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君子慎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慎独”把“独”理解为自己一个人,也就是说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要谨慎,思想上莫有邪念,精神上不要松懈。不欺暗室,指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也要光明磊落,心胸坦荡。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先见于《礼记·大学》。《大学》中第一次出现“慎独”二字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为了让自己对自己满意)就一定会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大学》中第二次出现“慎独”二字是“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独也。”这段话的意思是:那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在闲居独处的时候,无论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当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修养的人,却又躲躲藏藏企图掩盖他们所做的坏事。而装出一副似乎做过好事的模样,设法显示自己的美德。每个人来看自己的时候,都能够直视自己的内心,(自欺的结果只能是底气不足),那么(自欺)还有什么用吗?这就叫做内心的真诚会直达外表,所以君子一定会真诚面对自己。
二、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全文解释?
“君子慎独”,出自《礼记·中庸》。
解释如下:
有修养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够遵从内心的道德标准。“慎独”,是一个人修养的过程,也是修为的一种境界。
“不欺暗室”,最早出自《列女传·卫灵夫人》。
解释如下:
要心诚,不自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品行端正。
把两句话放在一起出现在一篇网络文章,
全文如下: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仰天地浩然正气、行光明磊落之事,克己、慎独、守心、明性
三、君子慎独文言文讲解?
君子慎独是中庸一书中的一句话。其含义是:
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是指君子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坏事。
四、君子慎独不欺暗室是什么意思?
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 不欺于心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这其实讲的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品格,身为一个君子要言行合一,不管是在人前人后都要保持高尚的品格,哪怕没人看见也不能放松自己。
一、词语解释
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最早的时候君子这个词是专指君王的儿子,地位崇高。之后词义演变,开始有了德行方面的专指,历代文人墨客纷纷以君子来自称勉励。
慎独:在独处中谨慎不苟。指的就是自己日常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更应该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暗室:出自《梁书·武帝纪下》:“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指幽暗的内室,特别是指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自己独处的地方。
卑:最早见于甲骨文,古字形像手持器械的样子。它的本意指的是身份地位地下,引申为人格等低劣,而由低劣又引申成位置低。之后人们用以自谦,表达自己的一种态度。
自牧:自我修养。《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五、君子必慎其独也什么意思?
1、“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当自己一个人独处时,也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有一根衡量是非的标尺,能经常反省自己,谨慎行事,不胡作非为。
2、出自《礼记·中庸》,原文节选如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3、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4、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5、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7、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8、译文: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
9、道是片刻不能离开的,可离开的就不是道。
10、因此,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
11、隐蔽时也会被人发现,细微处也会昭著,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慎重。
12、喜怒哀乐的情绪没有表露出来,这叫做中。
13、表露出来但合干法度,这叫做和。
14、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
15、达到了中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
16、注释:⑴中庸:据朱熹注,为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
18、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为常行之礼。
19、⑵天:此处“天”既有“自然的天”的意蕴,也有形而上的哲学内涵。
22、⑸道:本意为路,这里引申为规律。
23、⑹修道之谓教:指根据道的原则来施行自身的修养。
26、⑺不睹:指看不到的地方。
27、⑻不闻:指听不到的事情。
28、⑼莫:没有什么比……更……。
29、⑽见(xiàn):通“现”,显现。
34、⒁中(zhòng)节:符合法度。
35、⒂和:指情绪平正,无乖戾之气。
36、⒃大本:最高的根源,即天命之性。
37、⒄达道:通途,通达之路,即共同之道、普遍的原则。
39、⒆位:指各得其位,各得其所而不错乱。
40、⒇育:发育成长,生生不息。
41、赏析:《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42、《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
44、全篇以“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自然法律。
六、君子慎独全文原文译文?
《君子慎独》原文与赏析
所谓诚其意者,毋①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②色,此之谓自谦③。故君子必慎④其独也。(《大学》七)
注释
①毋(wú):不要。②恶恶(wù è)、好好(hào hǎo):前一个恶和好是动词,后一个恶和好是形容词。③谦:通“慊”(qiè),古意为满足、满意。④慎:小心谨慎。独:独处。君子即使是独自一人的时候也十分谨慎、不自欺。儒家强调行为主体道德上的自律、自觉。
译文
所谓意念真诚,就是要真实、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讨厌恶臭的气味、像喜欢美女的姿色,这是人的内心自然感觉、爱憎。君子即使是独自一人的时候也十分谨慎、不自欺。
七、君子要慎独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越是在隐蔽、没有人看到的地方,自己独处的状态下,君子越是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表里如一。
儒家将慎独作为君子最重要的行为准则,认为慎独是个人道德风范的最高境界。人前为人不难,而人后,在没有了监督,没有了任何他人的时候,所面对的除了天地,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