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冥想打坐的人性格特征(长期冥想的十大改变?)

139健康网 2023-05-04 19:17 编辑:admin 173阅读

一、长期冥想的十大改变?

1. 改善睡眠和失眠问题

练习冥想有助于我们睡得更香甜,而且不会引发任何与安眠药相关的副作用。当昼夜节律失衡时,就会导致失眠和入睡困难。练习冥想能让身体得到彻底休息,这就有助于重置昼夜节律,促使其恢复正常运转。冥想已经让全球众多有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不高、失眠人群的睡眠得到了大幅的改善。并且,随着睡眠质量的提高,人们的身心状况也会得以改善。

2. 培养慈悲心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冥想能够使人变得更加善良和富有慈悲心,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测试。2013年,康登等人对练习过冥想的人进行了一次隐蔽的慈悲心测试。此研究中,先安排他们和两位演员坐在等候区。当另一个拄着拐杖、假装承受巨大痛苦的演员入场时,坐在冥想者旁边的两个演员对此完全不予理会,他们发出了不想管的无意识信号。但那些练习过冥想的人,有超过50%的可能性愿意去帮助痛苦中的人。

3. 改变大脑结构

冥想是如此强大的一种方法,竟然在短短八周时间内就改变了大脑的结构。为了证明这种影响,2011年的一项研究中,赫奈尔等人安排16个人参加了一次冥想培训,并于培训前后采集了他们的大脑图像。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灰质密度得到了增加。

4. 减轻痛苦

改变大脑结构的好处之一就是经常冥想的人痛苦比较少。2010年,格兰特等人在研究中将加热板放到冥想者和非冥想者的小腿上,结果发现冥想者的疼痛敏感性较低。

5. 改善不良习惯

练习冥想会帮助我们深度放松身体,这就有助于减轻对物质(如食物、酒、毒品或香烟)上瘾相关的压力。对于有不良习惯的人来说,坚持冥想,会彻底改变他们的习惯和生活。很多生活习惯不规律、有伤害自己倾向、有瘾头的人,通过冥想与静坐,可以很好的改变内在的需求,改变身心习惯。

6. 提升创造力

适宜的冥想方式能帮助解决一些需要创造性的问题。科尔扎托等人于2012年进行了一项研究,让参与者接受一项经典的创造性任务:尽可能多地想出一块砖的用途。那些使用“开放监测”冥想方法的人想出了最多的方法。这种冥想方法是通过关注呼吸而解放心灵。

7. 改善记忆力与专注度

冥想的核心就是学习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控制注意力的焦点。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冥想能够提高注意力。例如,杰哈等人于2007年安排17位没有练习过冥想的人去参加了一个为期八周、基于内观的减压训练课程。然后将他们与对照组(也是17人)对比,通过一系列注意力评估测试后发现:那些接受过训练的人比对照组注意力更集中。

8. 提高多重任务工作能力

既然冥想能从各个方面提高认知能力,它应该可以提高工作表现。2012年,利维等人测试了几组人员(人力资源部经理)对多重任务的处理能力。结果,练习过冥想的人在完成典型的办公室任务时,表现优于没有冥想经历的人,比如接电话、写电子邮件等等。练习冥想的经理们能够更好地专注工作,并且所感受的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少。几乎99%的人长期联系冥想之后,学习、工作、创作能力都会得到大幅提高。

9. 减少焦虑

冥想经常被推荐给那些易焦虑的人练习。在此仅从诸多研究中撷取一例,扎伊丹等人于2013年发现,参加4次(每次20分钟)冥想课程足以减少高至39%的焦虑。

10. 对抗抑郁症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陷入沉思——压抑的想法一次次在心中出现。不幸的是,如果你光是劝诫患抑郁症的人不要去想那些令人沮丧的事情,那将毫无作用。因为治疗抑郁症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控制病人的注意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正念冥想。正念就是活在当下,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担忧中。霍夫曼等人于2010年写了一篇综述,总结了39篇关于正念的研究文献,发现正念在治疗抑郁症上是有效的。

二、男人练瑜伽是什么心理?

男人练瑜伽是一种积极心态的表现。首先,瑜伽是一项能够帮助身体放松、舒展、调整呼吸的运动,有益于减轻压力、改善睡眠、缓解焦虑等方面,所以男人练习瑜伽可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其次,瑜伽强调的是内心平衡和精神力量,男人练习瑜伽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内心的力量和自信心,以及面对挑战的勇气。男人在现代社会中承受的压力很大,常常需要面对工作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这时候练习瑜伽可以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给自己一段放松身心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增加身体活动量,锻炼身体。因此,男人练习瑜伽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态度的表达。

三、很容易生气的人什么心理?

很容易生气的人通常有一定程度的情绪失控和压力管理问题,这可能是由于他们面对的挑战过大或情感问题过于复杂,导致他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表现出易怒、敏感等负面情绪。此外,他们也可能受到环境、个人经历以及思维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生涯和人际关系。对于很容易生气的人,需要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和应对策略,比如深呼吸、打坐冥想、身体运动等等,同时也要注意自我觉察和自我反思,学会从更客观的视角看待问题,以便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此外,寻求专业心理辅导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