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鼻炎穴位具体什么穴位?

152 2024-07-26 09:39

一、艾灸鼻炎穴位具体什么穴位?

艾灸鼻炎穴位具体揉按百会穴。鼻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建议到医院进行检查。

二、湿疹想艾灸、艾灸什么穴位?

您的湿疹被认为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与饮食刺激或过敏性体质有关。平时可以避免辛辣刺激,吃石毒清胶囊和盐酸西替利嗪,外用复方樟脑霜。具体灸点:阿是穴(局部患处)、智阳穴(曲池以上2村)、合谷穴、三阴交穴、曲池穴。每个穴位持续10-20分钟。

三、艾灸驱寒穴位

艾灸驱寒穴位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以调整身体的气血流通和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季,艾灸可以有效地驱散体内寒气,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疾病。

人体上有一些特定的穴位,被称为“驱寒穴位”,它们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抵御寒气的入侵。这些穴位大多位于身体的经络和重要脏器附近,通过艾灸这些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驱寒的效果。

一、涌泉穴

涌泉穴是足底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足心凹陷处。涌泉穴具有补肾益精、强壮保健的作用,通过艾灸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缓解手脚冰冷、腰膝酸软等症状。

二、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膝盖下方三寸处。艾灸足三里穴具有健脾和胃、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增强身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有助于抵御寒气的入侵。

三、大椎穴

大椎穴是督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大椎穴具有解表散寒、温阳益气的作用,通过艾灸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缓解头晕头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除了以上几个穴位,还有许多其他具有驱寒作用的穴位,如神阙穴、命门穴、关元穴等。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表现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艾灸,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艾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冬季养生方法,通过刺激驱寒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达到驱寒保暖的效果。在寒冷的冬季,不妨尝试一下艾灸,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健康和温暖。

四、驱寒艾灸穴位

专业博客文章:驱寒艾灸穴位

驱寒艾灸穴位是中医中一种常用的养生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有效地缓解身体不适,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驱寒艾灸穴位及其作用。

艾灸穴位的作用

艾灸是一种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通过燃烧产生的热量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驱散寒邪、活血止痛等作用。对于身体的不适,如风寒感冒、关节炎、胃痛等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常用驱寒艾灸穴位

1. 神阙穴:位于脐窝正中,是艾灸的常用穴位之一,具有温补脾胃、益气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寒、腹痛、腹泻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肚脐下三寸,是艾灸的常用穴位之一,具有温肾壮阳、调理气血的功效,对于肾阳虚、痛经、宫寒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是艾灸的常用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强身健体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具有滋阴补肾、强身健体的功效,对于肾虚、腰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注意事项

虽然艾灸可以缓解身体不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艾灸。
  • 在艾灸过程中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劳累。
  • 注意艾灸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总之,驱寒艾灸穴位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养生方法,适合广大人群使用。

五、肩周炎艾灸什么穴位?

肩周炎的患者可以通过艾灸疗法治疗,可以改善肩关节的血液循环,减轻肩关节发凉的症状,缓解疼痛,可以围绕肩关节周围进行艾灸,可以刺激肩髎穴,肩贞穴,肩井穴,阿是穴,臂臑穴等。患者注意关节的护理,艾灸后可以进行关节的康复锻炼等。

六、痛风艾灸什么穴位?

痛风的患者可以适当的结合艾灸疗法治疗,可以选择阿是穴,太白穴,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穴治疗,患者在急性发作期不要做艾灸疗法治疗,患者在无症状期可以通过艾灸疗法调理,日常生活要低嘌呤饮食,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减少症状的发作。

七、健脾艾灸哪些穴位?

艾灸,又称之为就罚,是用艾条或者艾柱点燃后,熏灼体表的穴位,给穴位于温热刺激来达到保健,或者治疗的目的。艾灸具有温经散寒,回阳救逆,行气活血的作用。如果有脾虚,出现疲乏无力,胃口不好,腹泻,舌淡苔白,脉细,可以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

八、阴虚艾灸什么穴位?

阴虚艾灸什么穴位要看具体情况,注意艾灸的时间,也要注意穴位。有几个穴位适合艾灸来滋阴,比如关元穴、三阴交、涌泉,大部分穴位都在腿上或者脚上。通过艾灸可以使阴气滋长,阳气得到调整,对于益处很多。特别是女性,通过艾灸关元穴还可以调节月经,调节妇科疾病,效果显著。

九、艾灸疗法穴位图?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 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 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 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

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中杨玄操说:“丹田者,人之根本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关元可使血液动力学改变,对心肌具有正变力性作用,从而使得每博指数 (SI)和左心室搏做功指数(LVSWI)稳定增加。艾灸关元还可改变动脉血氧运输量,有增加利用氧的作用,能增加机体代偿能力,防止缺氧加重和延缓休克的发展。艾灸关元可防治遗尿、尿频,隆闭、少腹胀痛,脱肛、疝气、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中风脱证、虚劳赢瘦等。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据们《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五载,柳公度年八十余,步履轻便,当有人问其养生之术时,他说:“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作喜怒,气海常温耳。”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据《窦材灸法》 记载:“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及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认为灸气海能预防xxx。日本代田文志(现代日本针灸学家)认为用艾灸气海可预防阑尾炎,他说:为顿挫阑尾炎而灸 20~3O 壮。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实验性关节炎大白鼠的神阙穴,其炎症区坏死程度及细胞浸润明显减轻,隔盐灸正常小白鼠的神阙穴,其杀伤细胞活性,在24小时内迅速升高,72小时至120小时复原,若间日连续灸,则活性升高可维持更长的时间 。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据《窦材灸法》载:“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穴三百壮;虚劳人及病后大艾灸神阙穴,对泄泻、绕脐腹痛、脱肛、中风脱证、角弓反张、产后尿潴留、慢性腹泻、皮肤瘙痒、荨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

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甲乙经》载:“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外台科要》载: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所以三里下气也。《医说》羹:若要安.三里莫要干。《针灸大成》载:中风预防灸,若有中风先兆时“便宜急企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 ”,“春交夏时,夏交秋时.俱宜灸.常令二足(足二里)有灸疮为妙。《江间式心身锻炼法》载:“无病长寿法.每月必有十日灸足三里穴,寿至二百余岁。”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穴.能调节高血压病初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能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出黏滞度.并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的作用,可以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改善铜、锌代谢.减少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

三阴交是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的交会穴,对肝、脾、肾三脏的疾病有防治作用,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主生殖的功能。中医学文献记载,三阴交能主脾胃虚弱,心腹胀满,不思饮食,痹痛身重,四肢不举,腹胀肠鸣,溏泄,小便不利,疝气,梦遗失精,脐下痛不可忍,漏血不止,月水不止等。载: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 。《外台秘要》集验:灸丈夫梦泄法,灸足内踝上名三阴交二七壮。

《千金要方》载:内踝上3寸绝骨宛宛中灸五十壮。主咳逆,虚劳寒损、忧恚,筋骨挛痛…疵气、痔血……凡二十二种病,皆当灸之也。《眼科锦囊》载:上睑低垂轻证者,灸三阴交。

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 等都有防治作用。

延年益寿保健灸

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十、痔疮的艾灸穴位?

艾灸治痔疮应该根据痔疮的中医分型取不同的穴位,如果是湿热下注型的,主要以肛门胀坠、疼痛、大便出血为主要症状,可以取会阳、长强、承山、二白等几个穴位进行艾灸的治疗。如果是气血两虚型的,以痔核脱出为主要症状的,可以取长强、关元俞进行艾灸。艾灸时让患者感觉到炙热感就可以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