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打坐训练方法(静虑的方法?)

139健康网 2023-04-22 10:03 编辑:admin 131阅读

一、静虑的方法?

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所以要想静虑首先要做的事远离是非,当然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运用一些方法让自己沉静下来,比如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是听听禅意的音乐把自己带入一种空镜,更或者可以冥想打坐让自己彻底放松。

二、冥想呼吸吐纳方法?

冥想呼吸法是先做5分钟的深呼吸,然后让呼吸平稳下来,建立一个有节奏的呼吸结构――吸气3秒,然后呼气3秒。

一呼一吸完成名为调息,冥想静坐最重要工夫在调息。掌握好的呼吸方式能让我们更快进入冥想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呼吸上是觉悟和养生的通用技巧,调息是冥想的准备活动之一,或者直接将其作为冥想的一部分。

三、静坐最简单方法?

步骤/方式1

先找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冥想姿势,散盘、单盘、双盘或者坐在凳子上,以身体感觉舒适为主。

步骤/方式2

背部、脊柱自然挺直,两肩稍微张开,保持自然放松,脖颈伸直,头部摆正,下巴轻微向后收,感觉到脊柱与颈椎成一条直线。

步骤/方式3

双手自然放松地放在膝盖或是丹田处,也可以结一个自己喜欢的手印。

步骤/方式4

调整呼吸,闭上眼深呼吸,吸气6秒,闭气三秒,呼气6秒,至少反复3-7次,让身体的疲劳与紧张全部呼出体外。

步骤/方式5

把大脑意识放下,将自己完全交给身体与自己更高的意识,静静地进入冥想状态。

四、怎样更快的冥想?

冥想训练

1、随息法: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不加干涉,叫随息。2、数息法:默念呼吸次数,从一到十到百,实者数“呼”,虚者数“吸”。3、听息法:两耳静听自己的呼吸声,排除杂念。4、观息法:如观者一样,去观察,体会自己的呼吸5、止息法:通过以上任何一种方法的习练,久炼纯熟,形成一种柔、缓、细、长的呼吸。呼吸细若游丝,若有若无。称止息。也叫胎息。6、禅语入定法:(默念数遍)体会联想:“独坐小溪任水流”的意境。7、松静入定法: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默念“松”字。8、观心自静法:用自己的心去观看、体察、分析自己的思绪杂念,任杂念思绪流淌,不加干涉,久则自归定静。

举例折叠编辑本段

首先要找一个不被打扰的地点和时间。1. 坐直。不要躺下,躺着有可能睡着。2. 冥想之前要禁食。3. 不一定盘腿坐,坐在椅子上也可以。4. 之前冲个澡有助于冥想。5. 不需要点香或者蜡烛,但这么做可以营造一些气氛。6. 最好在早上冥想。刚坐下时,你的脑子可能乱得象一锅粥。但是,头脑是可以被驯服,然后集中到一个点上的。一个有用的方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蜡烛的火焰上。缩小你的视野,排除杂念。一旦分心,立刻转会蜡烛。你也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比如一个小点或者花。关键是你要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于一样东西。象念经一样不断的重复一句话,也有助于集中精神。当你学会集中精神以后,可以进入下一步:什么都不想,心无杂念。做到这一点很困难,有一个办法是:每当有什么想法钻进你的头脑,你要有意识的将它抛出去。过一段时间,你就能学会如何排除杂念。你不再受各种思想的控制,你开始找到真正的自己。冥想不如打坐,你可以下载南禅七日视频来学习一下七支坐法冥想放松训练法

