意要掌握科学方法。首先,坚果能量较高,不易消化,易引起脂肪泻。
1岁以上的宝宝胃肠功能日趋成熟,每天吃20g左右的坚果即可。其次,坚果质硬,为避免发生呛咳,3岁前可将坚果磨成粉撒在饭中食用。一般有坚果过敏的家族史,那么至少在宝宝3岁之前不要添加坚果。
4.调味品:早吃易形成重口味,严重影响健康!
原则上婴儿期食品不要添加香辛料及味精等调味品。从小培养宝宝清淡的口味,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1岁后,食盐、酱油、醋等,宝宝可以逐渐少量地吃了,1~3岁的宝宝每天食盐不应超过2克,3岁内不用加太多的调料,食物都要清淡,因蔬菜、食物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氯化钠,能满足宝宝的需求。
四、3个月宝宝自己有免疫力吗?
有。
宝宝一般出生2-3个月,自身免疫系统会逐步完善,所以就能开始产生一些抗体,只是抗体的产生并不快且不完善。因此,宝宝在出生后需定时注射疫苗,并且也要做好保暖工作、规律作息,才能使身体的发育状态更为完善,从而有效加强自身免疫力。当然,随着宝宝成长到一定阶段,身体上的抗体产生后,也就能够避免容易生病,同时也可以适当进行锻炼后而改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