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徒步时如何防止脚底起水泡?
鞋,袜,脚三个方面。
合脚鞋子:户外徒步鞋通常都有坚固耐磨的大底,具有支撑保护作用,但内衬要贴合包裹,缝合线无异物感。
鞋码不要过大或过小,大了行动中滑动摩擦,小了挤脚,局部血液流通不畅,都容易起泡。
有的人说户外登山鞋要大一码,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长距离行走,即使略有脚肿,也不可能增加脚长,调整鞋带松紧即可。大了尤其是尤其是下坡往前顶,来来回回脚指头疼,也容易起泡。
袜:有专门的徒步袜或者运动袜,会在相应部位加强加厚,增加耐磨。袜子也要贴合,太松了会增加脚的摩擦。选择透气速干材料的,否则脚部出汗潮湿,更容易起泡。
脚:太娇嫩的人和脚不适合长距离户外运动,先从跑步等基础运动开始,短距离户外登山练起,跟自己的徒步鞋好好磨合一下。
二、徒步完用冷水泡还是用热水泡脚好?
徒步完后,在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是最好的,他能触血液循环,还能触进睡眠质量,天天坚持泡脚,还能使人活得更年轻,身体健康
三、长距离徒步行走,如何避免脚上起水泡?
脸皮厚天下无敌,脚皮厚水泡远离。
【本文是亲自实践后得出的经验,无论是长途旅行还是深度户外,都适用。】
避免脚上起水泡的终极大招,就是让脚皮变得粗厚坚硬。那到底怎么才能变厚呢?
其实脸皮厚也不是天生的,都是靠后天练习。脚皮厚也一样,要靠练。
你看有些深山里的孩子,穿着20块钱的球鞋,走几十里地去上学,他们脚没起泡。我在云南见过一位护林员,穿着30块钱的军胶鞋,每天走几十里地去巡山,他的脚没起泡。
他们都是中国人,体质和我们没什么不同,无非就是路走得多,脚皮变得粗糙厚实了。
不过,这样做的话,正式徒步起来可能就没那么跌宕起伏了。徒步界水泡一姐谢丽尔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走出荒野》中,主人公谢丽尔在没有任何徒步经验的情况下,仅凭手中一本《太平洋屋脊步道旅行手册》,就踏上了旅途。
这是一次近2,000公里的长距离徒步,会穿越国家公园和荒野,沙漠和山地,还要横穿江河与高速公路。
这次徒步让谢丽尔在前半段中,就付出了4个脚趾甲的代价。
脚指甲被鞋子硬生生挤掉的疼痛,成了电影的开篇,也成了贯穿全书的一个重要情节。当然她的脚也起了水泡,但比起指甲,水泡撑不起大故事,导演也看不上。
所以,准备徒步的你要取舍一下,到底是要跌宕起伏的经历,还是要——不起水泡?
如果是后者,我倒是可以分享一点经验。
【准备阶段】
1、 旧鞋子
不穿新鞋长距离徒步,这是常识。别说你,特种兵穿新鞋走长线也照样走瘸。
如果旧鞋不合适,就提前买一双比平时穿的鞋码大一码的鞋子(因为脚走久了会发胀),鞋不要太硬。穿着它提前练习,不能光在晴天练,雨天也要练。
如果你在北方,很少下雨。那就装一盆温水,穿着鞋站在盆里,等脚完全湿透了,就穿着湿鞋走一段。或者像我一样直接蹚河,目的是让鞋子在训练过程中,经历过干湿交替的考验。
如果发现你的脚底起茧了,说明练习得差不多了。
2、 扁鞋带的松紧调节
尽量用扁状鞋带,圆的鞋带容易散开。
鞋带松紧程度也是防止起水泡的一个关键点。通常我们在开始徒步时(一般是上坡),会让队员系松一点;下坡时,会要求鞋带系紧一些。
这是因为,人脚的大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般的徒步线路,通常开始阶段是平路或上坡,这时我们的脚还是冷状态,在行走或爬坡过程中,脚开始发热充血,膨胀变大。
如果鞋带系得太紧,鞋内空间变小,会使得膨胀的双脚血液循环不通畅,引发摩擦和疲劳,最终导致起水泡。
那下坡的时候,鞋带为什么要系紧一些呢?
那是因为,如果鞋带系得太松,双脚就会溜到鞋子前面,让脚趾抵住鞋尖。
因为是下坡,自身重力向前的作用会让脚趾不断挤压鞋尖,这种不断的挤压与摩擦,不但容易导致脚趾起泡,严重的还会导致脚趾甲流血疼痛,甚至脱落。就像《走出荒野》中的谢丽尔。
也许有人要问,那岂不是要不断调整鞋带松紧?
