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小儿推拿:手法与技巧
中医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推拿或小儿按摩,是一种古老而且有效的中医疗法,它通过特定的手法和技巧,来调理和治疗小儿的身体不适。对于这一主题,我们将介绍中医小儿推拿的手法和技巧。
手法一:拨法
拨法是中医小儿推拿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它主要通过指腹、掌根或手指的滑动,以及按摩的方式,来刺激小儿体表的穴位和经络,达到调理气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在实践中,拨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的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具有疏通经络、解表散寒、祛风散寒的作用。
手法二:捏法
捏法是中医小儿推拿中常用于治疗小儿内脏疾病的手法,通过指腹、指尖的揉捏或按摩,对小儿体表的经脉和穴位施加刺激,调理脏腑功能,从而起到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健脾和胃的作用。此外,捏法还可以改善小儿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不安情绪。
手法三:推法
推法是中医小儿推拿中常用的平抚手法,常通过掌根或手指的推拿方式,结合适当的力度和频率,对小儿的背部、四肢等部位进行推拿,并配合呼吸指导小儿放松身心,达到舒缓筋骨、舒畅气机、消除疲劳的效果。推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生长发育期的骨骼发育问题,以及行走姿势不正、腿部无力等情况。
除了上述介绍的手法外,中医小儿推拿还包括了拨、按、击、摩等多种手法技巧,这些手法灵活多变,因人因病制宜,可以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手法来调理和治疗不同的疾病和症状。
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相信您对中医小儿推拿的手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本文能够为您带来关于中医小儿推拿手法的专业帮助。
二、小儿推拿手手法有哪些?
步骤一 推法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推法”。推法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种。“直推”是在表皮进行操作,常用于“线状”穴位,如开天门;“旋推”也是只作用于表皮,主要用于手部“面状”穴位,如旋推脾经(拇指螺纹面);“分推”可横如直线,也可弯曲如弧线,如分推坎宫
步骤二 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做一紧、一松的拿捏。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
摩法 捏法 揉法 掐法 擦法 搓法
三、推拿的主要手法有哪些?
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按法:用手指、掌根或肘部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按压。
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直线或环形的摩动。
推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直线推动。
拿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或其余四指相对,夹住一定部位或穴位,进行有节律的捏拿。
揉法:用手指螺纹面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旋转揉动。
拨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横向拨动。
叩法:用手指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轻敲或叩击。
捏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捏压一定部位或穴位。
颤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快速颤动。
擦法:用手掌紧贴皮肤,稍用力下压,并作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摩擦。
此外,还有拍法、击法、点法等其他手法。这些手法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运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舒缓肌肉等治疗目的。在进行推拿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和力度,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
四、推拿常见的手法有哪些?
推拿常见的手法包括揉、捏、按、推、拍、摇等。
其中揉是指用手指或掌根对肌肉进行轮转式的摩擦;捏是用手指或指关节对肌肉进行摳拉式的操作;按则是指手掌或手指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持续而有节奏的压力;推是指用手掌、掌根或手指对肌肉进行推法,常用于肩颈部位;拍则是用手掌或手指快速而有力地拍打身体表面;摇则是用双手对身体进行左右或前后轻轻摇晃的方式。
推拿按摩手法有一指禅推法、滚法、擦法、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揉法、摇法、搓法、抹法、捏法、捻法、点法、拍法、击法、拨法、抖法、振法、拔伸法。
1.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着力,通过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力通过拇指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
2.㨰法:以手背部小指侧着力,通过前臂的旋转和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使着力部在治疗部位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3.擦法:用指、掌贴附于体表施术部位,做较快速的往返直线运动,使之摩擦生热。
4.推法:以指、掌、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5.拿法:以拇指和其余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
6.按法:以指或掌着力于体表,逐渐用力下压。
7.摩法:用指或掌在患者体表做环形而有节律的轻抚摩动。
8.揉法: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手指罗纹面等部位着力,吸定于体表治疗部位上,带动皮肤、皮下组织一起,做轻柔和缓的环旋动作。
9.摇法:使关节做被动的环转运动。
10.搓法:以双手夹持肢体或以单手、双手着力于治疗部位,做快速地交替运动或往返运动。
11.抹法:用拇指罗纹面或掌面在治疗部位做上下或左右直线或曲线的移动。
12.捏法: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治疗部位做相对性挤压。
13.捻法:用拇指、示指夹住治疗部位,进行往返有节律搓揉的手法。
14.点法:医师以指端或关节突起部点按治疗部位。
五、qq浏览器中医推拿十安摩手法有哪些?
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 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 摩法 摩,就是抚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以柔软的抚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单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双手摩法。 推法 在前用力推动叫推法。临床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因为推与摩不能分开,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两臂两腿肌肉丰厚处,多用推摩。我们看的姿式,是用拇指与食指夹持胳膊.
