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知行合一?
标记一下自己对这四个字的理解里历程,相信后面我还要来继续补充的。
第一阶段:在读大学的时候,看到学校里有这四个字的大标语,当时还是一个专心考试,闲时干饭的快乐人。几年里无数次路过,我却脑子都没有过的,想当然认为这是让人不要虚伪的意思,类似于表里如一,不能做脑子里算计龌龊却道貌岸然的人。对于王阳明,反正是个大佬,和我专业没关系。
第二阶段:研究生收尾阶段,因为疫情导致最后一学期没开学,除了写毕业论文就是在纠结考不考博,好不容易坚定下来,不考了,空余时间就多了起来,于是就开始B站自我教育之旅。王德峰,杨立华,温铁军教授等等各种人文经济类的开始一通看,顺便买了一堆哲学书,纯粹理性批判都敢看了……当然传习录也买了,我就只记得当头一棒的一句,“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知行合一就像我们走在路上看到醉醺醺的大汉一样心里一慌想跑走,就像看到迷人的小李子的眼睛嘴角不自觉的上扬,就像保温杯接水,烫得手一哆嗦马上跳开……知行合一就是把学到的知识练习到成为本能!那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大脑以为我理解了我懂了,实际是你能把这道理融入进本能吗?就像王语嫣她阅遍天下武学,她能在歹人绑架她的时候打出一招吗?身体没有懂,那就不是知行合一,只是知。
阶段三:也就是现在这个阶段,工作了两年了,初入社会适应阶段也是心里难受憋屈了一段时间,恰巧再次看到王德峰的命理讲座之后去买了他说的几本书,开始自学命理学,从而接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知道了,王阳明他也是重阳真人啊。接着我对命理慢慢失去了兴趣,或者说是对预测失去了兴趣,无非就是妻财子禄寿,普通人的命运可没有电影小说曲折。意外的是,发现了一个同事竟然也是对修道感兴趣的,而且她家里长辈是真正在修的,于是我们两人在公司经常吃午饭的时候讨论,笑称对方是“侣”。接下来就是自然而然地开始看道德经,清静经,以及知乎看了一些大佬的回答,才模模糊糊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性圆满,被相迷了眼睛,同时商品社会的特征也在不断CPU我们。人为设置出优劣,让我们永远在和别人比,比谁有钱,比谁知识更渊博,比谁更好看……我们被禁锢在马上要被落后要淘汰的恐惧中,忘记了自己真正的所求。因此很多高维大佬都选择遗忘重生来到地球,在这红尘中为最后归一来磨炼。我们本就无所不知(我说的不是大脑),链接到我们内心的道/一/爱……向内获得知,而不是学习人类社会的各种扭曲的规则。向内探索,然后来不断修正我们的行。
二、何为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一种哲学理念,它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它的核心观点是,只有通过实践来不断增长知识和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行合一强调了思维和行动的相互关联和互动。
知行合一的理念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伦理,而这种道德实践需要通过思考和行动来实现。在古代中国,学者们认为只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含义和价值。因此,知行合一已经成为传统儒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现代社会,知行合一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经常陷入过多理论和知识的泥沼中。然而,单纯地学习和了解理论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领悟事物的本质和价值,并且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知行合一对于个人发展也非常重要。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挑战和困难,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知识可以为我们指明方向,但只有实践才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进步。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动,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智慧。
同时,知行合一也对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社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只有通过实践来寻找解决方案,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知行合一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并推动社会进步。
总之,知行合一是一种重要的哲学理念,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需要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三、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2021.12.13
知行合一
1搞清楚问题2弄清楚目标3搭好框架4分解目标5始终一件事6专注当下7无法专注就去休息“极度专注+主动休息”8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针对问题,找专家)9读书用不上,则等于白读。10用模板反馈的思想去做事去学习(对比优化)。11正确的方法事半功倍。12对比思想优化自己。13模板+对比反馈+多模板对比优化14与人沟通要把问题解释清晰。
解决不了的问题
有了问题,不要首先情绪化,我总是烦躁,感觉某些问题解决不了,不是解决不了,而是不愿意解决罢了。以后遇见问题首先要冷静下来,善于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解决问题。
有效沟通
我和张沟通的时候,我发现她并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两个人就说不到一块去,我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她理解的确实那个意思,问题就始终也解决不了,所以,问题的有效沟通很重要,我应该把问题好好解释清晰了,让别人搞清楚我的问题,我明白这个问题,别人未必能快速搞明白,问题搞不清楚沟通就会有问题。所以,一定要解释清楚问题。
所有的道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深刻认知,脱离实践一切都是扯淡,读了书,知道了道理一定要去实践,去亲身体验,要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得到修炼。
头脑极度开放
这是“原则”中提到的一个词,我好像还不理解这个词,但是大概的意思就是接受别人的思想,批评,考虑是不是真的存在问题,从而改善自己。我有时候得到一个问题的好的解决办法,我基本上不愿意分享,害怕别人知道了,但是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只有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别人,别人才能给出见解,从而能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这也正是团队经常开组会的目的吧。所以,要善于分享。敢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仔细思考别人给出的见解,是不是自己的想法真的存在错误呢?如果真的有错误,改进了不就更好了吗?
