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冥想引导语?(平复情绪的十个方法?)

139健康网 2023-05-02 02:53 编辑:admin 174阅读

一、瑜伽冥想引导语?

现在把意识放到腹式呼吸上来,深深的吸气,缓缓的呼气,在一呼一吸之间,感觉心跳的平缓身体的安宁,缓慢的呼吸,去寻找呼吸的顺畅,静观身体的感受。

深深的吸气,气息由鼻腔、胸腔沉入丹田,带进了新鲜的氧气,滋润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缓缓的呼气,带出了身体中所有的废气、浊气,让一切的烦恼远离我们。

感觉有一滴露珠滴落在我们的眉心,顺着眉心来到我们的面颊,再从面颊流淌到我们的肩膀,顺着手臂滑过指尖,落入我们身下的净土,渐渐带走了一身的疲惫和生活的琐碎。

放松我们的面部肌肉,舒展紧皱的眉头,嘴角微微上扬。用舌尖轻轻抵住上颚,感觉有一股玉液琼浆,让我们咽下它,去滋养身体的五脏六腑。

吸气小腹微微隆起,呼气小腹一点一点的内收,感觉到我们的身体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仿佛化作了一朵白云融进了蓝天。

随着阵阵微风,在空中自由自在的飘动,在我们的脚下是一片微波荡漾的湖面,清澈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美丽的湖面上弥漫着一股清香的味道,一朵朵白莲花在微风中摇曳,荷叶上一颗颗水珠晶莹剔透,微风吹过,水珠从荷叶上滑落,融进了湖水之中。

我们继续在空中自由的飘荡,温暖的阳光照射在我们云朵般的身体上,一种久违的祥和深入我们的心房。此刻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放弃了繁杂的思绪,在蓝天寻找那份宁静与安详。

微微的闭上双眼,调整我们的呼吸,深深的吸一口气,让这如甘露般的氧气滋润着我们的全身,呼气将我们体内的污气连同所有的不快一同呼出,除去一身尘埃想象我们走进一片森林。

漫步在林间的小道上,柔和的光线从森林的空隙处渗透进来,斑驳的洒落在如绿毯般的草地上,一阵微风吹来,轻轻地拂过我的脸庞,几缕发丝随着那微风轻轻的飞扬。

思绪也跟着飞啊飞啊,飞向那未知的远方。想象着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没有一丝云彩,深深的吸一口气,空气中还夹杂着野花的幽香。闻着这沁人心脾的幽香,仿佛身体也跟着坠入那一片片花的海洋,鸟儿在枝头欢快的鸣叫,用心倾听,远处还有小溪潺潺流水的声音,想象古诗里的“小桥.流水.人家”。

来到溪边,俯身捧起一捧清澈的溪水,让这清凉的溪水滋润我们的脸部,抹去岁月留下的痕迹,回复少女般白皙的容颜,让这清凉的溪水经我们的口、舌、喉,沉入丹田,滋润我们的每一寸肌肤。

身体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仿佛将要随着那潺潺的溪水缓缓流走,流向我们理想的心灵居所。

二、平复情绪的十个方法?

以下是平复情绪的十个方法:1. 深呼吸:缓慢而深的呼吸可以使身体放松,有益于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建议深呼吸的时间在3-5分钟。

2. 运动:运动可以释放身体中的紧张和壓力,让身体变得轻松,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建议选择跑步、打球等有氧运动。3. 冥想:冥想是一种有效的平复情绪的方法,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缓解焦虑。可以选择静坐或倾听冥想音乐等形式的冥想。4. 聊天:与亲友交流可以让您感到支持和安慰,从而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5. 重塑思维:通过改变思考方式,放弃负面的想法和情绪,可以使人感到更加平静和放松。

6. 休息:适当的休息是平复情绪的重要途径,可以放松身心,消除疲劳。7. 主动寻找解决方案:如果遇到问题和困难,可以通过寻找解决方案来缓解情绪,减轻压力。8. 读书:通过阅读可以让人逃离现实,放松压力,平静心情。9. 美食:适当的食物可以帮助身体释放愉悦感受素,消除疲劳和不安情绪。

10. 休闲娱乐:通过参加音乐会、看电影等娱乐活动,可以让人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总的来说,平复情绪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因此建议您根据您自己的需求和偏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怎样才能正确冥想?

正确冥想的关键在于注意力集中和呼吸控制因为冥想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对象上,比如呼吸、身体感觉或照片等,而注意力的集中需要人们学会调节呼吸,使呼吸变得缓慢有节奏,让身体逐渐放松下来。同时,冥想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每天坚持一定的时间练习,让自己适应冥想状态并不断提高注意力和呼吸的控制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冥想的效果,可以尝试一些辅助工具,比如冥想音乐、冥想座垫、冥想导师等。此外,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自我暗示和正念冥想等都可以提高冥想的效果。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冥想,都需要坚持练习,不能轻易放弃。

四、冥想有科学道理吗?

