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徒步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有可能实现吗?
有可能实现,看你用什么方法,用多长时间,用什么装备来完成。一般情况下,不建议任何人徒步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公路主要有民丰—轮台、和田—阿拉尔这2条线路,民丰—轮台沙漠公路全长522公里,1995年建成通车,这条公路中途虽然没有服务区但有一些城镇如塔中镇可以提供油料和淡水的补给,而且每隔4公里就有1个水井房为公路两旁的植物提供灌溉,全程共108个水井房也成为了这条沙漠公路的一大特色。民丰—轮台沙漠公路中间有一个分叉是塔中到且末的,全长260公里,其中沙漠公路150公里左右。
而和田到阿拉尔的沙漠公路全长424公里,2007年建成通车,基本上每隔100公里左右就会有1个服务区可以休息吃饭,从和田到阿拉尔的服务区距离如下1.和田——塔瓦库勒服务区,82.4公里。2.塔瓦库勒服务区——红白山服务区,105公里。3.红白山服务区——阿热勒服务区,131公里。4.阿热勒服务区——阿拉尔,139公里。
二、想徒步旅行,但是就是不知道去目的地的路线怎么办?
路线不是大问题,关键看体力怎么样,另外还要看你的财力,预算充足,装备齐全,再找一个伴儿,一定会成功的。不建议单独行动,两人或多人行动,心理上是个支撑。
三、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主要内容?
在盆地南缘地面地质调查展开之前,大队组织了一次航空目测。参加者有主任工程师王文彬、谌义睿和负责综合研究工作的冯福闿等。由于飞越路线有偏差,没有目测到地面露头,只得徒劳无功返回。于是组织地面穿越,由我南大同窗好友杨兆宇负责。第一次选择的路线从和田出发,沿和田河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请维吾尔族民办教师作向导,备有骆驼队,带上水、粮和器材徒步边走边探。
南疆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长年干旱少雨,温差悬殊,冬季一般在-15~-25℃,夏季高达40℃,最高可达50℃以上。茫茫大漠,风尘日色昏。最可怕的是移动沙丘的强暴,铺天盖地,有随时被淹没的危险。沿途无水也是严重威胁,即便挖到水也是苦水,这对路线勘查极其不利。
踏勘队员选择路线又没有把握好方向,他们从东南向北西方向探索前进,遇到许多沙山挡住去路,且无法绕道而行,只得爬沙丘群组成的沙垒、沙垄(常呈北北东向展布,延伸可达9~20公里之长,其高一般为50~80米,最高可达100~150米)。
踏勘路上险象丛生,唯一能开道的骆驼误在沙丘的陡坡上不走了,而所带的水和给养已所剩无几,加之没有携带轻便电台,无法与大队取得联系,缺乏救援条件,正处于绝境之中。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只好循原路返回。这时,大队领导焦急万分,事已非常,于是召集紧急会议,当即向乌鲁木齐的地质局发出求救。正当准备向军区请求派飞机查找之际,急报踏勘组克服千难万险已平安返回。虽然没有找到任何露头,但也做了一次地质探险尝试。
为了完成路线踏勘既定任务,以达到寻找沙漠露头的目的,大队决定组织第二次踏勘。由杨兆宇亲自带队,把路线改在靠近盆地西缘西南坳陷范围内,探索可能出露的晚古生代地层。从莎车出发沿叶尔羌河向正北方向观察,风卷沙扬,日幕途远,前程莫测。幸亏在河边玛扎塔格找到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一套海相岩层露头,推测地层年代就是石炭一二叠纪。路线踏勘继续北上,顺利地到达麦盖提终点,便架起电台向大队作了通报。石炭一二叠纪地层露头的发现,说明这套海相沉积层有利于油气生储,具有良好的勘探远景。根据露头分布状况,推测此地已接近盆地或坳陷的边缘,为今后进一步部署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尤以布置地震勘探测线,均具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