并不是,只要脚发热后调节合适了,后面基本不需要调,除非遇到极端陡峭的山坡。
3、 不要旧袜子、不要棉袜子
旧袜子穿久了容易变硬,脚在长距离徒步后,出汗会使表皮变软,这时软硬相触,受伤的往往是脚皮。
新袜子柔软,能比较好地呵护脚。
很多人舍得花钱买贵鞋,但不舍得买质量好的袜子。其实买迪卡侬的徒步袜或登山袜就行,大概40块一双吧。
袜子的材质也值得注意。城市生活或休闲旅行,我们喜欢穿棉质袜子。棉袜松软吸汗,平时穿着即舒适又不容易引起脚臭。
但长距离徒步,穿棉袜是个灾难。棉袜的吸水性,应付日常活动是没问题,但户外徒步时,双脚的出汗量远远超出了棉袜的承受能力。
一旦超出它的吸水极限,棉袜就会变得湿淋淋。汗湿后的棉袜,表面摩擦力会变大且硬。很容易就跟双脚摩擦起泡。
所以,长距离徒步尽量选择化纤材料含量高的袜子。化纤材料本身不吸水,汗水只会付着在表面。相比棉袜,双脚在徒步中的大量发热,更容易烘干化纤材料的袜子,使双脚保持干爽。
4、 滑石粉 or 软膏
保持脚部干爽,是防止起泡的重要手段。
一天走下来,袜子肯定汗津津的。可以在出发前,给脚部抹点滑石粉,脚背脚底脚丫子之间都抹,抹好再穿袜子。
如果没有滑石粉,痱子粉也可以的。一天走完记得脱下袜子再抹一遍。
我这两年改用了软膏,也有队友用凡士林,但我觉得凡士林太油了。
涂抹软膏或凡士林,是为了增加双脚润滑,减少与鞋袜之间的摩擦,防止起泡。
而我挑了软膏,是因为它还有一个作用——防止脚气。
在户外徒步中,特别是在炎热地带徒步时,双脚长时间在高温且潮湿的鞋子里,容易滋生脚气。
有这种功效的软膏有很多种,大家可以随便挑。我用的是比较便宜的曲咪新乳膏。
据说现在有些军队也很流行用软膏,因为又重又大的军靴不透气,长时间蹲在战壕里,很容易染上脚气,俗称战壕足。提前涂抹软膏,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5、氧化锌胶带
在起泡之前,皮肤会提前响警报。观察一下脚部是否有被摩红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警告区。
这方面女生往往比较有经验,因为穿高跟鞋容易磨脚,有些女生会随身携带创可贴,一发现皮肤有灼热感的摩红处,立马贴上防护。
我比较喜欢用氧化锌胶带来贴被摩红的地方。这是之前攀岩时,教练推荐给我用的。
大家看过《黎明墙》这部攀岩电影吗?电影里陪着主人公Tommy攀爬的Kevin,在冲击15绳距的那一段反复失败,手指磨得破损不堪,还是缠着氧化锌胶带坚持日以继夜地尝试,最后终于成功。
这段看得人心潮澎湃。当然最终帮助Kevin成功的不是胶带,而是他的技术和毅力。
不过,氧化锌胶带可以起到手指防护和增强抓力的作用。贴到脚上,同样能起到防护之用,而且它黏性强,没有创可贴那么容易脱落。
5、走走走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提前多走多练。这个和高考一样,前期不好好学,临时抱佛脚是考不上重本的,还是得脚踏实地练习。
别听一些人瞎说,以为好的装备可以搞定一切,没有什么装备可以取代徒步训练。
【善后阶段】
如果你已经不幸起泡了,除了赶紧拍照发朋友圈,剩下的就是如何善后了。
1、 打火机
户外活动,打火机是核心装备,除非你特别擅长钻木取火。
用在处理水泡这里,打火机起的核心作用就是消毒。不是让你直接用火机点着水泡哈,是给准备戳破水泡的针消毒的。
2、 针线
如果你曾经在徒步中摔破过裤裆,就知道针线的重要性了。
用在处理水泡这里,针线就相当于外科手术刀。
先把针穿上线,单线就行,然后用打火机把针头烧一下,针头会变黑,不用心疼,针不贵。
然后用针带着线从水泡中穿过,像要缝水泡一样,最后减掉水泡两端的线。留在泡中的约半厘米短线,会让泡中之水流得比较干净彻底。
戳破后,不要手痒扯掉水泡皮,就让它耷拉在那里当保护层。
不过,水泡并非一定要戳破,因为泡里面的水,其实是起保护作用的。
那是双脚在受到过度挤压和摩擦时,身体分泌出来的体液,目的是让表皮与皮下组织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带,防止摩擦进一步伤害到肌肉和神经组织。
泡里的水还可以帮助我们阻隔细菌。不过如果你要继续徒步,就得把泡戳破。
但是,刚起水泡(水泡很小)的时候,并不是刺破水泡的好时机,最好是等一两天后(如果你能忍)。