我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分享到网上,在这个网络时代,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必然有人会给出评论,说不定别人就能给自己指出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方法更加完善,也能让自己更好的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所以,要善于网上分享自己的成果。
2021.12.12
知行合一
1搞清楚问题2弄清楚目标3搭好框架4分解目标5始终一件事6专注当下7无法专注就去休息“极度专注+主动休息”8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针对问题,找专家)9读书用不上,则等于白读。10用模板反馈的思想去做事去学习(对比优化)。11正确的方法事半功倍。12对比思想优化自己。13模板+对比反馈+多模板对比优化
失眠了怎么办?
其实相对性在生活中到处都是,也即矛盾。有上就有下,有左就有右,有贫穷就有富有,大自然也好,生活也好,矛盾无处不在,失眠根本上也是一对矛盾,它是我制造出来的矛盾,也就是假象出来的矛盾,当失眠的时候,想睡着的欲望和不能睡着的情况相互矛盾,有了思想上的矛盾也就有了焦虑情绪,“我怎么还没睡着,已经2点了”“快睡着吧”,有时候也会采用什么深呼吸啊,头脑放空啊等办法,发现这些做法其实都是在加强这种矛盾。其实根源就是假象出来的矛盾,要想消除矛盾,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就要向矛盾的一方靠拢,让矛盾不对抗,失眠也就不攻自破了。我要知道,只要有想睡觉这种想法,必然就会带来失眠的困扰,必然也就会出现矛盾,所以,我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听身体的感觉,困了就去睡,睡不着就不去勉强,看看手机,看看书,直到困意来了,就睡觉,还不是强迫自己睡觉,强迫自己睡觉本身就是在制造矛盾,也就很难能睡着,也不要有烦恼情绪,一丝也不要有,不要制造矛盾,一切办法都是向一方靠拢。与身体保持一致。
要知道,有想睡觉的欲望,就会有失眠存在,相互依存,是一种矛盾。
2021.12.10
知行合一
1搞清楚问题2弄清楚目标3搭好框架4分解目标5始终一件事6专注当下7无法专注就去休息“极度专注+主动休息”8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针对问题,找专家)9读书用不上,则等于白读。10用模板反馈的思想去做事去学习(对比优化)。11正确的方法事半功倍。12对比思想优化自己。13模板+对比反馈+多模板对比优化
既然反思到了,就应该去用,如果反思了而不去行动,反思有什么用,就和读书一样,读到了好的内容就要用上,如果不去用,读了有什么用?以后要时刻打开自己的反思录,不断看看,自己做事的时候就去用自己的反思,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优化自己。
文献搜索技巧
1、搜索该问题的原始文章,就能找到该领域一大批论文。2、找该问题专家,看看他其它论文。
2、谷歌学术搜索,在题目中搜索,intitle:+关键词,intitle:后不要加空格。
intitle:"Semi-supervised"
不要听到什么就信什么-《原则》
特别是抖音上,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观点,有某个领域的专家,也有道听途说的普通人。这段时间比较火的张同学,由于拍摄自己的生活,每个镜头都非常专业,每一个作品都非常吸引人,一段时间涨粉几百万,这时候抖音上便传来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很多人关注他的出身,在网上胡编乱造一些信息,说是某片导演,参加过很多影视,还有说他是研究生,而且是导演系毕业。各种这种信息铺天盖地,最后,张同学进行了辟谣,说自己是高中毕业,也就是个农民。所以,不止这一点,很多事情观点并不代表事实,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观点,而可信度却不一定怎么样。
