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 道 禅所体现的美学精神里的儒家美学主要的是孔子的仁?(“不修野狐禅”是什么意思?)

139健康网 2023-05-03 15:49 编辑:admin 77阅读

一、儒 道 禅所体现的美学精神里的儒家美学主要的是孔子的仁?

儒、道、禅所体现的美学精神里的儒家美学主要是孔子的“仁”这句话是说:

儒家美学以儒家仁学为根基,是儒家仁学的自然延伸。

儒家认为“仁”的根本是“爱人”。这被看做人所具有的,基于血缘的亲子之爱,又进一步推及于社会群体的情感心理要求。儒家中的孔子、孟子都认为这种情感心理要求是每一个人生而具有的。荀子虽然认为人的自然的生命欲望本身不符合仁义,但仍然完全能够通过社会的教化使之符合仁义。在儒家看来,为了使人成为“仁人”,就要感发人所固有的行“仁”的情感心理要求,或用仁义去感化人性中与仁义相违的欲望冲动。

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对人进行种种教育。由于文艺的重要特征在于诉诸个体与群体的情感心理,这就刚好可以成为儒家教化的重要手段,而受到了儒家的重视。此外,儒家所说的“仁”是与“礼”分不开的,而“礼”自古以来又与“乐”分不开。儒家是古代礼乐传统的继承者。这也使它对文艺的作用予以特殊的重视。儒家赋予文艺以帮助建立符合于“仁”的理想社会的重大作用,把文艺看做塑造个体的情感心理,使之符合于“仁”的重要手段。由于文艺是使人成为“仁人”所不可缺少的,因此有关文艺和美的问题的理论也就成为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产生和形成了儒家美学思想。

二、“不修野狐禅”是什么意思?

“不修野狐禅”是《梦回唐代》第82章的题目有古语:“宁可千年不得道,弗修一日野狐禅。”

在禅宗中,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称开悟,禅家一概斥之为“野狐禅”。;“宁可千年不得道,不修一日野狐禅”。《三言两拍》中有个故事讲的是有个人想去修炼,结果找到一个很厉害的师傅,这个师傅每天晚上都在树林里面等他,也不用练功只每天传给他一些功力,这个人回去后就能大显神通能耐很大,别人都羡慕他。

当然这个人不知道他跟着学习的是野狐禅师,他要知道也不敢去学。

最后结果可想而知,野狐禅师的目的是害人不是帮人,这个人不但什么功力都没得着,还差点连性命都搭上了。

三、闲行闲坐任荣枯?

云岩寂寂无窠臼,灿烂宗风是道吾。

深信高禅知此意,闲行闲坐任荣枯。

——宋·草堂禅师

这是一首描写不同宗风的诗。唐朝药山禅师投石头禅师门下而悟道,他得道之后。门下有两个弟子,一个叫云岩,一个叫道吾。有一天,大家坐在郊外参禅,看到山上有一棵树长得很茂盛,绿荫如盖,而另一棵树却枯死了,于是药山禅师观机逗教,想试探两位弟子的功行,先问道吾说:“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道吾说:“荣的好!”再问云岩,云岩却回答说:“枯的好!”此时正好来了一位俗姓高的沙弥,药山就问他:“树是荣的好呢?还是枯的好?”沙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他们三个人对树的成长衰亡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寓意他们对修道所采取的态度,有三种不同的方向。

从云岩所说的‘枯的好’,我们可以知道他所修学的禅道是寂寂中出发的,他的宗风是不落窠臼的寂静无为,所以说‘云岩寂寂无窠臼’。而道吾说‘荣的好’,显示他后来光芒万丈的灿烂宗风。所以说:‘灿烂宗风是道吾。’但是超乎云岩道吾二者之上的高沙弥,又如何呢?这里就说明了分别的知识与圆通的智慧之间的不同。

云岩和道吾,一个说荣的好,一个说枯的好,显示他们从知识上去分别事相。我们平常所指陈的人间是非、善恶、长短,可以说都是从常识上去认识的,都不过停留在分别的知识界而已,但是这位见道的沙弥却能截断两边,从无分别的慧解上去体认道的无差别性,所以说:‘荣的任他荣,枯的任他枯。’

无分别而证知的世界,才是实相的世界。而我们所认识的千差万别的外相,都是虚假不实,幻化不真的。甚至我们所妄执的善恶也不是绝对的,好比我们用拳头无缘无故的打人一拳,这个拳头就是恶的;如果我们好心帮人捶背,这个拳头又变成善的。恶的拳头可以变成善的,可见善恶本身没有自性,事实上拳头本身无所谓善恶,这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对万法起的一种差别与执着。

禅的世界就是要我们超出是非、善恶、有无、好坏、荣枯等等相对待的世界,到达一种绝对真实和圆融的世界,禅的世界是要我们在生死之外,找寻另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四、佛与禅的真正区别?

人的贪,嗔,痴,迷妄,故轮为众生,经云;【众生皆有佛性】。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必能成佛,单从佛字未看左边为人字旁右为弗,乃非为一般之人也,亦即非众生也。也就是迷为众生,悟为佛也。

佛亦名如來,是从真如自性而显,而來,是来而不來,不来而來。是不增不减自金钢,身来身去,本三昧。是无限大智慧者,无限能力者,无限法喜与清淨者。是圓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凡是見性成佛的都称之为佛。如释迦牟尼如来。亦名释迦摩尼佛。法华经中所谈的。2万个相同名字的日月光明佛,都是不同的千百意化身佛。成佛的有不同的名。如燃灯佛及未来成佛的弥勒如来佛,等。

禅是不立文字,言语道断,心行處灭,六组壇经云;【不生不灭,是如来清凈,禅】,【外离于相,名为禅】。禅亦是强名,不说不言,人们无法理解,禅是不二之法,是心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体,相,用,一体的显现与流露。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來去自由,心体无滞,是实相无相,涅盘妙心。禅亦是道。他永远在我们生活的奌奌滴滴,方方面面中。

禅是佛的另一种表達方式,是真如显现与流露的过程,,为了避免众生把佛的认知限制在化身佛的名称上面。故方便的把它区分开来,以便认知,了解,明白。实乃佛即是禅,祥即是佛,即是道。佛有多重的真义。

五、禅画的寓意是什么?

禅画

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特点和特征在于:禅画笔简意足,意境空阔,清脱纯净,在脱尘境界的简远笔墨开示中,体现了一种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观简约主义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禅境风骨。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高古脱尘,这是本土中国画家毕生追求的最高禅画境界之一。

禅画在中国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自唐代王维从真正意义上首开禅画先河之后,影响了一批像贯休这样的禅画大家。到了宋代,禅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远笔墨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无可质疑的艺术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