六、小儿推拿腹胀手法有哪些?
孩子腹胀时,家长可以利用这样的按摩手法帮助宝宝缓解肠胃胀气,找到正确的穴位和按摩技巧是最重要的。父母可以沿着宝宝肚脐周围两英寸的地方停下来,有一个点叫天枢点。将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右手上,轻轻按压穴位。父母也可以轻轻按摩宝宝肚脐上方胸骨下方的位置。
七、小儿推拿保健手法有哪些?
都说“养儿难”,不仅在于要为孩子准备房子、车子、票子,更重要的是需要为孩子培养受益一生的健康心理和强壮体魄。尤其在成长发育时期,身体发育的基础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一起了解从婴儿到儿童不同时期的推拿保健手法,只要用心学,你将成为孩子最可靠的保健医!
婴儿期保健
婴儿期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相应部位的皮肤进行有序的、较为简单的按摩推拿,可促进婴儿脑细胞及神经系统的发育。这种特殊时期的保健推拿在使用英语的国家称为“Touch”,故按译音又称为婴儿抚触。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自然分娩的过程即是胎儿接受母亲产道收缩这一特殊抚触的过程。
研究表明,抚触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改善睡眠,提高免疫能力,促进婴儿头围、身长、体重的生长发育。同时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促进其心理健康。婴儿抚触的操作法较多,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通常分脸部抚触、手部抚触、胸部抚触、腹部抚触、腿部抚触和背部抚触等,可按步骤顺序操作。
(一)脸部抚触
01基本操作
(1)前额:取适量婴儿油或婴儿润肤乳液,用双手拇指指腹从婴儿额中处轻柔向外平推至太阳穴,划出一个微笑状。
(2)眉头:用双手拇指指腹往外推压,划出一个微笑状。
(3)眼窝:用双手拇指指腹往外推压,划出一个微笑状。
(4)人中:用双手拇指指腹往外推压,划出一个微笑状。
(5)下巴:用双手拇指指腹从婴儿下巴处沿着脸的轮廓向外推压,至耳垂处停止。
(6)耳朵: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耳朵,从最上面按到耳垂处反复向下轻轻拉扯,然后再不断揉捏。
02保健作用
舒筋通络。舒缓脸部因吸吮、啼哭所造成的紧绷感。
(二)手部抚融
01基本操作
(1)轻轻挤捏婴儿手臂,从上臂到手腕,反复3~4遍。
(2)将婴儿两臂左右分开,掌心向上,用双手拇指桡侧缘分推腕横纹(分腕阴阳),每侧5~10遍。
(3)让婴儿抓住拇指,用其他四指按摩婴儿的手背。
(4)一只手托住婴儿的手,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婴儿的手指,从小指开始依次捻搓、拉伸每个手指。
02保健作用
行气活血。增强上肢的运动协调能力。
(三)胸部抚触
01基本操作
双手放在婴儿的两侧胁肋部,先用右手向上滑向婴儿右肩,复原。换左手上滑到婴儿左肩,复原。重复3~4遍。
02保健作用
宽胸理气。顺畅呼吸,促进胸廓发育。
(四)腹部抚触
01基本操作
(1)用右手掌面顺时针方向轻柔和缓地抚摩婴儿腹部。注意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能离肚脐太近或者不要按摩该区域。
(2)手从婴儿腹部的右下侧摩向右上腹(似I型)。
(3)手从婴儿腹部的右上侧水平摩向左上腹,再摩向左下腹(似L型)。
(4)右手从婴儿腹部的右下侧摩向右上腹,再水平摩向左上腹,再摩向左下腹(似U型)。
02保健作用
消食导滞。促进婴儿的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
(五)腿部抚触
01基本操作
(1)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揉捏婴儿腿部肌群,从膝盖至尾椎骨端。
(2)用一只手握住婴儿足踝部,另一手拇指向外握住婴儿小腿,并沿膝盖向下揉捏至足踝。
(3)用一手托住婴儿足踝,另一手四指聚拢于婴儿足背,用大拇指指腹轻揉足底从足尖到足跟,反复3~4遍。
02保健作用
理筋通络。增强下肢的运动协调能力。
(六)背部抚触
01基本操作
(1)婴儿俯卧位,用双手拇指平放于婴儿脊柱两侧,其余四指并在一起扶住婴儿肋部,用拇指指腹自中央向两侧轻轻抚摩,从肩部移至尾椎骨端,反复3~4遍。
(2)五指并拢,用全掌置放于婴儿背部,手背微微拱起,力度均匀地交替从婴儿颈项部抚摩至臂部,反复3~4遍。
02保健作用
行气活血,理筋通络。舒缓背部肌肉,促进婴儿骨骼及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
(七)辨证保健推拿
01基本处方
开天门50次,推坎宫30次,摩囟门3分钟;补脾经300次,补肾经300次;摩腹2分钟,揉脐及天枢2分钟,按揉脾俞、胃俞、肾俞各50次,按揉足三里50次,横擦腰骶部,以热为度,捻十指及十趾并拔伸3~5遍。