对比优化
做一件事一定要有反馈,没有反馈就不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对不对,而想要好的反馈就需要找优秀模板,这个模板必须是好的,优秀的,要不然学它干啥。找到模板后就是通过对比方法优化了,看看自己和模板还有哪些差距呢,是好是坏一对比就知道了,然后得到正向反馈进,知道差距后就去优化。
比如,写论文的时候,不知道图应该怎么画,那就找优秀模板,找几篇优秀的论文,去看看他们的图是怎么画的,然后模仿着去画。
创新
综合模板优点。做一件事情可以多找几个模板,然后对比这几个模板,也许每个模板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把他们的优点综合一下。
反馈
反馈的思想无处不在,只有利用好反馈,才能做好事情。自动化中的控制,就是利用了反馈。学习需要反馈,可以通过做题,也可以通过给别人讲题,来查缺补漏。自己论文写的好不好,可以通过对比反馈,找一些好的论文,比如表格的设计,图形的设计,都可以通过对比找差异,这就是反馈,然后才去别人的优点,不断改善自己的论文。生活中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做的合不合适,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情绪对不对,痛苦、不舒服其实都是一种反馈,充分利用这些反馈就能优化很多问题,从而不断提高。
反馈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上面的对比反馈、情绪反馈、别人的态度反馈、别人的批评等,利用好这些反馈,才能把事情做好。
问题
我们每天时时刻刻都在处理问题,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直接决定了事件处理的效果。要对问题进行分类,每一类问题都有其解决的方法,通过这些总结就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所以,以后要对遇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决方案。形成自己的原则,然后,遇见问题直接解决。不断优化自己的原则,不断进化自己。
2021.12.8
1搞清楚问题2弄清楚目标3搭好框架4分解目标5始终一件事6专注当下7无法专注就去休息“极度专注+主动休息”8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针对问题,找专家)9读书用不上,则等于白读。10用模板反馈的思想去做事去学习。
晚上去溜达了一会,我用的半监督极限学习机效果不好,然而我就一直在那里放着,也不去解决,也不去查文献找解决办法,半监督极限学习机难道就不能用在回归上吗?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是就是不能用,还是我程序不对?能解决吗?
还有以前遇到的极限学习机不稳定的问题,隐层神经元数很难确定,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办,问题也没有解决,就在那里放着,为什么不查文献解决呢?有了问题为什么不去解决呢?有问题自己傻想是不行的,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问题就去解决!
每个领域都有专家,找问题解决方案要找对人,问一个卖菜的人手术怎么做,他给不了什么回复。术业有专攻,这个道理一定要清楚啊,在网上搜索答案也一样,看回答问题的人是谁,是该领域的专家吗?专门研究过该问题吗?对于平时遇见科研问题,也是一样的,看一些大佬对该问题怎么看的,他们才有独特的见解,看一些垃圾期刊的论文,或者垃圾人写的论文,有说服力吗?也许他们大多数都是错误的!!!!所以,一定要找对人。
做事也好、学习也好,一定要有反馈,才能知道自己做的好不好,对不对。要去找一个模板,然后朝着这个模板去努力,通过反馈去接近这个模板。模板反馈。
读书的好处?