好处

冥想有助于注意力的训练  冥想时,人们静静地坐着,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随着空气从鼻孔中出入,人们沉浸在自我感觉中。任凭思绪涌入脑海,又轻轻将其拂去,呼吸,拂去。研究发现,这样训练冥想三个月,大脑分配注意的能力将得到大大提高。此研究的首席研究者理察德•戴威森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和精神病学教授,他说,释放思绪的能力使得大脑获得了快速更换所注意的事物的能力,专业的冥想人员比一般人能够更好的把握快速改变的刺激,例如面部表情的变化。  这项研究利用了注意顺脱现象。例如,呈现20 张图片,其中连续的两张间隔只有半秒钟。绝大多数人是看不到后面那张图片的。这是因为注意的分配能力有限,事情发生得太快,大脑来不及对第二个刺激进行反应,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压抑。但是,这种顺脱现象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瓶颈,还是有人能够察觉第二张图片的存在的。这就需要对注意进行无意识之下的控制。17 个被试参加了研究,以前他们没有冥想的经历,现在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冥想训练,每天持续10 到12 个小时。对照组每天只有20 分钟。然后两组都给予注意顺脱测试,请他们判断埋藏在一系列字母中的数字,同时记录电生理变化。结果显示,每个人都能察觉第一个数字,但是短时间冥想组倾向于紧紧抓住第一个数字,并"吊"在上面,这样就错过了对第二个的注意。而长时间冥想组对第一个数字注意分配得较少,看到了就放过去了,没有紧紧抓住不放,这样就提高了抓住第二个的可能。注意顺脱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的固有特性,很难改变。但此项研究表明,这种固有特性是可以通过练习改变的,注意是弹性的、可以训练的技巧。一位参加三个月冥想训练的被试在采访时说,"我更多的是一个倾听者,我不会盲目地按照别人说的去做。

刚开始的时候当然不是很理想的。不可能一学就会的。冥想练习至少要一年以上。越久越好。我也和你一样。想冥想的时候却只能保持一瞬间,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是一学就会的,而且要看个人的情况。有的练习的快。有的练习的慢。你也可以到网上找更多的关于冥想练习文章。看看哪些跟容易学。

还有。有的人认为冥想就是睡觉。千万别弄错了。虽然冥想和睡觉有着相同的概念,但是冥想和睡觉是两码事。睡觉是身体的个个机能都处于休息状态就连意念都处于休息。据表明意念是不需要休息的,而冥想的人他的意念都是处于工作的。冥想会有静心、启发,增加意念和注意力,记忆力。同情心等效果。 一般初学冥想的人是体会不到的。但学到高深处时,便可代替睡觉还有以上的效果。 因为浅层冥想脑波频段是处于α波频段。介于半睡半醒,而冥想就是要锻炼在α波保持清醒。因为在那时人的右脑活跃,灵感丰富。在深入就是θ脑波,就是浅层睡眠,熟睡就是δ脑波,如果能保证冥想沉入到“δ脑波”,那么一梦一轮回,天人合一的体验也将会来临。很多睿智的人都有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冥想。他会帮助你达成你想要达成的事。冥想的最高进阶类似于神游。如果冥想会感觉还怕。你可以在冥想的时候想些好事。不要想着不好的事,越想着不好的事可能就越难冥想。就越不会注意集中,还有。要是你很难进入良好状态。你刚开始的时候。不要马上冥想。你可以先安慰你的身心。然后讲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如。身体完全放松。呼吸缓慢而不紧张等等你觉得可以了。就差不多可以进行冥想了。我不知道这样有没有效。但我觉得至少也会有点帮助。你怕冥想时感到害怕。你可以在冥想前想些好事来激励冥想。比如想着要是我学会冥想多好啊。有什么好处等等的事都告诉你的身心。安慰身心。使身心放松紧张。觉得可以冥想的时候在开始冥想。在冥想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抛开杂念,只想着你现在处于在宇宙某个位置。比如我现在处于宇宙中心。宇宙中有个光的能量场,那个光的能量场很温暖。很舒服,幸福,好像母亲的手一样等好事。然后又想这些温暖。很舒服,幸福的光的能量场慢慢的向你扑过来。围绕着你转,你触摸着那些围绕着你转的光,感觉比任何人都要好。每当那你触摸那些光。那些光就会慢慢的被你吸收。进入你的身体,当然这些都要你在冥想的时候想着如何将宇宙的光力量吸收。。。。如果你能持久的处于冥想状态。差不多可以用冥想代替睡觉了,或者你可以利用冥想来控制梦境。。。一般人做梦的时候。在梦里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梦。所以只有当从梦里醒来才知道自己在做梦。而且想改梦境都不能。如果可以用冥想进入梦境。就有可能可以改变梦境。比如噩梦。一个噩梦足以吓破人。除非可以将噩梦化解。而梦都是个人的不是公共的。一个梦是由一个人睡觉时制造的。叫造梦者(也许可以这么说)。而一个好梦和一个噩梦的诞生都是与个人在平常说接触时转化的。所以有时做梦都与平时地方都很相似。如果一个噩梦在梦里发生。那你就只能被吓醒。如果你能控制梦境。那下醒的不是你了。而是别人了。也许我会说。其实噩梦是由别人入侵的,导致别人做噩梦。这和盗梦空间很像,,,,,,补充:在冥想的时候最好不要想起他事,什么都不要想,也许你会看到眼前一片空白或一片黑暗。这时就只能想在如何将能量吸收。。。。。。。。。。。。。。。。。如果我的话可以帮助你,记得给个《采纳为满意回答》

