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的诗歌(长的,淡雅,古诗?)

139健康网 2023-05-01 07:59 编辑:admin 228阅读

一、长的,淡雅,古诗?

  《咏茶十二韵》(唐·齐已·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 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 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禅院》(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西陵道士茶歌》(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百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寒食》 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咏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回文诗二首》 宋·苏东坡   之一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之二   空花落尽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红;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茶》 宋·梅尧臣   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   夜火竹声乾,春瓯茗花乱。   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爨。   《茶》 宋·秦观   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   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   玉鼎注漫流,圆月探奁;   侵寻发美鬯,圆月探奁;   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   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   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   《茶》 宋·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咏贡茶》 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   《雪煎茶》 元·谢宗可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   月圆影落银河水,云脚香融玉树春。   陆井有泉应近俗,陶家无酒未为贫;   诗脾夺尽丰年瑞,分付蓬莱顶上人。   《蓝素轩遗茶谢之》 明·邱云霄   御茶园里春常早,辟谷年来喜独尝;   笔阵战酣青叠甲,骚坛雄助录沉枪。   波惊鱼眼听涛细,烟暖鸱罂坐月长;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华香。   《解忧》 郑伟鑫   细雨轻弹朱色窗,又是一篱菊花黄。   俗人喜以酒解忧,谁人解住茶甘香。   《武夷茶》 明·陆廷灿   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醒睡功资宵判牍,清神雅助画论文;   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   全诗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相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虚实相生。   苏东坡有一首把茶人化的诗: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二、六下传统习俗的古诗?

1、踏青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先秦时人们就有踏青的习惯,可追溯到《诗经·溱洧》中。唐宋时期,踏青的风俗空前兴盛,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即描绘了汴京城清明时节游乐的情景。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放纸鸢

纸鸢起源于春秋时代,发明者为墨翟,当时是用木头制成,被称为“ 木鸢” 或“风鸢”,主要被用于战争,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而风筝作为人们喜爱的娱乐玩具,是从隋唐时代开始的,由于这一时期造纸业的发展,人们开始用纸张来糊制。正是纸质材料在取材上的相对便宜和方便,为风筝(纸鸢)的普及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使得风筝的流传更为广泛,当时由于文人的参加,风筝在扎制和装饰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饮菊花酒

关于菊花酒的由来众说纷纭,汉代无论宫廷中还是民间都有重阳饮菊花酒的习俗。重阳节饮菊花酒的起源与汉代崇尚仙术、追求长生不老有关,其最初目的是求阳通神和辟谷成仙。菊花酒一般用菊花酿成,文人墨客也常采摘新鲜菊花泡酒饮,称为“露饮”。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放灯

元宵节放灯始于汉代,当时名叫“上元燃灯”。东汉明帝刘庄因提倡佛法,曾敕令正月十五“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祭神,表示对神佛的尊敬。南北朝时,元宵张灯已蔚然成风。到了唐代,元宵放灯活动盛况空前,大街小巷灯光通宵达旦,人们熙来攘往,车不能调头,人难得转身。除了民间放灯的风俗活动之外,历代文人也创作了大量生动的诗词传唱吟咏。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关于其起源,一说是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认为山神能消灾避祸。同时,登临后的自然风光激发了文人创作的热情,登高逐渐演变为感性的审美活动。登高在唐代尤为盛行,涌现了许多以登高为主题,或涉及到重阳登高习俗的名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折柳

折柳送别在汉代本是一种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地方性习俗,最初只是一种民间行为。隋唐以来,“折柳”一词才开始为诗人们在别离意义上有意识的加以运用。在诗词中,“折柳”常作为送别和寄远的符号。“折柳”之寓意当为离情常在,表示亲情或友情长系心头,永不相忘。缠绕的柳枝是思念的象征,表达的是人们对远行的亲友安康美满的祝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以懂字开头的古诗?