芒格“我见过的厉害的人,没有不读书的”,1、读书就是和牛人交流,和牛人对话。2、书籍都是智者看事看物、做选择的过程,读书能给我指点迷津。3、成为一个领域里的专家,那就和这个领域里的专家进行交流,而和专家交流的成本又太高,不现实,而专家会把一些思想写在书里或者论文里,而读书就是最低成本的获取提升的方法。
如何选择书籍?
1、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这样才能提起自己的兴趣。2、要读一些好书,一些垃圾书粗枝烂叶没什么用处。好书都是经过时间沉淀的,是有一定价值的。3、读到自己喜欢的书,可以再读读作者其它书籍,以及作者推荐的书籍。4、如果读一本书读不懂,非常困难那就不要读了,可能和我的认知差距太大,最好读那些自己认知边缘的书籍,不用太费力气。
如何找相应问题的论文?
根据该领域经典论文找论文,很多论文都会引用经典论文,以这个经典论文为线索就能找到相关的一大批论文。我要找极限学习机的综述论文如何找?可以先在谷歌学术搜关键词review,然后根据引用这篇论文去找令一些综述论文。谷歌学术有这个功能,在引文中搜索。
反思1:有问题为什么不想办法解决?
反思2: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找专家、找对人!
反思3:一定要找该问题领域的专家,找对人。
2021.12.7
1搞清楚问题2弄清楚目标3搭好框架4分解目标5始终一件事6专注当下7无法专注就去休息“极度专注+主动休息”8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当不管怎么样也无法专注的做一件事的时候,说明就应该休息调整了,尽量让自己保持在拉伸区,不要进入困难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好比一桶水,精力越用越少,它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其增加精力,以及防止精力消耗在无用的事情上,造成浪费。这样才能让自己保持精力充沛,如何让自己保持精力充沛呢?1、我发现我自己如果遇见一些小事,就很容易使自己精力涣散,比如家里的一个电话,一件烦心的事情,都会使自己无法专心做事。所以要避免一些小的干扰,一些小干扰很容易把自己的精力拉走,当自己有看手机、刷抖音等想法时,尽量遏制2、再就是避免自己精神疲劳,当自己专注做事时,自己感觉累了,精力不能够专注时,就需要休息了,可以去转悠转悠散散心,开阔一下大脑。3、注意休息,睡好觉,精神好才能专注,以后也要避免打疲劳战。4、今天读《认知觉醒》20页,说到建立目标不要太困难,太困难容易产生困难情绪,可以把目标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容易实现,也能带来自信。5、可以尝试一下“番茄法”,只要开始就尽力保持专注,把无关的事情放一边。只要到达时间就要去休息,不要达到疲惫状态再休息。
读书要读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最好对当下自己正好需要的东西,对自己用不到的东西就可以省略了,毕竟,用才是王道。能够用于解决目前自身的问题,那就是最好的书籍。
所有使自己痛苦的事情都值得反思,要感谢痛苦,那是对自己的提示,提醒自己应该反思了,是不是有些地方做的不恰当了,应该做出改正了。
很多事情还是要靠自己啊,对别人没有利益的事情,别人为什么要帮你。
自己的事情如果自己都不上心,那就无可救药了。
2021.12.2
1搞清楚问题2弄清楚目标3搭好框架4始终一件事5专注当下6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反思不要早上写了,或者晚上写了,要随想随写,因为很多事情忘记的很快,早上或者晚上反思早就忘记了,所以,以后反思要,随想随写。
做事情应该形成规矩,形成习惯,(做事准则)1、先搞清问题,2、有目标的去做事,3、再就是先框架再细节。4、做一件事要完成后才能做其它事情。搞清楚问题才能避免答非所问,避免做无用功。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去做事,就不会迷失方向,防止不断开小差。先框架后细节能让自己对整体有个把握。专注的做一件事情,才能有效率,才能做好,记得施一公,经常为了做成一件事情连续奋战几个周,直到把该事情干完了,再好好的休息。只有专注的做事,才能做的更好。
上午
今天上午几乎是按照第4条“做一件事情只有完成后才能做其它事情”去做的,效果很好,收获颇丰,很充实,少了很多烦恼,继续坚持下去。
下午
今天中午看了《认知觉醒》中的P10,关于专注的问题,基本就是讲了走神的危害,走神是我们的天性。我感觉自己深受其害,比如经常焦虑,其实就是害怕未来发生什么,走神就是想象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其实就是浪费时间,毫无用处。
解决走神的问题就是,专注于当下,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感受吃饭的味道,跑步的时候就不要胡思乱想,好好感受跑步的感觉,睡觉的时候就好好感受呼吸,感受放松的感觉。做一件事就投入进去,不要想其它事情。然而,我睡觉的时候总是想一些事情,想一些烦恼,严重影响自己的睡眠。