冥想本身就不能求快 要心态放松 尽量让自己平静平和才行 最好听点儿舒缓的音乐,网上就有关于《冥想》的音乐和视频。。。。

五、正念八种训练方法?

第一:觉察

以冥想/静坐或者其它方式练习过程中,让自己的意识关注在某个事情上,比如让自己放松等等,同时,有目的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认真觉察身体和意识的体验,注意自己身体和外界的联系。

第二:关注当下

主要通过关注自己的呼吸让意识和思绪回到当下,因为人不可能离开呼吸,呼吸是最代表当下的。同时,注意呼吸的节奏,但不要刻意改变它,而要专注感受呼气与吸气的过程。在不断关注呼吸时,加上不断觉察身体和意识的体验,人们飘忽不定的意识和思绪就会不断回归到当下。

第三:对意识和思绪不做任何判断

对脑海中涌现出的各种思绪和念头不要做任何是非判断,而是不断接受这些思绪和念头,当接纳所有的想法和念头时,就不会因为一些念头而产生后悔和内疚的情绪。这样,会有利于正能量的产生。

根据作者的经验和研究,几乎所有的正念项目都会加上一些瑜伽动作和积极心理行为暗示练习,练习行为和思想保持一致,随时随地,做任何事情时都可以加以练习。这样,学员不断练习正念,内心会日益平静,情绪也会更加平和。研究表明这样能缓解压力并且增强专注度等等,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

常见的正念练习

下面介绍常见正念干预的练习方法,取自MBSR和MBCT。这些练习可相互配合,也可独立进行。

一、身体扫描

身体扫描是将身体感觉作为观察对象的正念练习。

练习时,以不评判、好奇和开放的态度,依照一定顺序陆续感受和体验身体各部分的感觉。

无论体会到舒服或不舒服的感觉、是否体会到感觉,都无需评判好坏;

发现自己分心后,将分心视为练习的一个部分,然后温和地把注意力重新带回到身体扫描练习上来。

练习时,以不评判、好奇和开放的态度,依照一定顺序陆续感受和体验身体各部分的感觉。

无论体会到舒服或不舒服的感觉、是否体会到感觉,都无需评判好坏;

发现自己分心后,将分心视为练习的一个部分,然后温和地把注意力重新带回到身体扫描练习上来。

练习通常采用卧式,也可用坐式、站式。

二、觉察呼吸

觉察呼吸是将呼吸作为观察对象的正念练习。

练习中,轻松地体会呼和吸,体会呼吸的过程和变化,留意呼吸之间的停顿;

无需调整呼吸,只是觉察呼吸,并且接纳当下呼吸的状态;

在发现自己分心后,将分心视为练习的一个部分,然后温和地回到练习上来。

练习中,轻松地体会呼和吸,体会呼吸的过程和变化,留意呼吸之间的停顿;

无需调整呼吸,只是觉察呼吸,并且接纳当下呼吸的状态;

在发现自己分心后,将分心视为练习的一个部分,然后温和地回到练习上来。

练习通常采用坐式,也可用卧式。

三、正念听声音

正念听声音是将声音作为觉察对象的正念练习。

练习时,轻松地倾听声音,觉察声音的自然属性(音色、响度和持续时间);

