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道论与老子道论的主要差异?

274 2023-12-10 02:08

一、庄子道论与老子道论的主要差异?

作为道家思想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都讲“道”, 但他们心目中的“道体”却截然不同。“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 名万物之母。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老子》开篇所讲述的就是老子心目中的“道”,亦即“道”之“体”。它是世界的本根,也是世界的本体。世界和人类的一切玄机奥妙都从这个既可视为“无”也可视为“有”、徘徊在有无之间的恍兮惚兮的“道体”中产生出来。

《庄子·逍遥游》开篇也描绘了一个既有鲲鹏这样的大鱼、大鸟也有蜩和学鸠这样的小虫、小鸟的世界,这虽然不是一个实际景物的客观描绘,却是一个本真的世界,一个“有”的世界。不仅“有”,而且丰富多彩、充满生机。这是一个“物”的世界,一个万“物”并呈的世界,而不是一个混沌的整体。“物”各有形、有象、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而且永动不息……所有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庄子的整体世界观念和人类观念与老子迥然不同。

如果说老子这一观念是在其冥思中形成的,并且将其冥思中的世界当作世界的本体,庄子的这一观念则是在其感官感觉及其印象的基础上通过主观想象而形成的,并将这样一个世界当作本真的世界和世界的本体。

为了从整体上理解老子之“道”和庄子之“道”的联系与差别,细致而深入地理解庄子下面这段话是十分必要的。庄子说:“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在这里,庄子概括了“道”的三个层次:其一是“未始有物”的层次;其二是“有物而未始有封”的层次;其三则是“有物、有封而未始有是非”的层次。

通过细致体味老子对“道”的论述可知,老子的“道”实际是在前两个层次上构成的。从人类认识论(“知”)的角度看,“未始有物”(“无”)是人类认识的起点,也是人类认识的终点,所以庄子说这个层次的认识是“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当人类有了“物”的感觉,但当这种感觉还处在老子所说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惚恍”的状态时,“物”还是没有边缘的,“物”与“物”之间还是没有界限的,还是混沌一片的(“未始有封”)。以上两个层次,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之始”(“无”)和“万物之母”(“有”)的层次。老子的“道”主要停留在连接这两个层次的中间地带或过渡地带,而庄子的“道”则主要停留在第三个层次上。在这个层次上,人类不但已经有了“物”的感觉,而且对“物”也有了形体的感觉,“物”与“物”之间有了鲜明的界限,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各种不同的“物体”。

为什么庄子仍将这一个层面上的世界感觉称之为“道”呢?因为这种感觉仍像一个其大无比、变化着的巨幅电影画卷,具有整体性。整个的宇宙和世界,其中也包括整个人类社会,是以一个有机整体的形式呈现在人的自由想象之中的。一旦人对不同的物体有了不同的价值感觉,“物”与“物”之间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人对这些不同的物体有了各自不同的感情态度,这个世界就不再是一个混融无间的整体了,作为宇宙整体的“道”也就不是完满无缺的了。总之,老子和庄子的“道”体现的都是宇宙、世界,其中也包括人类社会的整体性,但他们心目中的“道”的具体形态却是有严格区别的。

因为庄子之“道”不同于老子之“道”,庄子之“道”是在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后,由宇宙万物所构成的一个具体生动的自然世界,一个存在着诸多“物个体”(以个体形式存在的物)的世界,所以,在庄子哲学里才有一个“自由”的问题。“自由”,永远是个体的“自由”,而不是宇宙整体的“自由”。宇宙整体只有一个“存在”的问题,一个“无”和“有”的问题,而没有“自由”的问题,所以,老子哲学中体现宇宙整体、人类整体的“圣人”、“圣王”没有自己的自由意志,“无为”是其基本存在方式,“无为而无不为”则是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到了“物个体”或“个体人”层面,“自由”才成为一个首要的问题。对于“物个体”,宇宙整体只是一个空间,而在其过程中则是一个时空结构。“物个体”只有在宇宙空间或时空结构中才有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自由”,这就出现了一个有没有自己存在的空间以及空间大小的问题,即“自由”的问题。

二、庄子道论与老子道论的主要差异体现在?

庄子和老子的不同点

1、保全自己方法不同。

道家的第一阶段是杨朱,通过“隐”,逃离人世,遁迹山林来保全自己。

老子道家第二阶段,通过“道”,也就是宇宙事物变化的规律,让事情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来保全自己。庄子是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从“齐生死,一物我”的高度来看生死,超越现实的世界。

2、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

老子思想的核心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但是老子关心政治,总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是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的目的,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通过“不争”达到“挣的目的”,老子思想中有权谋是不争的

三、什么是禅道?

禅道,一般指僧侣所修之道。

亦特指禅定之道。

佛家证入"定"的方法之一就是禅。

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四、何为禅,何为道?

禅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

用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寻回本性、证入本性。

这种方法不受任何知识、任何逻辑的束缚。

是真正源自于自我的,所以也是最适合解决自我的问题的。

也就是说可以把禅理解为是一种最为简单也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指从心绪宁静到心身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道是宇宙本源的普遍规律,它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说禅是靠自我感悟来解决问题的话,而道就是与之截然相反的,靠知识来解决问题,把一切归于自然的规律,归于所谓的“道”。

五、禅道优缺点?

1, 模块比较多,感觉缺乏有机的整合。比如,问题管理如何与缺陷管理衔接?问题管理如何与项目对接。文档管理与项目成果对接等。总的感觉比较杂乱,属于堆积功能的。

2,各个模块不够精细,太粗糙。比如质量管理太简单了,基本上无法使用;需求管理也不是很理想;产品管理的理念是什么?是IPD还是其他?没有理念就没有灵魂。

优点:入门级的简单项目管理软件,不计算成本、不管理项目组合,只是一个task管理还可以。

六、天道论禅的经典语录?