貌似没有懂字开头古诗,有关懂字古诗:

老树无根云懵懂,凭寄语、米家船。—— 宋 · 张炎《江城子》

垂手入廛长是醉,醉则从教懵懂。—— 宋 · 葛长庚《贺新郎》

深嗟幪懂顽皮靼,只道无人来剔拨。—— 宋 · 释印肃《证道歌 其二三八》

懵懂不知何岁月,山风吹白镜中毛。—— 五代 · 戴表元《次韵答邻友近况六首 其二》

四、鱼歌子古诗意思意思?

意思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诗歌赏析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这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这是一首色彩明优意万千,脱离尘俗钓湖烟。思深韵远情融景,生活任行乐自然的抒情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首句,点明地点;此西塞山何处?鄂州、湖州?虽有异议,对词境来说倒无所谓。白鹭是自由、闲适的象征,“众禽无此格,玉立一间身。清似参禅客,癯如辟谷人”、“漠漠江湖自在飞,一身到处沾渔矶”,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桃花流水鳜鱼肥”第二句,点出江南水乡最美好的季节——正是桃花盛开,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五、形容崂山的诗词?

【唐】李白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作者简介】李白,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有《李太白全集》传世。《寄王屋山人孟大融》一诗,镌刻于崂山梯子石五百级处之巨石上,刻石之诗与《李太白全集》所载相同。《全唐诗》中,“亲见安期公”为“亲见安其生”;“飞步登云车”为“飞步升云车”。

入觐回劳山

【五代】刘若拙

东来海上访道玄,幸遇一见有仙缘。

宋朝天子丹书诏,奉命敕修道宫院。

海角天涯名最胜,秦皇汉武屡敕封。

古来游仙知多少,元君老子初相逢。

【作者简介】刘若拙,五代时人,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自四川来崂山,曾被宋太祖敕封为“华盖真人”。在《宋史·甄栖真传》中,有甄栖真“初访道于牢山(即今之崂山)华盖先生”的记载。今即墨县东关小学院内(高真宫旧址)有刘若拙墓,现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本诗录自《太清宫志》。

鳆鱼

【金】刘迎

君不见二牢山下狮子峰,海波万里家鱼龙。金鸡一唱火轮出,晓色下瞰扶桑宫。

槲林叶老霜风急,雪浪如山半空立。

贝阙轩腾水伯居,琼瑰喷薄鲛人泣。

长 白柄光芒寒,一苇去横烟雾间。

峰峦百叠破螺早,宫室四面开蚝山。

碎身粉骨成何事?口腹之珍乃吾祟。

郡曹受赏虽一言,国史收痂岂非罪?筠篮一一千里来,百金一笑收羹材。色新欲透玛瑙碗,味胜可0葡萄醅。饮客醉颊浮春红,金盘旋觉放著空。齿牙寒光漱明月,胸臆秀气喷长虹。平生浪说江瑶柱,大嚼从今不论数。我老安能汗漫游?买舟欲访渔郎去。

【作者简介】刘迎,字无党,东莱(今山东省莱州市)人,金代大定十四年(1174年)进士。本诗录自清代王士郲选编之《古诗笺注》。

华楼崮

【金】朱仲明

群峰鸆H簇华楼,天老人间境界幽。辟谷仙翁发长啸,一声铁笛洞外秋。

【作者简介】朱仲明,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举人,曾任即墨县教谕。本诗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白龙洞摩崖刻诗(选录)

【元】邱处机

卓荦鳌山出海隅,霏微灵秀满天衢。

群峰削蜡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株。

浮烟积翠远山城,叠嶂层峦簇画屏。

造物建标东枕海,云舒霞卷日冥冥。

重岗复岭势崔嵬,照眼云山翠作堆。

路转山腰三百曲,行人一步一徘徊。

洞有嘉名号白龙,不知何代隐仙踪。

至今万古人更变,犹自嵌岩对万松。

【作者简介】邱处机,亦作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栖霞(今山东省栖霞县)人。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创龙门派。丘处机曾数次来崂山云游访道,留下了41首咏唱崂山的诗词。金代泰和戊辰年(1208年)丘处机自今莱阳望城镇来崂山,曾在崂山白龙洞额上,留有刻诗20首,摩崖巨幅,非常壮观,因系丘氏手书,故较具文物价值,这里仅选录其中4首。丘处机在崂山留下的刻诗,皆收入其《餯溪集》中,但在诗的排列次序和个别文字上亦略有出入。