文章的最后一段提到了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得道的秘诀就是“砍柴就是砍柴,挑水就是挑水”,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做好眼前的事。文中还提到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也是专注。
今天下午大概专注的做一件事情,专注用时大概两个半小时,把我的第二篇论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我发现我的头痛都解决了,我焦虑烦躁就是因为走神造成的。一会做点这个一会看看手机,刷刷抖音,搜搜大脑中的忽然闪出的想法,不知不觉就把时间浪费了。不走神,专注做事,收获颇丰。
反思自己:专注做事,做什么事情就全身心投入。
反思自己:以后读书要把读到的内容和自己联系起来,用在自己身上,学了就要用上。联系自己的做事风格,自己和书中哪些地方是相似的,我应该做哪些改进。
关于如何写论文的话题?基本的思路就是“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参考优秀人的内容,不要试图发明轮子,遇到问题最先想到的就是看看有没有人有好的办法解决了问题,我遇见的事情在历史99.9%都已经发生了,历史上都给出了很好的解答,站在优秀的人身上才能高效的解决问题。
比如,论文中的一个小的知识点,不知道如何写,那就下载一批相关的论文,针对性的参考该点内容,看看别人是如何写的,然后,对比这些论文,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我发现虽然我进行了反思,但是,未必能做到,我如何能时刻提醒自己去执行呢?
我总结的一些关键点,精准化,一条条列出,每天的总结都要贴在前面,每天去看,直到一遇见问题就能想到自己的规则。
2021.12.1
最近感觉自己出了一点问题,计划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会被头脑中的一些东西打乱,比如,想看刷会抖音、看会书、开个小差、百度个头脑中的东西,这些小的事情浪费了我大量时间,以看时间一上午或者一下午就过去了,所以,必须想办法解决!
从今天开始,做事情要有计划,计划做一件事情,中间一定不能有任何开小差,必须干完了才能做其它事情(做事情不得间断)。
今天下午我对该想法付诸了行动,效果真的很好,我接近两个半小时投入工作,把一项任务完成,发现很有成就感,很舒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加油,坚持下去。如果不专注一件事情,脑中的一些东西打乱,比如,想看刷会抖音、看会朋友圈、搜索一下东西等,很容易分散精力,浪费大量时间。
晚上
真的要多读书啊,书中有很多知识能改变自己的认知。今天看了《认知觉醒》这本书,书中谈到了如何学习。
1读好书,读原著,好书是经历的历史的洗礼,能留下来都是经典。不要拾人牙慧,要自己去理解去认识,只有经过深度思考的东西,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不然,今天读了,今天也就忘了,浪费时间而已。
2把说读的东西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写的过程能够加深认识,用自己的故事知识去解释自己的认识,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对这些东西进行拓展,形成联系。
如果有时间,把该观点写成自己的作品,讲给别人听,发布在网上,可以和别人进行沟通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近一步加深认识。
3要知行合一,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自己身上,成为自己的东西,是最好不过的了,学了就要用上。
4要学会反思,作者提到《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每天甚至花上两个小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来自与对经验的总结,对自己的反思并不断改进、优化自己。
5以后读完书一定要进行笔记,进行延伸。
以后每天早上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昨天哪些东西做的不好明天天就不要再做错了。
四、知行合一谁说的?
知行合一,王守仁提出的哲学理论。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主要是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培养习惯有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养成习惯才能把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成为真正的品质;
第二,习惯培养的过程,在一定意义既道德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再认知的过程。
五、知行合一怎么理解?