1.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3.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 ,也可以理解为“天道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七、禅道和bigbang区别?

禅道是第一款国产的开源项目管理软件。它集产品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 组织管理和事务管理于一体,是一款专业的研发项目管理软件,完整地覆盖了项目管理的核心流程。

禅道管理思想注重实效,软件架构合理,操作简洁高效,代码实现合理,内置灵活的扩展机制和api调用机制,支持多语言。bigbang不知道是啥。

八、老子道论的意义?

《道德经》里道德二字是道与德的合称,与我们日常语言中文明道德的道德不是一回事。道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就是指自然与社会的终极法则,西方学界称之为真理。古代人讲求道与追求真理并没有区别,所以道的最早含义是理。

但是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一书中,却赋予道以物的意义。成为后世道家学派,乃至后世文献中道字的主要含义。《道德经》论道就好像是讲述某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经文第二十五章这样来论述它: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老子其实是将天地未剖分之前的混沌状态称之为道。似乎在古人的认识里天地万物是由一个不知名的混沌状态演化而来,在那个状下宇宙只是一团单纯的物质,没有天地与万物的区别。古人将天地分立看作宇宙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单纯为一的事物不知道在哪个机制的作用下发生了清升浊降的变化,最终清者上升为天,浊者积聚为地。天地分立被看作化生万物重要前提。所以才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但是宇宙演化的进程不可能是如古人所设想的那样,所谓的天地分立不过是地球与地球之外的虚空。而且如果我们将阴阳互立的逻辑贯彻到底,就不可能设想一个单纯为一的宇宙原始状态。恒星与行星不可能起源于一个同质的事物。古人在其认知的前提下试图构造万物源起的过程与机制,但那些假说是不可能包含终极道理的。

这就意味着,老子所预设的单纯为一的万物初始状态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么老子为什么要预设这样一个事物存在呢?不存在的事物不可能成为经验的对象,所以一定不是因为老子经验了道,所以才宣称它是存在的。道的存在性只是基于逻辑上的推理,所以称道是实在只是一个假设。

说道是无,因为它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人类经验的对象,所以我们无法明确它的颜色、形状、硬度、质量、质料等性质。说道是有,则完全是基于推理与假设。如果我们认可这一假设为真,那么道就成了以无为形式的有。我们只知道它必然存在,但却无法观察和经验它。不能被观察和经验,就没没有颜色、形状、硬度、重量等信息定义它,我们就只能称之为无物。但这样一个“无物”却又被宣称为有。这就是以无为形式的有的意义。老子讲大象无形,说的就是道的这一特性。大象指的是道,无形指的是没有可经验事物的性质可验。

道被预设为可经验的万事万物的原因和根据,是天地万物最原始的状态,所以道是天地万物之母。道生养万物,使万物生生不息,但它却以无物的形式存在。这就是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此所谓道的玄德,也就是无为。那么,很显然,当我们预设了道的实在性,无为就成为宇宙间最高实在的最高德性了,所以称之玄德。老子预设道的目的就是要证明无为是自然事物的最高原理。

我们接下来讨论德。什么是德?简单来说,就是为实现天下太平的目标,治理社会时必须要遵守的终极法则。为什么讲终极法则?其实在传统典籍中,道也往往用作这个意义来使用。比如,孔子曾说,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在我们传统学术中,较缺乏为知识而求知识的热情。所以古人求道基本上都是为了实用,而且主要是为帮助统治者治理社会提供策略。然而道的概念仍旧在逻辑上先于德的概念,因为道指的自然万物的根本法则,理论上它包含有社会存在。而德主要是指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是狭义的道。

在老子的体系里,道不是理反而是物,他将道看作自界最高的实体。道作为实体虽然不能成为我们经验的对象,却被预设为必然存在着。于是自然界最高的道就成为了道之德。经文中称之为玄德,它的具体内容是衣养万物不为其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这个玄德是怎么来的呢?道是万物的原因,没有道便没有万物的存在,所以道是万物之母。她于万物的贡献功劳是最大的,她完全可是说是万物的主宰或领袖。但道却并不因为对于万物的莫大功劳而争取万物之上,为王为主,反以无物的形式居于万物之下之后,以至于大多数人竟然不知道或不相信她的存在。

这就是养育万物却不争做万物的主人,生之、利之,功之却不居不恃。这是一种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一心一意的讲奉献,私毫不为私利己。老子讲,夫唯不居,是以不去。她愈是不争,其为功劳愈是不被忘记。为什么说水之德几乎道,原因在于水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地位,贡献于万物却总是流下最低最洼处。这同样也是衣养万物反不为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所以水的德性最接近玄德。

反观社会现实,君主们为私利己,争权夺利,对百姓有一丁点功劳就大张旗鼓的宣传,生怕人民不知道。天下何以大乱?根源就在于那些君主们对于权力、财富、奢靡生活的无穷嗜欲。他们的欲望无法被满足,就要争抢和争斗,天下便永无宁日可言。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就是君王效法道之玄德,灭除无穷的啫欲,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功于万物万民但又甘居人下。作为万物之母的道都保有此德,区区人主有什么理由不效法呢?

九、道短论长成语?

道不同不相为谋,说长道短,议论纷纷,

十、修禅与禅修的区别?

前者:修炼、修行、修身养性、有禅心

后者:懂得禅道、修炼自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