太清宫三皇殿后山刻诗(选录)

【元】邱处机

烟岚初到上清宫,晓色依稀路径通。

才到下方人未食,坐观山海一鸿 。

云海茫茫不见涯,潮头只见浪翻花。

高峰万叠连云秀,一簇围屏是道家。

【作者简介】见邱处机《白龙洞摩崖刻诗》。据《太清宫志》载,金明昌六年(1195年)邱处机由宁海之昆嵛山首次到崂山太清宫,留诗21首,其中10首镌于三皇殿后之巨石上,此系其中2首。

上清宫混元石刻诗(选录)

【元】邱处机

五岳曾经四岳游,群山未必可相俦。

只因海角天涯背,不得高名贯九州。

陕右名高华岳稀,江南尤物九华奇。

鳌山下枕东洋海,秀出山东人不知。

【作者简介】见邱处机《白龙洞摩崖刻诗》。邱处机于元大安己巳年(1209年)由胶西来崂山时,曾在上清宫玉皇殿西墙外之混元石上,留下了刻诗10首,此系其中2首。

咏劳顶

【元】赵孟兆页

山海相依水连天,万里银波云如烟。

挥毫绘成天然画,笔到穷处难寻源。

【作者简介】赵孟兆页,字子昂,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元代诗人、书画家。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王乔崮

【元】王思诚

仙子吹笙何处游,碧天明月几千秋。

谁知万叠劳峰顶,犹有遗迹在上头。

【作者简介】王思诚,字致道,嵫阳人。进士,曾任礼部尚书、国子监祭酒。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王思诚承命以农事来山东,曾游过崂山,并将华楼品为十四景。本诗录自《崂山艺文志》。

凌烟崮

【元】王思诚

巨壁千仞上凌烟,石椁深藏羽化仙。

自是开山第一祖,悠悠此去几千年。

【作者简介】见王思诚《王乔崮》。本诗录自《崂山艺文志》。

清风岭

【元】董守中

肩舆仿佛驾仙禽,紫绶飘飘涧色深。

行到千峰最高处,凉飙如雨洒衣襟。

【作者简介】董守中,字君庸,元代莘县(今山东省莘县)人。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任即墨县知县,兴利除害,信赏必罚。本诗录自《崂山艺文志》。

云岩子自题

【元】刘志坚

三十二上抛家计,纵横自在无拘系。

来到劳山下死功,十年得个真力气。

【作者简介】刘志坚,号云岩子,博州(今山东省聊城市)人。32岁时弃家入道,居崂山。死后,大学士、光禄大夫赵世延为其撰写了碑文,本诗录自此碑文。

望大劳山

【元】戴良稍

入东胶界,即见大劳山。

峰攒侔剑戟,嶂叠类云烟。

棱棱插巨海,渺渺漾中川。

波涛共突兀,天日相澄鲜;

只若栖岛屿,观宇连树阡。

既馆茹茅士,亦巢遁世贤。

客行积昏旦,水宿倦舟船。

兹焉思独住,结茅徵征言。

柁师不我从,太息归中原。

【作者简介】戴良,字叔能,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元末,挈家浮海至胶州。本诗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黄石宫

【明】杨泽山

巅一醉醒,百虑真亡绝。

虚白映松窗,危峰吐残月。

【作者简介】杨泽,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代成化四年(1468年)岁贡生,曾任武邑知县。本诗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劳山

