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内肠道菌群(大肠杆菌从哪来?)

139健康网 2023-04-20 19:59 编辑:admin 259阅读

一、大肠杆菌从哪来?

大肠杆菌主要是从粪便和被污染的食物水源中来,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大多数不致病,主要寄生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被人类称为“正常菌群”。但少数大肠杆菌具有毒力,可引起疾病。科学家们将可以导致人类腹泻的大肠杆菌按其致病特点分为五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和肠黏附性大肠杆菌。

二、大肠菌群是什么形态?

大肠菌群是一类革兰氏阴性的杆状细菌,原型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被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能够在动物的肠道中繁殖生长。大肠菌群是一类嫌气的无色、无味的细菌群体,在显微镜下呈长杆形或短杆形。大肠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多糖构成,包括纤维素、胶原和半乳聚糖等成分。同时,大肠菌群还能够利用许多有机化合物为营养来源,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微生物群落,对维持人体健康、促进食物消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学意义?

大肠菌群最初作为肠道致病菌而被用于水质检验,现已被我国和国外许多国家广泛用作食品卫生质量检验的指示菌。大肠菌群的食品卫生学意义是作为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示菌,食品中粪便含量只要达到10-3mg/kg即可检出大肠菌 。

四、肠道菌群在小肠还是大肠?

大肠

肠道菌群主要存在于大肠,以大肠为主。 大肠的环境比较适合肠道菌群的生存。胃内的酸性环境和小肠的碱性环境,是不适合细菌生存的。

五、大肠菌群的分子式?

没有单独的分子式。

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度、24 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大肠菌群主要是由肠杆菌科中四个菌属内的一些细菌所组成,即艾希氏菌届、拘橼酸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及肠杆菌属。大肠菌群的测定目的是检查食品中有无大肠菌群,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如果食品中大肠菌群超过规定的限量,则表示该食品卫生学上是不合格的,该食品食用是不安全的。

六、大肠杆菌对氧的需求是?

没有需求,有氧和无氧它都能生存。

大肠杆菌属于兼性厌氧菌,是在有氧或者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够生长发育的一种微生物菌种。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绝大多数大肠杆菌对机体都不会有负面伤害,但是当机体的免疫力低下时,就可能会引起机体发病,主要致病因子为大肠杆菌的菌毛,粘附于大肠的肠壁。

七、大肠杆菌形状?

大肠杆菌为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

是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

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6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AEC)和弥散粘附性大肠杆菌(DAEC).。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G-)。

八、什么是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指某些具有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