觉察声音的发生、变化和消失。

无需评判声音是否好听,或者对这样的评判保持觉察,无需分析声音来自哪里,无论声音是令人愉悦或不愉悦的,都去接受它们此刻的存在。

练习时,轻松地倾听声音,觉察声音的自然属性(音色、响度和持续时间);

觉察声音的发生、变化和消失。

无需评判声音是否好听,或者对这样的评判保持觉察,无需分析声音来自哪里,无论声音是令人愉悦或不愉悦的,都去接受它们此刻的存在。

四、觉察想法

觉察想法即把想法作为观察对象的正念练习。

练习时,一般以觉察呼吸开始,然后将注意放在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上,觉察想法的形成、发展和消失,能觉察到什么就觉察什么;

将想法作为内心的主观事件,接纳所出现的任何想法,无需评判想法是好或者不好。

练习时,一般以觉察呼吸开始,然后将注意放在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上,觉察想法的形成、发展和消失,能觉察到什么就觉察什么;

将想法作为内心的主观事件,接纳所出现的任何想法,无需评判想法是好或者不好。

觉察念头时,通常可以留意与想法相关的情绪和身体感受。

五、正念行走

正念行走是将行走感受作为观察对象的正念练习。

练习时,注意觉察脚底与地面接触的感觉,或者行走中脚的抬起、移动、放下的动作,或者脚底、小腿和大腿等部位的各种感觉。

练习时,注意觉察脚底与地面接触的感觉,或者行走中脚的抬起、移动、放下的动作,或者脚底、小腿和大腿等部位的各种感觉。

此练习既可采用慢行以仔细体会感受,也可在日常行走中体会感受。

六、正念伸展

正念伸展是将瑜伽伸展活动作为观察对象的练习。

练习时,注意瑜伽伸展活动,留意自己的(尤其是伸展)动作带来的身体感受,强调活动中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

七、无拣择觉察

无拣择觉察即开放地觉察。

练习更多采用静坐的姿势,不设定特定觉察对象;

开放地觉察并接纳进入意识的任何事物,允许其进入和离开;

只观察、认可和接纳进入意识的任何体验。

练习更多采用静坐的姿势,不设定特定觉察对象;

开放地觉察并接纳进入意识的任何事物,允许其进入和离开;

只观察、认可和接纳进入意识的任何体验。

八、呼吸空间

该练习有两个版本,

一是常规版本,用于将正念带入日常生活中;

二是回应性版本,作为遇到困难处境时的应对手段。

该练习包括三个步骤,

第一步包括觉察和认可当下的想法、情绪和身体感受等体验,走出自动引导;

第二步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

第三步扩展注意,把呼吸和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来感觉,同时觉察更广大的外部空间。

第一步包括觉察和认可当下的想法、情绪和身体感受等体验,走出自动引导;

第二步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

第三步扩展注意,把呼吸和身体作为一个整体来感觉,同时觉察更广大的外部空间。

九、慈心冥想

慈心冥想是培养慈心的正念练习。

练习时将自己的一系列祝福按照一定顺序送给不同对象。

祝福语言包括平安、健康、远离痛苦、喜悦等。

对象按照顺序包括自己、恩人、喜爱的人、普通人、讨厌者、所有人。

练习时将自己的一系列祝福按照一定顺序送给不同对象。

祝福语言包括平安、健康、远离痛苦、喜悦等。

对象按照顺序包括自己、恩人、喜爱的人、普通人、讨厌者、所有人。

十、生活中的正念

正念练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于将正念融入日常生活与工作。

比如,从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到洗碗、打扫、擦桌子等家务活动,

再到做饭、进餐、洗衣服、洗澡等;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觉察当下,接纳当下,对当下做出智慧的行动与回应,进而享受当下。

比如,从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到洗碗、打扫、擦桌子等家务活动,

再到做饭、进餐、洗衣服、洗澡等;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可以觉察当下,接纳当下,对当下做出智慧的行动与回应,进而享受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