要行知合一,然后才能知行合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行在前,通过践行,人们才获得了感知,感知是感性的认识,感受到的是更接近真实的,真情实感是事实,是实事,通过实事才求是,才获得了真知灼见,所以要抛掉所学、所听、所讲的死的知识,投入实践,获得感知,这是行知合一,这个行是忘我的行,是生命力、创造力的行,由行而知,才是真知,是真实的,真情实感的知,有创造力的知,然后再用这个“知”来检验“行”,来分享“行”的结果,做到知行合一。
知识总是过去的,成为知识就代表着过去,再新的知识总是旧的,知识某种程度上就是束缚,超越过去,超越知识,就是创造。可是人们缺乏创意和创造力,是因为人们被固着在思维习惯上,执着在信念束缚中了。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落后的误导,行知合一,才是创意、创新的正确方法,是超越知识,革新、创新的能力和智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是真理。
六、知行合一的文案?
知行合一的文案:
知行合一给予生命向上的力量。
又到了毕业季,句子但这一次的毕业却大不一样,恰好从校园到职场,知行合一又从职场到校园,句子如今,恰好再次踏上职场征程的复旦美博早已不同于过去的自己,知行合一他们对自信有了更多的笃定,句子更强的自信,恰好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轮廓,因为这两年格外珍贵的游学,他们的希望越来越大,心还在。
七、知行合一的诗句?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事不躬行终是幻,书能活用可通神.
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不涉太行险,谁知斯路断.
成败极知无定势,是非元自要徐观.
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八、知行合一全句?
敏于知,健于行,知行合一.首先要明白,知行合一 为明朝最著名得心学家(哲学家)王守仁即阳明先生提出来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知行合一,要会灵活变通,不同于孔子孟子所提出...
九、上善若水知行合一校训?
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人民大学:实事求是
吉林大学: 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 学无止境
中南大学:经世致用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天津大学:实事求是
同济大学: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东南大学:止于至善
重庆大学:耐劳苦,尚简朴,勤学业,爱国家!
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兰州大学:勤奋 求实 创新
湖南大学: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西北大学:公诚勤朴
西南大学: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郑州大学:明时务,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
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长安大学:弘毅明德,笃学创新
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
上海大学:自强不息,求实创新
云南大学: 立一等品格 求一等学识 成一等事业
东华大学:崇德博学,砺志尚实
暨南大学:忠信笃敬
南昌大学:格物致新,厚德泽人
内蒙古大学:求真务实
河南大学:明德新民,至于至善
江苏大学:博学、求是、明德
山西大学:登崇俊良 求真至善
上海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西安交大: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北京交大:知行
西南交大: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华中科技大学: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中国科技大学: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北京科技大学:学风严谨,崇尚实践
电子科技大学:求实求真,大气大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厚德 求真 励学 笃行
哈尔滨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西北工大:公诚勇毅
北京工业大学:不息为体,日新为道
合肥工大:厚德、笃学、崇实、尚新
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工至善,大学至真
大连理工:团结 进取 求实 创新
北京理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华南理工: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华东理工:勤奋求实,励志明德
南京理工:团结献身求是创新
武汉理工:厚德博学,追求卓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周万物,道济天下
中国农大:博大精深
华中农大:团结勤俭求是奋进
南京农大:诚朴勤仁
华南农大:修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诚朴勇毅
中国矿业大学:开拓创新,严谨治学
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中国石油大学:惟真惟实
北京师大: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华东师大: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华中师大:求实创新,立德树人
东北师大:勤奋创新,为人师表
南京师大:正德厚生,笃学敏行
首都师大:为学为师,求实求新
四川师大: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陕西师大:厚德、积学、励志、敦行
华南师大: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十、知行合一教育理念?
作为陶行知先生对职业教育理论的方法论,“知行合一”的理念是将教法、学法和做法进行有机统一,实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动手和用脑相结合的方式,进而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因而“知行合一”完全符合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