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起源于道家吗?(冥想训练完整方法?)

139健康网 2023-04-17 06:15 编辑:admin 176阅读

一、冥想起源于道家吗?

      “冥想”是起源于东方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修炼方法,在瑜伽、佛家、道家、儒家等很多思想学派当中都有关于“冥想”修炼方法的记载。只是名称可能不同,瑜伽里叫“冥想”,早在3000多年前已经有人开始练习。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以“超觉静坐”的形式在美国流行。还有一种说法是冥想与宇宙的起源有关,宇宙是意识和能量的混合体。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指挥人体的是人的意识,而不是大脑。意识具有无限创造力,激活意识能量需要自我调整,而自我调整的“秘密”其实很简单,就是“平心静气”,这就有了冥想。

      

二、冥想训练完整方法?

四种方法

1.随息法: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不加干涉,叫随息。

2.数息法:默念呼吸次数,从一到十到百,实者数“呼”,虚者数“吸”。

3.听息法:两耳静听自己的呼吸声,排除杂念。

4.观息法:如观者一样,去观察,体会自己的呼吸

三、什么是超越冥想?

超越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在港台也译作“超觉静坐”,是一个简单﹑自然的冥想技术,由印度的著名科学家玛哈礼希·玛赫西·优济(Maharishi Mahesh Yogi)大师创立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玛赫西大师希望人们能了解: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充满无限能量、智慧、创造力和快乐的大宝库,这就是纯觉知领域。通常情况下,人们很难察觉到这个领域的存在,因为外部世界的纷乱嘈杂阻断了我们去感知它。

超越冥想,提供了一种既简单又不费力的方法,让一个人的心智向内平静下来,超越思想,去体验到每个人内在充满能量、创造力和智慧的宁静宝库,从而觉知到自己无边的本性和无限的潜能。它不是一套信仰,也不是哲学、宗教或生活方式,而是一种体验,一种心智的技术,帮助人们开发潜能、深度放松身心,获得更健康、更愉悦、更高层次的生活。

超越冥想练习时,只要舒服地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每天两次各练习15到20分钟。在练习过程中,大脑的运作比平时更加协调,身体会得到超过平时睡眠状态10倍的深度休息。它不费力、自然的练习过程以及深远的效果,在所有冥想技术中是独一无二的。

运用超越冥想技术能够直入生命启明的常态,这也是学习超越冥想的更高意识境界和最终目标。

( 1957年,玛哈礼希·玛赫西·优济(His Holiness Maharishi Mahesh Yogi)在美国开始传授超越冥想技术。他针对意识提出了三种相对变化状态——醒、睡、梦,以及一种绝对不变创智认知领域——纯净意识。

醒、睡、梦三种意识有着各自的对应生理状态。我们可以从脑波、新陈代谢率、呼吸率等生理活动来观测意识的变化。对于动物来说,这三种意识状态也是客观存在的。

不同的意识境界,生成不同的知识。意识愈清醒,生成的知识愈完整。这就好比人戴上不同的有色眼镜,看到的世界结果会大有不同。

事实上,人享受生命的能力,完全取决于意识能力的充分运用。七种人类意识——醒、睡、梦、纯意识、宇宙意识、神意识、合一意识显着不同的状态,也相应地显示着不同的认识经验世界。

人类的七种意识分类:

第一意识:醒觉意识

第二意识:睡觉意识

第三意识:梦觉意识

第四意识:纯意识

第五意识:宇宙意识

第六意识:神意识

第七意识:合一意识)

在过去的40年中,全球有超过350名科学家进行过关于超越冥想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顶尖的科学期刊上,证实了超越冥想课程能够产生以下效果:

减少压力

增加创造力和智慧

改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增加能量

增加内在的稳定

减少失眠

增加快乐与自信

减少焦虑和沮丧

改善人际关系

改善健康

使生理更为年轻

四、冥想具体指什么?

“冥想”是指对某件事或是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达到一种专注的状态。它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心灵意识和良好状态。“冥想”读音:[míngxiǎng]【释义】:冥想通常被用作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

冥想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精神、放松心灵,最终达到对自我意识更清晰的掌控和内心深处的平静。【起源】:冥想最早是来源于佛教与印度教的精神训练,据研究,早在3000多年前已经有人开始练习冥想。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以“超觉静坐”的形式在美国流行。【冥想的作用】:冥想是一种身心双修的法门,首先对于肉身躯壳的健康大有裨益,因为冥想能改善大脑,保持脑细胞的年轻活力,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使人体免疫功能增强,防止老化,从而起到自我修护基因的效果,提高防病和自然治病(人体发生疾病时的自愈力)能力。

其次对于精神和心灵更具显著效果,普通人通过冥想可以舒缓减轻精神压力,释放排除焦虑忧郁纠结哀愁忿恨等负面情绪,通过调整人的内在情绪从而获取平静而快乐的状态,达到真正“修身养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