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恐病症!大家帮帮我!

139健康网 2022-03-22 01:11 编辑:终岩 83阅读

你好: 确实是疑病症不错。称为恐病症也不为过。实质都一样。原因也便如楼上所说的,不过,一般都称认为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受影响,比如自己所熟知的人曾经因什么创伤而受到什么影响,另一种是受自我的影响,一般出现在过度关注自我的身上。两者都有同一个基质因素,那就是安全感的缺乏。过度的在意自己所遭受的任何的异常的经历,把它放大到一种恐慌的层面,通过很多方法来保证自己的健康,这就是将自己置于一个不安的,容易受到伤害的,不可预料的位置上。通过吃药,不停地检查,不停地治疗来让自己处于“安全的健康”当中。它产生两种糟糕的结果,一是处于严重的焦虑当中,过度的焦虑会耗尽心理和生理存量,最终无法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另一个是由于不停地补充营养物,服用药物,再加上焦虑状态下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最终会让自己的生理状态受损。而且,像这种问题的人,往往有很高的易暗示性,很容易片面地理解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偏向于消极一面,这称为患病信息个性化。譬如,一个医生和另一个医生如果在描述上出现不同的观点,你就容易选择最糟糕的观点,这又无形加剧了你的焦虑。 你说找心理医生的就不要说了,不想让身边的人知道。那么,基本上这个问题就会持续你的一生了。因为你说小时候就已经存在这样的特质,那么,已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如果想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那么,自我暗示,别人的安慰,学习医学知识对你来说作用都不大,因为你现在二十五岁,以上所提到的那些问题至少也有十多年了,如果有用,早有用了。一个可取的办法就是夸大尝试法。它类似于认知行为当中的脱敏治疗。原理也基本相似,只是在操作上需要有第三人的指导帮助。因此,我很难想象你单纯靠自己的努力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当然,我也期待着你靠自己努力克服会有好的结果。夸大尝试需要有一个生活习性的量表,一般以一个周的时间为采集期,包括了各日各时段内主要的作息内容,思维出现的起止时间,思维内容,应对焦虑性思维之下的行为模式,自己的物质运用情况等等,之后要做的就是对这些过往时间里常存在的焦虑问题进行程度等级划分,之后要做的就是限制自己为了消除焦虑而出现的言行和物质运用的频率,时长和量。在这个过程当中,要附加的一个环节就是反向分析环节,它的意义在于通过重新来认识限制控制过程当中的焦虑上升,以及限制控制之后的焦虑下降这个变化过程当中的思维模式,目的是在于培养一种新的平衡的观点,来帮助自己改善存在偏差的认知模式。不过,正如我其上所说的,你可以做到的只是之前的一部分工作,但是之后的这些工作基本上还是得由专业人员的指导才能完成。比起担心别人知道,让自己一个人承受着这些痛苦,你认为哪个会更好些?比起让别人帮助自己解决掉问题,和让自己一个人偷偷摸摸地去处理,你认为哪个更可取?当然,你还是先尝试吧。我上面说了原理了。你自己作了之后再说吧。

下边我写的,您务必要看一下,这无关信仰,只是一种方法,耐心的试几分钟,体会心理的感受,您或许会发现治疗一切心理疾病的终极方法,当然也可以作为辅助。嗯,本人的真实体会,心里难受的时候就念阿弥陀佛四个字,体会念佛时心里的那种感动祥和软软的感觉,心情会慢慢变轻松,充满希望,要一心念,什么都尽量不想,自己会体会到心里的那种变化,从忧郁变为开心,感觉一切都无所谓的那种轻松,就通过念阿弥陀佛来得到,先念个10分钟试试,您自己会感觉到。别的事都不要想,就一心念阿弥陀佛。慢慢的自己的心就会平静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