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禅有什么区别?(禅和佛区别?)

139健康网 2023-04-15 09:50 编辑:admin 188阅读

一、佛道禅有什么区别?

三者有2点不同:

1、三者的所存在的教派不同:(1)、佛存在于佛教。(2)、道存在于道教 。(3)、而禅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

2、三者代表的含义不同:(1)、佛代表的含义: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佛图(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2)、道代表的含义:“道”是推动宇宙运行最根本的规律,是“天”的意识,它不受时空的限制。意识分为意和识,意就是思考,就是基于概念达成目的的过程,识就是感受,就是诠释概念的过程。

当去思考“道”时,它从一个巨巢中生生不息,于是万物生 ,当去感受它时,天人合,于是万物静。道是宇宙最根本的力,它无时无处不在,它超越时空,即在变又不变,若一定有规律则“大道至简 ”。

(3)、禅代表的含义: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烦恼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

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二、禅和佛区别?

1、起源不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禅宗只是佛教多个宗派中的一个。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而禅宗是佛教发展途中的一个分支。

2、本义不同:“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

3、觉悟不同: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凡夫无一具足,声闻、缘觉二乘仅具自觉,菩萨具自觉、觉他,由此更显示佛之尊贵。也可以把佛理解成神通广大的神仙,佛者觉也。即得到了大智慧,将宇宙万物三界诸相均看透的人就是佛。佛和汉语中的“圣人”相近,但“圣”无法表达出觉悟和修行,所以当时的译经者用了“佛”这个词汇。禅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

三、天禅什么意思?

天:天空/天上;天使。

禅:佛教用语,指排除杂念,静坐。 2.泛指佛教的事物。

四、关于禅和道的区别?

禅是修行过程,道是状态境界。禅是从外至内,由表及里,对身体和精神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某种境界的过程。道是(要)达到的境界。

五、佛道两家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佛道一家的思潮是从晋朝开始的。最初这么看的原因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一段时间,是以道教的一个分支的形式出现的,而且,佛教的教义最初也是借用道教的宗教概念加以解释的。由于这个原因,有些人认为佛道一家。

佛道一家在哲学层面进行论述的时候,应该在明朝中叶开始的。这个时候,佛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禅宗成为佛教的主流,如果不是唯一的话。因为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儒学已经分别进入佛道两个宗教,或者说,佛教和道教分别汲取了儒家的一些理论,成为自己的教义核心。这种改造的结果使得一些人认为,佛道两家实际上在修行最终目标上没有什么区别,是一样的。

说我要让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正真认识而消灭无明,度达圆觉的大光明境界.众生得到达这种大光明境界了,是他们得到了什么吗?不是的,没有任何所得.因为那大光明境界就是”空” 就是<清静经>里的”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

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所以佛的成佛,道的得道都是一无所得.进入了佛家的圆觉之境,道家的清静之地.这二种认识都是人间异名罢了.

佛就是道,道就是佛.非水火不融,实仍空无一物,连这种”空无一物”的认识都空掉了的境界,连这种空无物的认识都空掉了的境界都空掉了.

“空”是佛家用来说人的。人是什么,手是人吗?思想是吗?如果说手是人,那猪足和手有什么差别。思想才是人的本质吗?我们看书会想,如果没有书,想不是就没有了吗?那我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

“我”在那?什么才是我?佛家说人所以能认识这个世界的功能,才是真正的“我”才是“心”。那么这个功能才是“我”,肉体不过是这个“认识功能”所产生的一种认识。佛说“觉”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觉明”就认识到每个人所以是人,是因为有了这个认识世界万事万物的功能,这个“功能”无形无体。象虚空一样都又不是虚空。那么“明觉”就是众生认为自已,看到的,听到的,思考的都是明明白白的感观到了,这就是“明觉”也就是众生迷昧的根源。

那么物质是怎样来的来,天,地,高山,流水,四大就是:地,火,水,风这样是怎样来的来。

佛家认为这样物质都是这那个“功能”也就是“觉明”就产生出来的。是妄相。不是真正的存在,这个世界只有那个“觉明”才是永恒的,就是佛家说的“如如不动,不增不减,遍满十方,脱生离死。”

佛家说这个世界物质的一切都可以分下去,用现在科学观,就是“分子”,“原子”,“夸克”佛家说这是“邻虚尘”就是小到无限度的连近虚空,就是数学上的无限小。也就是说物质都是由“无限小的微粒构成的”这个科学现象就出了一个“哲学难题”就是用无数个“虚空一样的无限小的微粒”组合成了物质世界。佛家说问:那要多少个“虚空”才能组合出一个“苹果”,人真的是吃了“无数个虚空”就饱了。

物质世界的本质是“虚空”的。是人的本性产生的“认识功能”就是佛家说的“识”,眼看,闻听,味觉,触感,意想,法生,是六识。但是人有第七种“识”还有高最境界的第八种“识”就是“般若”

佛有了“般若”就脱离生死了。进入了生命,宇宙,思想的本真。也就是佛语的“如如”“真如”

佛家非常详细的说明了,物质,思想,意识,等等是“空”

只是受语言束缚,无法直通。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再来看这几句文字,就易容懂了些。得道就是“觉明”实际上那有什么得到呀。

明白了这此,就要去理解“道佛”两家的出世思想,来众生造福,这点佛道两家有分歧了。

六、佛与禅的真正区别?

佛(弗、否的音变)是由人的变形“亻”和弗会意而成的字。“亻”表示人类、人们;弗(辅)是由弓、撇“丿”和竖“丨”会意而成的字。弓表示弓箭的弓,这里指示制作弓;“丿”表示向下向内,这里指示弓向内弯曲;“丨”表示纵向,这里指示弓弦纵立于弯曲的弓的两端。借“辅”声表示制作弓要辅于弓床进行矫正。佛的本义是校正人的行为。故引申不和禁止之意,表示不可、不要。佛的字形会意就是人观察事物不认真审视,凭感觉粗知相似之处,即“仿佛”。弗(fú)即标音有会意。读(fó)可理解“否”的音变,佛教传入我国,可能是考虑教化人不可做坏事的佛家思想。

单(缠、独喊切、擅)是由倒“八”点、田和十会意而成的字。倒八点“丷”表示分开,这里指示猎物张开嘴,仰天嚎叫;田表示在田里围猎;十表示整体,这里表示一个围猎的整体团队。单的整体场景就是多人围猎一只落单的猎物。借“缠”声表示围绕一个猎物,或者说围绕着一个凶猛的猛兽。“单于”指示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呼。匈奴的首领在中间吼叫,兵卒围绕在其周围,类似围猎。借“独喊”的切音,表示孤独、喊叫。单有独一,无偶之意。借“擅”声表示擅自、独到之意。

禅(单)是由示的变形“礻”和单会意而成的字。示“礻”表示神祗、敬神之意;单即标音又会意。读(缠chan)表示团结在神人周围,崇拜、敬畏神人的教诲。引申为佛教名词,意为“静虑”,即心注一境、正审思虑。读(shan擅)是借“墡”声表示用白墡土装饰,举行祭地仪式。封土为壇,后演变为帝王在泰山上举行祭天仪式,报地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