02保健作用
健脾和胃,补肾益精。能改善食欲,增强记忆能力,促进小儿体格及智力发育。
幼儿期保健
基本处方:开天门30次,推坎宫30次,揉太阳100次,摩囟门1分钟;补脾经300次,补肺经200次,揉膻中50次,揉中脘50次,摩腹2分钟,揉脐及天枢2分钟,按揉肺俞、脾俞、胃俞各50次,按揉足三里50次,捏脊3~5遍。
保健作用:补肺益气,健脾和胃。增强卫外功能及消化能力。
儿童期保健
基本处方:摩囟门2分钟,拿头部五经、拿颈项、拿肩井各3~5遍;摩腹3分钟,揉脐及丹田2分钟;捏脊3~5遍,按揉足三里100次,运动四肢30次。
保健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调节全身各脏腑器官的功能状态,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如果您对于推拿手法还不了解,这本书中配有详细的真人示范手法图解为您提供详细指导——
本书以图卡的形式介绍了张汉臣学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100个,其中包括手臂部穴位40个、头颈部穴位20个、胸腹部穴位14个、腰背部穴位14个、下肢部穴位12个。本书采用实体摄影照片加以标定穴位的方法,使小儿推拿穴位表现得生动、准确,手法操作一目了然,便于掌握。
八、宝宝咳嗽化痰:推拿手法有哪些?
咳嗽是宝宝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在季节交替和气温变化大的时候,宝宝容易出现咳嗽现象。对于宝宝咳嗽时的化痰问题,推拿手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方法。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宝宝咳嗽化痰推拿手法,帮助宝宝舒缓咳嗽症状。
为什么选择推拿来缓解咳嗽化痰?
推拿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和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宝宝的气血循环,促进病因的消散。对于宝宝的咳嗽化痰问题,推拿可以刺激呼吸系统的相关穴位,缓解咳嗽的频率和强度,帮助宝宝顺利排出痰液,减轻咳嗽症状。
常用的宝宝咳嗽化痰推拿手法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宝宝咳嗽化痰推拿手法:
- 背部推拿:将宝宝放在平躺的床上,用轻柔的手法用手指沿着宝宝的背部脊柱轻轻揉动,从上往下、从下往上分别推拿数次,可以促进背部气血的流通,帮助宝宝咳出痰液。
- 腹部推拿:将宝宝平躺在床上,用手心按摩宝宝的腹部顺时针方向轻轻打圈,边按摩边说话或唱歌,可以缓解宝宝的咳嗽症状,促进胃肠蠕动,帮助宝宝排除痰液。
- 足底推拿:将宝宝放在舒适的座位上,用手指按压宝宝的足底各个穴位,按摩时可以适度加力,可以刺激肺经和脾肺经的相关穴位,促进气血茂盛,减轻咳嗽。
- 颈部推拿:将宝宝坐直,用双手从颈椎部位向外轻轻揉动,可以调节颈部肌肉的张力,促进气血循环,缓解宝宝的咳嗽症状。
推拿注意事项:
在给宝宝做推拿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手法要柔和:推拿时要使用柔和的手法,避免用力过猛,以免对宝宝造成不适。
- 根据宝宝反应调整:每个宝宝的体质和耐受力不同,推拿时需要根据宝宝的反应进行调整,确保宝宝舒适。
- 避免空腹和饱食:推拿时,宝宝的胃肠道应处于适度餐后状态,避免空腹或饱食时进行推拿。
- 避免传染:咳嗽化痰推拿时,宝宝可能会有痰液排出,进行推拿前后需要注意卫生,避免传染。
总之,推拿作为一种辅助疗法,能够缓解宝宝的咳嗽症状,帮助宝宝顺利排出痰液。但是,如果宝宝的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宝宝咳嗽化痰推拿手法有所帮助。
九、小儿发烧推拿手法有哪些?
孩子发烧,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摄氏度,这种情况可以物理降温,再配合中医推拿,比如说可以给孩子推揉三关穴,太阳穴,然后给孩子捏捏脊,有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功效,当然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摄氏度,这种情况就需要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十、成人感冒推拿手法有哪些?
可以按摩大椎穴,这个穴位是对感冒咳嗽气喘等疾病都有非常好的效果。还可以按摩神阙穴,这个穴位对感冒肚子疼等是有非常好的效果的。还可以按摩足三里和风门,同时需要按摩肺俞穴,这个穴位主要对感冒咳嗽气喘等疾病有非常好的效果。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寒。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