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孟子出处?(修篱种菊 慎独自修是么意思?)

139健康网 2023-04-23 20:58 编辑:admin 202阅读

一、慎独孟子出处?

出自《文子·精诚篇》:“圣人不惭于景,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

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另外出土于湖北沙洋的郭店楚简儒家类的典籍《五行》各有二章特地议论“慎独”简本《五行》16~18云: “淑人小人,其义一也”。能为一而后能为小人,小人慎其独也。 “展望弗及,兴高采烈”。能差池共羽而后能至哀,小人慎其独也。

意思:

“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

怎么达到“慎独”这种境界: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

包含态度与方法。谨慎治学态度,推动”知行反“认识模式,以穷理尽性地形成完整的系统知识,慎全独一。

扩展资料: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出于《大学》《中庸》对于其含义,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二、修篱种菊 慎独自修是么意思?

成语解释:处于人间闹市,保持心灵宁静。忘却世俗杂念,做到内心淡泊超远。

读音:xiū lí zhǒng jú

出处:林徽因传《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寂静安然。

 慎独自修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中庸》第一章就提出了这一原则。其文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人们必须严格地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尤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应该谨慎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别人听不到自己讲话的地方也十分谨慎,不说违背道德的话;在别人看不见自己物为的地方,也时刻属守中庸之道,做到至诚、至仁、至善、至圣,就必须坚持慎独自修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其乐无穷,其用无穷,其功无穷。

三、所谓必慎其独,也是什么意思?

君子必慎其独也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出自《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翻译: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凡是正确的原则,都是片刻不可以背离的;如果可有丝毫背离而无咎,那就不是真正正确的原则。所以明道之人于不闻、不睹之地,仍时刻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不让最隐微处的违背正确原则的行为显现坐实,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四、慎独者慎欲不忽隐的意思?

意思就是: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自己的贪欲,连其中最隐蔽微小的地方也不放过。

曾国藩《君子慎独论》:细思卉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日慎独则心泰,日主敬则身强, 曰求仁则人悦,日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问须臾,内省不 疚,故心泰。

译文:仔细思考古人在修身方面所下的工夫,成效特别显著的大概有四项:慎重 独处,就会心胸泰然;庄严恭敬,就会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就会心悦虔服;正 心诚意,则神灵也会钦敬他。 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自己的贪欲,连其中最隐蔽微小的地方也不放过,行事遵循自然之理, 一刻也不间断, 这样内心时时自省且无愧于心, 所以心胸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