窠林禅师的诗?

186 2024-01-10 01:09

一、窠林禅师的诗?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鸟窠道林禅师,男,浙江杭州富阳人,唐代佛教禅师,白居易的老师,俗姓潘,本号道林,法名圆修。

二、石屋禅师最有名的禅诗?

山居诗

石屋禅师(元)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枙子香。

这首诗前两句是说,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必去悔恨;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到来,也不必过于焦虑。诗歌的后两句做了进一步描述:现在就只说现在的话,你看梅子成熟时,栀子花不也正飘香吗?

三、白居易遇道林禅师原文?

白居易与鸟窠禅师结识之后,经常问禅于他。有一次,白居易以偈语请教鸟窠禅师:“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鸟窠禅师以偈语答曰:“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在梦中。”

意思是,人生来是悄悄的,没有踪迹,死了化为尘土,也没有踪迹。不管是生来还是死去,都是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什么都带不走。所以为什么还要在意浮生俗世呢,因为这大千世界,这浮生都像是一场梦。

四、宝林禅师语录?

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2、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3、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4、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

5、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6、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7、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五、东林禅师是谁?

禅师名常总,剑州尤溪施氏。母梦男子,颀然色如金。握白芙蓉三柄,以授之。但一柄得,余委地。觉而娠,后诞三子。伯仲皆不育,总其季也。年十一依宝云寺文兆法师出家。又八年落发。诣建州大中寺,契思律师受具。

神观秀异,鸾翔虎视。威掩万僧,伟如也。初至吉州禾山,依禅智材公。材有人望,厚礼延之不留。

闻南禅师之风,辞材至归宗。久之无所得而去。归宗寺火,南公迁石门南塔。又往从之。及南公自石门,而迁黄蘗积翠。自积翠而迁黄龙。

六、朝起看花悟禅道全诗?

七律.山居

上窑山脚筑庐新,筇径清幽泉水吟。

闲里栽花悟禅道,静中垂钓远俗尘。

鸭浮桥下鳞鳞影,燕剪枝头细细音。

君正因之邀客至,可惜非我作芳邻。

山岚深处袅烟霞,绿树丛中独此家。

满目青藤风曳玉,半畦油菜鸟衔花。

春来渌水蛙声翠,客饮茅台月色华。

故事从头说不尽,一叠诗韵正发芽。

岚烟长绕赋闲身,高枕山居压垢尘。

红叶逢时向人紫,白鹅知暖戏泉新。

老犹不醉江湖梦,花落更惜庭院春。

着意经营风物好,清芬四季养禅心。

七、鸟窠禅师的诗?

《无题.来时无迹去无踪》

唐朝:鸟窠禅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鸟窠禅师是得道高僧,关于他的生平没有任何的记载,只有几首诗流传于世,而这首《无题.来时无迹去无踪》正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篇用最深情的笔触,写下了自己对于人生最深沉的感悟。作为一位僧人,他每天思考的是人从何处来?又要往何处去?所以同样会有人生如梦之感,正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一点点地有所悟,最终懂得了生命意义。

八、中峰禅师山居诗?

山舟

古云用拙存吾道,吾道何缘用拙存。三万劫中唯扣己二千年外不称尊。雪埋古路谁亲到,雷动玄关我独昏。岂爱对人夸懵懂,惺惺多堕是非门。

巧拙何须苦自夸,古今天地莫能遮。举心旋长无明草,绝念频开般若花。剑阱日长浑在我,藕池风细岂由佗。灵山四十九年说,一字如今不可加。

九、元代石屋禅师山居诗?

《石屋山居诗一》

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闭闭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

这首诗讲的是禅师在静坐时候的培境界。心静下来,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也会静下来,我们的头脑也会静下来。各种烦恼和痛苦也就随之而去。修禅是摆脱烦恼的方法就是方弃一切杂念,方弃一切成见,回归本心。世界静下来了,所有的知见顷刻消融。就这样从天色初晓一直坐到暮钟声起。

十、乌巢禅师的诗?

乌巢禅师(约公元8世纪)是中国唐代著名的禅宗高僧,他以诗词才华闻名。以下是乌巢禅师的一首著名诗作:

净空无物处,明镜亦成尘。

世界如梦幻,人生若浮云。

心若无所住,观音自然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强调了心境的清净和超越世俗的觉悟。它表达了人生如梦幻、世界如幻象的观点,唤起人们对于真实本质的思考。通过观照心境的清净和超越,可以达到菩提的境界,实现内心的觉醒和解脱。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乌巢禅师的禅宗智慧和诗词才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