但讲究方法的冥想过程,确实有一定科学道理。冥想不是简单的被动观察,因为观察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心灵活动,不管冥想出什么画面,都是虚

神经科学家们已经找到证据:精神拥有治疗肉体的力量!一些冥想、神经反馈和安慰剂实验都显示出对抑郁症、帕金森病等疾病的疗效。有些医院已经加快脚步,一种新型医学正在孕育。

精神是否拥有这样一种“力量”或是“能力”,能带给身体无可争议的益处乃至疗效?长久以来,科学界一直在寻找“灵魂和肉体”之间存在此类关联的证据。有些人对此信誓旦旦,甚至慷慨地向那些放弃传统医学前来寻求救治的人施以援手。

这是自欺欺人还是江湖骗术?这会不会使人产生虚妄的期望,甚至让患者偏离已被证实行之有效的疗法,从而导致病情恶化?有些案例中,据说无可置疑的躯体疗效确乎来自说不清道不明的精神力量,但终究难以令人信服。

现在,情况起了变化!

10多年来,一些可称为另类、非传统、甚至是超科学(parascience)的疗法在实验室里展示了自己的功效。不只如此,它们已经成为经典疗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非常有限)!这些疗法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赋予意念一种神奇的力量,即不借助其他任何治疗、单靠大脑活动来治愈身体(包括大脑自身在内)的力量。这种力量已经展示了对多种病症的功效,如疼痛、帕金森病、某些免疫缺陷,以及抑郁症。

一些流行疗法

这究竟是些怎样的疗法?它们是如何以令科学界信服的方式有效地激励大脑为躯体健康服务,在笛卡儿哲学传统流行了三个多世纪之后重新拉近肉体与精神之间的距离的?首先是在欧美非常流行的“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它不仅被用于心理治疗,也出现在声誉卓著的神经科学实验室乃至医院里。其原则是:扩大自己的注意力场,直到完全感知当下。

这种源自佛教哲学的行为已有千年历史,它对身体的好处也是久享盛名,但直到1970年代才在西方引起注意。它起初是嬉皮士的专利,只用于个人发展(personal development)领域,后来则由美国麻省州立大学医学院乔·卡巴金(Jon Kabat-Zinn)引入临床心理学。他抽离其中的玄学内涵,首创了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简称MBSR)。

Jon Kabat-Zinn

从1980年代末开始,佛教与科学之间的对话催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冥想神经科学。今天,它正经历着一场腾飞。2012年4月,冥想神经科学首届国际研讨会在美国丹佛举行,与会者超过700人:心理学家、神经生物学家、冥想者..他们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如冥想的神经机制与认知机制、冥想状态下的大脑成像,以及冥想对躯体健康的影响。美国现在已有200多家医院接纳了正念减压疗法,并将其应用范围扩展到抑郁症、成瘾、注意缺陷障碍等。

法国医生则较为保守。“2004年,当我刚刚把冥想引入巴黎圣安娜医院时,引发了一些困扰和抵触。”《每日冥想》(Méditer, jour après jour)一书的作者、精神科医生克里斯托弗·安德烈(Christophe André)回忆道。但人们开始接受这一方法,如今好几家机构都采用了该疗法。今年年初,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院甚至推出了一个名为“医学、冥想与神经科学”的大学自授文凭。

五、人真的可以通过冥想开发潜能吗?如果有,怎么做,一次冥想多久?

冥想、打坐不要拘泥于盘坐的形式(散盘、单盘、双盘),只要舒服的坐直了身子,重心前七后三。头如绳系,下颌微收,舌抵上腭或不抵都行。双手可以掌心向上叠放肚脐前面。也可以双手搭在膝上,形成金字塔座(能量场最强)。轻轻呼吸,平稳缓和,不急不躁。

可以关注在一点:念佛号“阿弥陀佛”或一个自认为最舒适的场景,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海浪等。就是一念代万念!

也可以观。观呼吸,或旁观者一样看着自己的起心动念,就像看电影,念头都是假的,不关我事,不要被念的内容带走了。念来念往,不迎不拒不追。万念如流水,看着水流而不随水走。

所有的一切都是心幻化出来的。即使有妖魔鬼怪也不要害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时间随心。一开始就不要定时定点。想打坐就打坐一会儿,不想打坐就不要勉强。打坐时长也是一样。没有要求。不要设目标。打坐累了就收工。搓热双手,干洗脸数次,再慢慢睁开双眼,缓慢起身活动一下腿脚。

这样有了感觉、有了乐趣就会越来越喜欢打坐了。

打坐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欲速则不达。

生来坐不卧,

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

何为立功课?

出自《六祖坛经·顿渐·第一节》

打坐只是明心见性的过程而非结果。是术非道。过分痴迷于打坐的喜乐而忘了开悟,岂不是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