因为起泡后,水泡里面会慢慢长出新皮肤,来代替被水泡鼓起的那块皮。
如果刚起水泡就把它刺破,相当于给外来的细菌和真菌打开了一扇门,容易引起感染、发炎。
3、 弹性胶带
戳破的水泡容易感染,可以用纯净水冲洗。如果有条件,最好用酒精消毒。怕疼的就用碘伏,碘伏不含酒精,涂上去不疼。
然后用有弹性的孔状胶带包扎。这个淘宝上有卖,便宜又好用(一定要买有弹性的。)
4、 万能胶
如果有办法保持水泡处干爽,万能胶是用不上的。这个是极端状况下才用,因为涂上去太痛了,虽然能在伤口上形成坚硬的保护层。
我给狗子用过一次,因为它爬山途中脚底起泡了,伤处没法扎胶带,涂药也走几步就擦掉了,万不得已用了一次。
虽然狗的痛感比人迟钝很多倍,但它还是疼的嗷嗷叫唤了几声,心疼得我呀。
所以呢,不想挨痛的话,大家还是穿上旧鞋新袜勤走勤练,让脚皮厚起来。然后在皮肤摩红报警时,及时用氧化锌胶带做好保护。如果不幸还是起泡了,就戳破消毒,防止感染。
不过,大家真的不想有跌宕起伏的经历吗?不起泡的徒步,是不是太平淡了点◍'ㅅ'◍
四、热水泡茶与冷水泡茶的利与弊?
题目所说的热水喝冷水应该是指接近100℃的开水和室温的水。就不考虑温水的情况了,实际上对不同品质的茶可以通过不同的水温使其优点最大化。
热水泡茶可以使茶叶内含物最大限度的溶出,风味完整,所以在审评中都是用的100℃的开水。红茶,乌龙茶,普洱这种,一般都是95℃以上的开水泡,不然完全泡不开。而且高温有利于香气物质的释放,像乌龙茶的各种香型,红茶的枣香蜜香只有高温冲泡才能完整展现。
冷水泡茶一般是绿茶,绿茶高温冲泡溶出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较多,容易有苦涩味。而冷水冲泡时茶多酚和咖啡碱的量减少,使茶氨酸和茶多糖的量相对增多,口味比较鲜爽。特别是对于比较嫩的绿茶,我本人是很喜欢冷泡的。
五、上山徒步还是下山徒步好?
上山徏步好还是下山徒步好?
当然是上山徒步好,俗话说的好;上山容易下山难。虽然上山消耗体力大又累,但休息之后腿却不疼。上山还能更好地欣赏风景,锻炼人的意志品质,登上山顶之后更有成就感。下山容易伤膝盖,对身体不好,下山之后还需要休息好几天才能恢复过来。所以还是步行上山,乘坐交通工具下山为好。
六、徒步文案?
走好自己的每一步路,让自己好好的锻炼,才能让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更多的信心和力量,我相信屠夫会让自己坚持下去,当自己走起来那一刻,这就是自己迈出的人生第一步,一定会坚持锻炼自我,人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拥有革命的本钱。
七、徒步寄语?
您好,徒步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和放松心情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徒步可以带给我们思考和反思的时间和空间。在徒步的路上,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方向,反思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因此,我的徒步寄语是:走出去,看到更多的世界,思考更多的问题,发现更多的自己。
八、徒步格言?
人生的第一次徒步,四天五夜,公里,遇见梅里,负重穿越草原与热带雨林,翻越山路与峡谷,登上雪山与冰湖,接受神瀑的洗礼,一路经历暴晒雨淋和风雪,感谢星空下一路有你。
九、徒步起源?
徒步(Tramp),是指有目的的在城市的郊区、农村或者山野间进行中长距离的走路锻炼,徒步是户外运动最为典型和最为普遍的一种。由于短距离徒步活动比较简单,不需要太讲究技巧和装备,经常也被认为是一种休闲的活动。徒步也是平民的代称。见《汉书·公孙弘传》:“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
十、徒步名人?
2006年首届中国十大徒步人物:崔永元、王石、威廉 林赛、金乔、雷殿生、吴立群、樊永平、胡东岳、王铁男、邹玉麟。每年的十大徒步人物都在不断评选出来。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