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有:
1、单纯性肝囊肿。这个在人群中比较常见,有单发,也有多发肝囊肿。不少患者同时合并有肾囊肿。一般来说,肝囊肿是纯良性占位,不会癌变,一般不需要处理。除非,巨大肝囊肿,位于肝脏表面,可出现压迫症状,部分也可有囊内感染、出血、破裂等并发症出现时,需要手术处理,否则不要干预,定期体检就可以。囊肿由上皮细胞组成闭合腔隙,一般不与肝内胆管相联系。多起源于肝内迷走胆管的一种滞留性囊肿,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很少引起临床症状,仅在体检时或因其他病变检查时被偶然发现。在CT的表现就是肝脏内有液性暗区,不强化。如图所示。
2、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是很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在估计0.4%~20%。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病人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常在B超检查或腹部CT或MRI检查时发现。尚无证据说明其有恶变可能。该病特征是起病隐匿,生长缓慢,对肝脏功能大多无影响。肝血管瘤除了海绵状血管瘤外,还有硬化性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等。
肝血管瘤为间叶组织来源,多数单发,女性患者更多见。绝大多数肝血管瘤无症状,通常因其他原因的腹部不适或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血管瘤的诊断通常采用CT或MRI。肝血管瘤呈现特征性CT表现:平扫时,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占位性病变,密度比较均匀,与周围肝实质界线清楚。增强扫描,观察其动态变化,呈现特征性所见。增强时,可见先于病变边缘呈现点状、斑点状所形成的环状增强征象,其密度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min;以后从外周部向中心部扩散,填充征象;约于5后,中心部完全被填充,肿瘤与周围肝实质呈等密度状态。
3.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临床上比较少见,女性发病占绝大多数(约90%)。单发多见,大小一般不超过5cm,极个别可呈巨大占位。也有少数患者是多发病变,也可与血管瘤同时存在。通常无症状,肿块巨大是可出现右上腹不适等非特异表现。该病有时常误诊为肝癌,核磁共振的诊断敏感性高于超声和腹部CT。
肝脏的恶性肿瘤
肝细胞肝癌和胆管细胞癌:就是我们普通说的肝癌。(摘自2017原发性肝癌的诊疗规范)肝癌的诊断标准:乙型或丙型肝炎以及肝硬化是肝癌的高危因素,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AFP在缺乏敏感的影像学方法情况下曾用于肝癌的临床诊断,如果AFP≥400μg/L,在排除妊娠、慢性或活动性肝病以及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情况下,则高度提示肝癌。结合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影像学特征以及血清学分子标记物,可肝癌做出临床诊断:
1. 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及AFP检测,发现肝内直径≤2cm结节,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CT、超声造影及普美显动态增强MRI四项检查中至少有两项显示有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门脉或延迟期强化下降的“快进快出”的肝癌典型特征,则可做出肝癌的临床诊断;对于发现肝内直径>2cm的结节,则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中只要有一项有典型的肝癌特征,即可临床诊断为肝癌。
2. 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随访发现肝内直径≤2cm结节,若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中无或只有一项检查有典型的肝癌特征,可进行肝穿刺活检或每2-3个月密切的影像学随访以确立诊断;对于发现肝内直径>2cm的结节,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无典型的肝癌特征,则需进行肝穿刺活检以确立诊断。
3. 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或者有任何原因引起肝硬化者,如AFP升高,特别是持续增高,应该进行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以确立肝癌的诊断,如未发现肝内结节,在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胚胎源性肿瘤以上消化道癌的前提下,应该密切随访AFP水平以及每隔2-3个月一次的影像学复查。
如果体检发现肝脏占位,不用紧张,直接让医生给出诊断。对于肝癌的预防,重要是做好对乙肝、丙肝的预防,万一感染了乙肝或丙肝,也不要太害怕,积极就诊肝病科,根据检查情况,听从专科大夫建议,积极抗病毒和保肝治疗,一般也不会变成肝癌。遗憾的是,有不少乙肝或丙肝患者,平时身体可以,就不放在心上,忘记了规范治疗和及时检查,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