【明】蓝章

遥看山色层层碧,渐觉溪流汩汩深。

匹马迳寻萧寺树,老僧应识野人心。

行云何意遮奇石,啼鸟多情和苦吟。

不是将身许明代,便从逄子老山岑。

【作者简介】蓝章,字文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劳山

【明】陈沂

蓬莱之山乱插天,大劳小劳青可怜。

清秋播荡入沧海,落日缥缈生晴烟。

眼前此景出人世,便可羽化凌飞仙。

挹取南溟酌北斗,枕石大醉云峰巅。

【作者简介】陈沂,字宗鲁,后改鲁南,号石亭,又号小坡,浙江鄞县人,徙家居南京,正德十三年(1518年)进士。本诗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巨峰

【明】陈沂

鳌山驾海入青云,远见浑合近复分。

重峦高下极杳霭,翠岫山入排氤氲。

千奇万怪倏变态,陟历惊魂望仍爱。

遥指天际悬孤峰,峰头更有僧庵在。

奔涛怒石声潺潺,绝顶止可猿猱攀。

双屋劈处一微径,一窍直上烟霄间。

壁断梯折路亦绝,五石飞梁临不测。

西北峰重返照阴,东南海映长空色。

仙人见说多楼居,无奈缥缈乘清虚。

此地安期且未至,与子跨鹤今何如?

【作者简介】见陈沂《劳山》。本诗录自《游崂指南》。

登华楼

【明】蓝田

前山后山红叶多,东涧西涧白云过。

红叶白云迷远近,云叶缺处山嵯峨。

闲抛书卷踏秋芳,扶藜偶入山人房。

柴门月上客初到,瓦瓮酒熟兼松香。

玉皇洞口晓花暗,金液泉头秋草遍。

药炉丹井尚依稀,白雪黄牙今不见。

长春高举烟霞外,使君远出风尘界。

当时人已号飞仙,只今惟有残碑在。

人生适意且樽酒,莫放朱颜空老丑。

神仙千古真浪传,丹砂一粒原非有。

乃知造物本无物,薄命不逢随意足。

云满青山风满松,何必洞天三十六。

【作者简介】蓝田,字玉甫,号北泉,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明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本诗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太平宫

【明】蓝田

蜃气几层楼阁,潮声一片宫商。

羲驭早离谷,野人高卧石桥。

潮长沙头鸥起,风来林外渔歌。

隔浦淮山几点,玻璃盘拥青螺。

【作者简介】见蓝田《登华楼》。本诗录自《青岛旅游诗选注》。

华楼

【明】邹善

千岩万壑境萧疏,几日寻幽得自如。

叠石遥连沧海色,华楼高接太清居。

仙人洞悟阳生候,玉女盆迎日照初。

试问同游蓬岛侣,可能此地即吾庐?

【作者简介】邹善,号颖泉,安福(今江西安福县)人,明嘉靖年间进士,山东提学。

登劳山

【明】邵贤

坤轴危分镇巨鳌,山如排戟战方鏖。

鼓钟镗 东西院,丹碧参差大小劳。

石柱华楼阑海出,龙岩狮石倚天高。

我来无限登临兴,点染风烟信彩毫。

【作者简介】作者生平不详。本诗录自清同治版《即墨县志》。

六、有那些关于野心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有关野心的诗句:

1. 山高水长非一日,青云直上有良辰。—— 宋·李清照 《如梦令》

2. 举世疲弊,而我独盈盈。—— 宋·李清照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3. 何谓大丈夫?就是能够出世界而不忘本心,立身世间而不失志气。—— 唐·杜甫 《秋兴八首》

4. 神州多处旧墟,我意宁是铜马。——明·杨慎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5. 斧劈长材,需建大厦;斩高山极峰,方涉天路。—— 宋·周邦彦 《题松风岩壁》

6. 海角幽径,今人莫识。—— 宋·吴伟业 《海棠》

7.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南宋·智永 《法华满屏山水图卷》

8. 天道酬勤,人生自古谁无死。—— 宋·曾巩 《静夜亭·北斗七星高》

9.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节用以义,临难不恐,履谦以行。—— 《左传》

10.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 《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